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五法养心构建宁静精神家园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636
人的情志变化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客观反应,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情志变化是人主体活动的外在表现,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异常的情志变化,暴发性情志障碍可引发疾病。人不能无七情六欲,但要调控在适当生理范围之内。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内心也越来越浮躁,甚至产生一系列心理和精神问题。如何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学习中医养心知识,可滋养心灵,养心则养生。

何谓“养心”?《黄帝内经》认为是“恬惔虚无”,即保持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养心”就是拥有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是调适情志。人的情志变化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客观反应,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情志变化是人主体活动的外在表现,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异常的情志变化,暴发性情志障碍可引发疾病。人不能无七情六欲,但要调控在适当生理范围之内。

对于调节人的情志,《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作了较详细论述,提出了“十莫两勿”、“十二少”、“十二多”等。要求人们“莫强食、莫强酒、莫强举重、莫忧愁、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涓涓怀忿恨,皆损寿命,若能不犯者,则得长生也,因为“多思则神殆,多食则志散,多余则志昏,多事则行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摄,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此十二多不除,则荣卫失度,气血妄行,丧生之本”。持续性情志失调,引起气血失和及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所以,“善摄生者,长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这是养心的关键。古人在情志调适方面,用“莫”“勿”“少”“多”等概括,认为人的七情六欲过极足以使人致病而折寿。凡情志抑郁,烦躁不安。患得患失,多愁善感者,容易导致气滞血瘀,暗耗阴液,损伤正气,感邪患病。所以,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开朗的性格,良好的涵养,开阔的胸怀,从而达到心地宽广,情志畅达,顺乎自然,防病健身,延年益寿,这也是养心长寿的重要因素。

以德养心

“积善成德”,德的核心是做善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中医认为德高者五脏淳厚,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可见,道德修养不仅是品质的要求,更是养生的手段。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如参加义务劳动等,虽是小事,但也就实现了助人为乐,自己快乐。

以仁养心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基本思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体可概括为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等。一个人如果能仁全如此,其心境必定欣慰和宽松,而不是懊恼、愤恨和作奸犯科后的恐惧,因此,“仁者寿”。善良者能获得内心的温暖,缓解内心的焦虑,故而少疾,恶意者终日在算计与被算计之中,气机逆乱,阴阳失衡,故而损害健康。所以应该做到心怀宽容,乐善好施。

易性养心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人生在世,难保无忧,关键是毋使太过、勿令太久。中医“易性”的养心一法恰是“对症”良方。可以带孩子放放风筝,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天气里踏青问柳,登山赏花,临溪戏水,陶冶性情,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充满勃勃生机。也可以通过学习、娱乐、交谈等方式,来排除内心的悲愤、忧愁等不良情绪,达到内心平衡。

哲理养心

哲理养生,是要掌握对立统一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明末清初哲学家王夫之总结与力行的“六然”、“四看”堪可借鉴。“自处超然”,即超然达观;“处人蔼然”,即与人为善,和蔼相亲;“无事澄然”,即澄然明志;“失意泰然”,即不灰心丧志;“处事断然”,即不优柔寡断;“得意淡然”,即不居功自傲。“四看”是“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怀”;“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哲理养生与德、仁相辅相成,是道德品质、气质修养、文化水平、经验阅历的集中表现。正确待人待己,做好本职工作,不仅是做人做事的基础,也是内心平和的前提。

素情养心

要保持一颗单纯的心,想想看孩子们为什么容易得到快乐,因为他们单纯,能做到保持一颗纯真的心,就能拥有一份率真的快乐。凡事不要去想那么多,不要去计较那么多,把心沉下来,让整日奔波的你我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拥有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13.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五法养心构建宁静精神家园” 的相关文章

经变画中的古典医学

“形象医学”是指“经变画”中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与生活中同疾病作斗争的方式方法形象化的表述。敦煌壁画中经变画的“形象医学”,有近百幅之多,其中30被选入《敦煌中医药学全书》。 “形象医学”是指“经变画”中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与生活中同疾病作斗争的方式方法形象化的表述。敦煌壁画中经变画的“...

道家养生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是以老、庄为代表的。老、庄是先秦时代的思想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对中医养生产生过重要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是以老、庄为代表的。老、庄是先秦时代的思想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对中医养生产生过重要影响。 养生理念 道法自然 清静无为 以柔为贵、弱者变强...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健康不是简单的体育锻炼,也不是营养餐或太极拳。医疗保健的基础是调整阴阳,气血,保护精神的原则。它采用调节精神,引导呕吐,调整时间,喂养,药物,禁欲,排气的各种方法,以实现维护,调养,支持生命,达到人体健康的目的“长寿”。  医疗保健是为了维持和关爱生命并实现长寿。保健是指通过各种手段保护人体生命...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这首诗偈含有养生哲理。人生在世,恰似四季更替一样,有风花雪月,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包括荣辱得失、生死离别在内的一切事,更不把闲事挂在心上,善于静心...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

男女养生各不同,你做对了吗?

男女养生各不同,你做对了吗?

  俗话说:男靠吃,女靠睡。男不离韭,女不离藕。男要“冷”养,女要“热”养……  其实,这些俗语都在说明一件事:男女养生,各有侧重。  今天就送给大家一份最全的男女养生重点手册,能帮你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健健康康活到百岁!  男靠吃,女靠睡  01  男属阳,女属阴,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