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先不要降温,我没钱买衣服!秋季养生宝典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09-13)秋季养生111

  武汉黄浦医院科普:

  欢迎收看健客推出的一期,准确率高达百分之百的《天气回顾》

  西伯利亚,古突厥语意为“宁静的土地”,这里常年低温,不仅诞生了匈奴、鲜卑、女真等战斗民族,还是中国最重要的冰柜。

  四天前,又有一股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暂时命名为“北方的狼”),嗷呜着席卷了中、东、北部地区。有些地方已经开始下雪了。

  在冷空气的强烈攻势下,除了顽强的广东、海南以外,其它地方纷纷入秋。

  入秋了,打开衣柜一看

  我该逛街了

  打开钱包一看

  我还年轻,不冷

  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抖,更加不能缩,以免让人看出来,你没钱买衣服。

  穷没关系,至少要穷得健康,那么,掌握一定的秋冻养生知识,就很有必要了。

  中国养生谚语“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但有些瞎冻的人,除了冻成狗以外,往往会冻出疾病。

  秋天少穿点更加健康,但应当遵循四项基本原则。

  / 秋冻必须顺应天时 /

  初秋的天,暑热未消,气温变化还不是很明显,此时,少穿一点衣服,稍微感到一点凉意是可以的,“冻一冻”有益健康。

  晚秋时节,早晚温差大,一旦有强冷空气活动,就应该及时、适量的增添衣物保暖。盲目的秋冻只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 秋冻必须顺应地利 /

  我国南北气候差异比较大。

  南方的冷是魔法攻击:南方秋凉来的比较晚,昼夜温差并不是很大,因此不必过早、过快的添衣,可以勉强撑着。

  北方的冷是物理攻击:北方的秋凉来得太猛烈,犹如一次强烈的物理攻击,早晚气温较低时别硬撑,应该及时添衣。

  / 秋冻必须顺应人和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消化道疾病患者、关节炎患者、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患者,这几类人都不适合秋冻。

  有些部位不适合秋冻

  / 腹部 /

  腹部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有胃病史的人要特别注意,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要注意保暖。

  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生理期的女性尤其要重视。

  / 双手双脚 /

  有些人秋冬天长期手脚冰凉,仿佛练了江湖上失传已久的“寒冰掌”跟“老寒腿”。四肢末端离心脏较远,血液流动的路程最长,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

  全身若持续冷冻,机体抵抗力会下降,到时候冰魔缠身就晚了。

  / 脖子 /

  脖子受凉容易引起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秋季养生爆款单品——暖男

  有人凭借秋冻养生,就有人靠着暖男续命。

  对于怕冷,又买不起秋衣的朋友,推出了2018年最新款的取暖设备。

  那就是发光发热,人畜无害,还饱受大妈青睐的神奇生物——暖男。

  建议广大女性朋友自由捕获,不管是家养的还是野生的,只要能取暖就是最好的。

  那么问题来了?你是选择秋冻,还是选择暖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4634.html

标签: 秋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先不要降温,我没钱买衣服!秋季养生宝典” 的相关文章

秋季养生“三阶段”初、中、晚秋顺时变

秋季养生“三阶段”初、中、晚秋顺时变

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也需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我国古人养生很重视顺应节气的变化,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所以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也需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定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所以秋季保健必须重视以下七防。 秋季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特别是“白露”节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

秋风秋雨愁煞人 预防秋悲养精神

秋风秋雨愁煞人 预防秋悲养精神

秋季重在养肺,肺在志为悲,秋天的“秋风秋雨”到处是一派肃杀的景象,极易引起人们低落、伤感的情绪,秋季还必须注意不断地调养神气,以适应秋季季节特点。 秋季重在养肺,肺在志为悲,秋天的“秋风秋雨”到处是一派肃杀的景象,极易引起人们低落、伤感的情绪,秋季还必须注意不断地调养神气,以适应秋季季节特点,...

三暖防范“新型秋乏”

寒露节气后,气温迅速下降,日照骤然减少,早晚温差骤然增大,气候剧变形成的冷暖差,可致植物神经紊乱,人体生理功能失调,不但会加重秋乏,甚至还会诱发疾病。 一直以来秋乏被认为是机体为补偿炎夏大量消耗而进行自我调整并使生理功能趋于平衡的现象,现代秋乏发生的原因已经大大超出了原来的范围。最主要的原因是人...

秋季进补需谨慎 不要“贴膘”

贴秋膘习俗起始于清朝,尤其在北方民间流行较甚。一是因为北方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以肉贴膘好有劲农忙。二是从文化讲,我国唐朝、元、清等朝代,以胖为美,秋季吃好既可防病又可养生。三是北方冬天寒冷,贴秋膘可以御寒,帮助度过漫长的冬季。 “天气转凉,想着给孩子补补营养,没想到越补越吃不下东西,面色蜡黄。”4...

秋食三水果 应对秋季燥邪

秋季人们易受燥邪侵袭而出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咽干口燥,可食梨缓解,也可用冰糖蒸梨食用。 秋季是一个美丽的黄金季节,阴阳之阴气回落大地,气候凉爽,草木生机收敛,万物成熟结果,因此常常用硕果累累形容秋季。 中医学认为,燥为秋之主气。秋季天气收敛,其气清肃,天气少雨,气候干燥,自然界呈现一派肃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