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素问·四气调神论》的养生要点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534
本文讲述了一年四季人们的生活作息规律;以及善养生者对待疾病的观念,即不等得病再治病。也就是说,人们不要等到患病后,再去想办法治疗、调养,那样就已经晚了;而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就注重以顺应四时的养生方法调养身心,在疾病未生之前就将其抑制。

【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瘘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白话文】

在春季的三个月中,正是春气生发、气机发散、万物萌生而显现其姿容的时候,自然界的万物都呈现着欣欣向荣之景。这个时候,人们应晚睡早起。清晨起床后,披散着头发、放松身体,并漫步于庭院之中,以使精神焕发。应该顺应此时自然界的万物生长之性,而不应该抑制其生发。这正是顺应春天的养生法则。如果逆背了这种养生法则,则会伤及肝脏,以至夏天容易发生寒性病变,这样供养夏天的精气就少了。

在夏季的三个月中,正是万物生长繁茂的时候,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之气相互交汇,万物开始开花。这个时候,人们应晚睡早起,不要厌倦白天过长,应保持心情愉快、舒杨,使精神之花如鲜花般秀丽,使阳气能够充分宣泄,有如爱恋外间的一切。这正是顺应夏天的养生法则。如果惊逆了这种养生法则,则会伤及心脏,以至秋天容易发生疟疾,这样供养秋天的精气就少了,且冬季容易发生较为严重的疾病。

在秋季的三个月中,自然界万物的生长形态己经归于平定,此时秋风急劲,天气清爽而景物清明。这个时候,人们应早睡早起,与鸡保持一样的早起规律,保持心情宁静,以缓解秋凉对人体的伤伐;内敛神气而不外泻,以保持平定,有助于肺气的清肃。这正是顺应秋天的养生法则。如果悖逆了这种养生法则,则会伤及肺脏,以至冬天容易发生完谷不化所致的泄泻,这样供给冬季贮藏的精气就少了。

在冬季的三个月中,自然界草木凋零、万物伏藏,水因冷而成冰,地因寒而冻裂,此时不要扰乱自然界所潜伏的阳气。这个时候,人们应该早睡晚起,应等到太阳升起后再起床,以使精神、情志安宁而不涣散,有如蛰伏一样,有如藏匿一样,有如隐私一般,有如获得珍宝一般。此时人们应躲避寒冷刺激,尽量保持身体温暖,不要过多出汗,以免正气受损。这就是顺应冬天的养生法则。如果违背了这种法则,就会伤及肾脏,春天容易发生痿缩、昏厥等症,且供给春季的生发之精气就减少了。

天之气是清朗、洁净而光明的,天所隐藏的德性不曾停止,因而不会下显于地。如果天之德性显露于外,那么就会日月不明,就像人体真阳外浮,即会导致阳气失去其固守之用而使外邪侵于人体之空窍。阳气闭塞于上天,地气蒙遮于下,天地相互阻隔,云雾不清净,那么雨露就不会降下来。天地之气不能相互交汇,万物的生命就难以延续;若万物生命不能延续,那么树木大多都会枯死。自然界中的恶劣之气不散尽,风不调雨不顺,天空中的白露不下降,那么草木就会枯槁而无法荣茂。邪风经常泛起,暴雨下而不止,自然界的天地之气不能相互承接,那么就悖逆了正常的自然规律,以至天之真气不久即会灭绝。只有圣人才能做到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因而他们少有疾病,万物也不会失去它们的生机,生命亦不会耗竭。如果违背了春季的养生法则,那么少阳之气就难以产生,肝脏就会发生病变;如果违背了夏季的养生法则,那么太阳之气就难以生长,心脏就容易衰弱;若违背了秋季的养生法则,则难以使太阴之气收敛于内,以至肺脏容易焦热满胀;若违背了冬季的养生法则,则无法潜藏少阴之气,易使肾气下沉。

