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古琴指上的虚实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532
《黄帝内经》有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中医中的补泻思想渗透到中医治疗的各个方面,包括用药、针灸、刮痧等等。补法能鼓舞人体正气,泻法能疏泻病邪。这种补泻的理念也体现在中国古琴的弹奏指法中。

《黄帝内经》有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中医中的补泻思想渗透到中医治疗的各个方面,包括用药、针灸、刮痧等等。补法能鼓舞人体正气,泻法能疏泻病邪。这种补泻的理念也体现在中国古琴的弹奏指法中。

古琴右手指法中的补泻

古琴右手散音指法(即是左手不按弦,仅以右手弹出的空弦音)包括大指的擘、托,食指的抹、挑,中指的勾、剔,无名指的打、摘。右手指法从力学的角度来说是点状发音,力量集中有力,所以散音的特点是深沉浑厚铿锵有力,发声如金石,能振奋心肺阳气、起到补气作用,比如琴曲广陵散、高山、阳春中的散音慷慨激昂,如勇士赴战场。所以心肺气虚的人群,日常生活可以多听广陵散、高山、阳春等古琴曲振奋心肺之阳气。

古琴左手指法中的补泻

古琴外形像人形,有琴头、琴肩、琴腰、琴尾,古琴左手指法中的绰法(从琴尾向琴头方向,由下到上,向本位音滑奏,)就像血流流回心脏属补法;古琴左手指法中的注法(从琴头向琴尾方向,从上向下,向本位音滑奏),就像血流流到四肢属泻法。

古琴指法中的“吟”指左手按弦在音位两侧做连续摆动,幅度小,频率慢,称为缓吟,属补法;幅度大,频率快称为急吟,属泻法。

古琴指法中的“猱”指左手按弦在音位的左侧做有节奏急速的小幅度退复,退为泻、复为补,该指法的运用属于先泻后补。

古琴指法中的“撞”指右手弹奏后,左手做急速的小幅度进复,进为补、复为泻,该指法的运用属于先补后泻。

古琴曲《忆故人》、《秋风词》、《长门怨》里面就有很多“退、复、吟、猱”的指法,感情真挚、缠绵亲切,抒发了对友人、情人、爱人的情感寄托;对肝火亢盛的人群,可以多听此类曲目,以思制怒。

古琴左右手混合指法中的补泻

撮:双音弹法,分小撮和大撮。小撮为被弹两弦之间隔一或两根弦,勾挑并作,出音要齐;大撮为被弹两弦之间隔三或四根弦,勾托并作,出音要齐。在撮的同时左手大指上滑到指定徽位,撮音也属于补法,像阳关三叠古琴曲中三段后面结束句都以撮音结束,对应的歌词分别是历苦辛、宜自珍;谁相因,日驰神;尺素申,如相亲。这些文字包涵安慰、鼓励、关怀的正能量。

拨:用右手食、中、名三指相并微屈,同时斜向左方快速拨入两根弦,出音有力。属于“补法”。

剌:剌读作辣。用食、中、名三指于“拨”的反方向弹出两根弦,出音有力。属于“泻法”。

拨剌:此两指法常常连用。先拨后剌,弹奏有力度的双音。补泻相和、内外相呼。在古琴曲《平沙落雁》第五段第三句到十一句都用了拨剌指法,形象的表现出大雁降落跳跃的飞翔姿态,增强了乐曲的动感和表现力。

古琴指法中的虚实

古琴右手指法为手指击弦由点而面引起弦的震动,因而声音明快清晰有力,属实;左手指法中的退、复、吟、猱、绰、注等音是在右手拨弦以后,左手在指定徽位移动产生的走弦音,因而声音虽清晰但音色较弱,属虚。古琴的弹奏,正是左右手按照琴谱相互配合,明暗相宜、虚实相应、上下相合,形成了古琴音乐的特色。

古琴泛音的升发作用

泛音的弹奏方法是左手手指轻触琴弦对应的徽位,右手弹弦的一瞬间,左手立即抬起离开琴弦,产生清脆、明快的点状音,泛音指法使原徽位的音升高了一个八度,所以有升发作用。像《梅花三弄》中三段泛音表现梅花不畏严寒,晶莹盛开。所以经常收听泛音多的古琴曲能宣发肺气,对肺脏起到保健作用。

感谢世代古琴前辈给我们留下的这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山水自然的古琴曲《流水》、《鸥鹭忘机》、《碧涧流泉》、《平沙落雁》、《渔樵问答》等琴曲整体设计刚柔相依、浓淡相合、疾徐有度、断续有节,就像一幅中国山水画,该浓的地方浓、该淡的地方淡、该留白的地方留白,所以说古琴音乐是山水画的听觉转换,当你听琴曲《流水》时、滚拂指法把你带到了潺潺的河边,《平沙落雁》的点点泛音让你身处水天一色、芦苇扶风、大雁南飞的广漠秋色。所以常听这些古琴曲如畅游山水中,人在画中游;身处斗室、却能心达天下。对于在都市中忙碌工作的人群,穿梭在冰冷的水泥街道上,听听古琴曲把你带到山间小路、青山绿水,无疑是对身心最好的休息,空灵的古琴曲让拥挤变得舒畅,让压抑的情绪有一个释放的窗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9.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古琴指上的虚实” 的相关文章

忧愁时候抚琴吟唱

自有古琴以来,琴歌就一直伴随着古琴。《尚书·益稷》记载:“博拊琴瑟以咏。”《琴史·声歌》中曾提到:“歌则必弦之,弦则必歌之。”又说“子夏弹琴以歌先王之道”。 自有古琴以来,琴歌就一直伴随着古琴。《尚书·益稷》记载:“博拊琴瑟以咏。”《琴史·声歌》中曾提到:“歌则必弦之,弦则必歌之。”又说“子夏弹...

美容寓于养生

中医养生美容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心理、运动等手段而养神,运用药物、食膳法而养形,从而达到形与神俱,形神俱美的生命美感。 中医养生美容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心理、运动等手段而养神,运用药物、食膳法而养形,从而达到形与神俱,形神俱美的生命美感。影响人体健康和容颜的原因是由诸多复杂因素构成...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可以让你身体变得更健康,少受疾病的侵扰。我国的中医养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那么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什么是养生的呢?中医养生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的常识!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人越到中年,发现自己不能再好好地睡一个完整的觉了,有的人甚至会被夜尿憋醒,以前我们把它当成一个玩笑,但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    01  为什么会被尿憋醒?  一般到了40岁以上,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有起夜的问题。  年轻的时候,身体会有自然的分泌节律,夜间睡觉的...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这首诗偈含有养生哲理。人生在世,恰似四季更替一样,有风花雪月,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包括荣辱得失、生死离别在内的一切事,更不把闲事挂在心上,善于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