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季养生重养阳 养阳的四个要点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3)夏季养生165

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黄帝内经》记载:“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夏天天气炎热,昼长夜短,气候干燥。同时夏天出汗多,也是伤心阴、耗心阳最多的时候,故中医在四时养生理念中主张夏天需以养心为主。

夏季养生重养阳 养阳的四个要点  夏季养生 第1张

养阳同时要除湿

除湿,是我们在夏季需要着重关心的一个问题。从气候来讲,夏天除了热就是湿,特别是七八月份,雨水最多的时候,湿气容易增加。阳气和湿气,就像阴阳一样,也是相互作用的,所以我们夏日里既要养阳又要养阴,还要除湿。

心阳不足则面色s白

面色s白,是心阳不足的表现,不及时调理就会加重为心阳虚。

s白,就是白而无光泽、没有一点血色。

此外,心阳不足的人还会有很多其他症状,如精神不振、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心慌气短、四肢畏寒等。

夏季养阳同时莫忘养阴

中医认为阴阳和合才能有健康的机体,在我们强调补阳的时候,滋阴也是非常重要的。单纯补阳,可能造成阳亢阴衰,不仅不能解决心阳不足的问题,而且还有可能导致心阴受损。

所以夏季养阳的原则应为“三分补阳七分补阴”,“三”和“七”是代名词,并不是代表数量,即在补阳时不要忘了养阴,养阴的同时阴也可以生阳。夏天出汗特别多,所以既要使阳气牢固固守,防御疾病,又要使阴气充足,确保足够的物质基础来补充阳气,和阳气协调,确保身体健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5217.html

标签: 夏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夏季养生重养阳 养阳的四个要点” 的相关文章

“长夏”为何要养脾?如何养脾?

“长夏”为何要养脾?如何养脾?

长夏季节多雨潮湿,水汽上升,空气湿度大,加之或因外伤雾露、或因汗出粘衣、或因淋雨涉水、或久居潮湿之地,人体易感受湿邪而引发诸多疾病,长夏养脾的原则是“健脾祛湿”,可从日常饮食起居做起。 中医养生保健特别强调“三因养生”,即“因时养生”“因地养生”“因人养生”。专家介绍,“因时养生”就是根据不...

祛寒补虚借天力 冬病夏治三伏天

祛寒补虚借天力 冬病夏治三伏天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理论,是根据《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

夏季贪吃冷饮小心患肠胃炎

夏季贪吃冷饮小心患肠胃炎

每到夏季,不少人为了解暑热,贪吃冷饮,这些冰凉的食物大量进入肠胃后,刺激干扰肠胃的正常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 每到夏季,不少人为了解暑热,贪吃冷饮,这些冰凉的食物大量进入肠胃后,刺激干扰肠胃的正常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严重还会诱发肠易激综合征。另外...

夏季养心 养阳是关键

夏季养心 养阳是关键

中医养生讲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时值夏季,大众应根据夏季的时令特点来科学养生。 中医养生讲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时值夏季,大众应根据夏季的时令特点来科学养生。 茶饮药膳祛暑热 中草药中有一类药材,既是药物也是食物,为药食同源之品,选择这样一类药食同源之品,配成茶饮药膳,实为夏季养生之佳品。...

五运六气话高热 清热防暑养心茶

对于今年的热,从五运六气学说角度是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2018年为戊戌年,“中运”太徵火,属于岁火太过之年,火之太过,称为“赫曦”。 今年三伏天真的有些热。据气象部门统计,今年7月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辽宁、吉林、重庆、山东、河南等地偏高2℃以上,尤其是7月中旬以来,高温“...

夏日生活“五个最佳”

要想平安度过夏天,生活中的五个“最佳”可助你一臂之力。 夏季天气炎热,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多。因此,要想平安度过夏天,生活中的五个“最佳”可助你一臂之力。 最佳蔬菜——苦味菜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往往使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胸闷、头昏、食欲不振、身体消瘦。此时,吃点苦味蔬菜大有裨益。中医认为,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