自然界四时节气的阴阳变化,是万物赖以生长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圣人才会注重春、夏两季养生、养长,秋、冬两季养收、养藏。这样自然万物才能顺应正常规律,运行于生、长、收、藏的道路上。如果悖逆了这种基本原则,那么就是伤伐其根本,会损耗人体的天之真气。因此,四时节气的阴阳变化,是自然界万物开始与终结之所在,是生长、灭亡的根本。若悖逆这种四时阴阳变化,就会导致灾害丛生;若顺应它,则不会发生疾病。若能做到这些,就可以称得上掌握了养生之道。对于养生之道,圣人会遵循这个法则,而愚蠢的人,则会悖其行之。顺应四时的阴阳有序变化,就能够延年益寿;悖逆它,就会疾病丛生,甚至死亡;顺从它,就是正常的,违背它,则是混乱的。违反正常的就是悖逆,就是与规律相格拒。正因为如此,圣人不会等到患了疾病再去治疗,而是注重防患于未然。不等到混乱发生了再去治理,而是在其发生前就加以抑制,圣人遵循的就是这个道理。疾病形成之后,再去服药治疗,就等于混乱已经形成了再去治理。有如感到口渴了才去掘并找水,已经发生了战争才去制造武器一样,这样做是不是太晚了!

【养生要点】

1.春季人们的生活作息规律应以晚睡早起为原则;同时,清晨起床后,全身放松地漫步于公园、庭院之中,能够使人精神焕发。春季应顺应自然界的万物生长之性,否则少阳之气就难以产生,不仅肝脏容易发生病变,且夏天易生寒性疾病。

2.夏季人们的生活作息规律应以晚睡早起为原则;同时,不要因为惧怕炎热而躲避阳光,且应保持愉快、舒畅的心情,使阳气能够充分宣泄。如果悖逆了夏季的养生法则,则会抑制人体内的太阳之气,以致心脏容易衰弱,秋天容易患上疟疾等症。

3.秋季人们的生活作息规律应以早睡早起为原则;同时应保持平静的心情,不要发生较大的情绪波动,以免秋凉乘机侵袭人体。顺应了秋季的养生法则,有助于肺脏健康的保持,反之则会导致太阴之气难以收敛于内以致伤及肺脏,且冬天易生腹泻等症。

4.冬季人们的生活作息规律应以早睡晚起为原则;同时,要保持情绪平静,注意躲避寒冷刺激,尽量保持身体温暖。顺应了冬季的养生法则,有助于人体潜藏少阴之气;反之,则会伤及肾脏,且春天易生痿缩、昏厥等症。

5.本篇还向我们提示了,善养生者(圣人)对待疾病的观念,即不等得病再治病。也就是说,人们不要等到患病后,再去想办法治疗、调养,那样就已经晚了;而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就注重以顺应四时的养生方法调养身心,在疾病未生之前就将其抑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40.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素问·四气调神论》的养生要点” 的相关文章

肺好 皮肤好

人体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使气血津液得以布散全身。若肺功能失常日久,则肌肤干燥,面容憔悴而苍白。肺虚的人,皮肤干燥而没有光泽、面容憔悴。 人体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使气血津液得以布散全身。若肺功能失常日久,则肌肤干燥,面容憔悴而苍白。肺虚的人,皮肤干燥而没有光泽、面容憔悴。若能善用润肺的中药,如...

儒家养生思想

儒家学派对中华民族精神生活影响很大,自然也影响到养生学。 儒家学派创始于春秋末期,后世把孔子、孟子作为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思想被后世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封为正统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生活影响很大,自然也影响到养生学。 养生理念: 修身养性:仁德、孝道; 中庸平和:和为贵,欲而不贪...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可以让你身体变得更健康,少受疾病的侵扰。我国的中医养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那么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什么是养生的呢?中医养生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的常识!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这首诗偈含有养生哲理。人生在世,恰似四季更替一样,有风花雪月,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包括荣辱得失、生死离别在内的一切事,更不把闲事挂在心上,善于静心...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

男女养生各不同,你做对了吗?

男女养生各不同,你做对了吗?

  俗话说:男靠吃,女靠睡。男不离韭,女不离藕。男要“冷”养,女要“热”养……  其实,这些俗语都在说明一件事:男女养生,各有侧重。  今天就送给大家一份最全的男女养生重点手册,能帮你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健健康康活到百岁!  男靠吃,女靠睡  01  男属阳,女属阴,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