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养生要点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496
只有顺应自然的养生法则、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讲究正确的养生方法,做到饮食有节制、生活作息规律、不过度劳累且保证充分的休息,才能延年益寿。人们应尽量避免遭受外界不正之气的侵扰,应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不要被奢华的物质世界所扰乱,不要被淫乱所迷惑,这样才能保持身心健康,疾病亦不会发生。

【原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坠。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街,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背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 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慎之心,行步欲离于世,被服韋,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白话文】

黄帝小时候,生就聪明活泼,孩童时期就是伶牙俐齿,幼年时则思维敏捷,长大后更是对人忠厚老实、做事勤奋,事业有成后就登入了天人的行列。黄帝曾向先生问道:我听说以前的古人,寿命都能超过一百岁,而且动作也不显得迟钝、衰老。但现在的人,年过五十就显得动作迟缓而老态,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因为时代不同了吗?还是因为现在的人有失调养所导致的呢?岐伯回答说:以前的人,他们懂得自然的养生法则,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讲究正确的养生方法,饮食很有节制,且生活作息非常规律,亦不会过度劳累而忘记休息。因此从前的人能够达到形体与神气的统一和谐,这样他们能够活到最长的自然寿命,直到一百多岁才离开人世。但现在的人就不是如此生活了,他们以酒当作米浆来喝;以逆背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当作正常的事情;醉酒之后又行房事,用其欲望耗尽他们的精气,散乱他们的真气;不懂得保持精气的充盈,不善于调节自己的精神;只求一时的心情快乐,沉溺于生活享乐,而使得生活作息没有规律。因此,他们只能活到正常生命的一半,就开始衰老了。

古时候的圣人在教导后人的时候,都曾说到应避免遭受自然界四时不正之气的侵袭,精神上应保持淡泊、坦然、寡欲的状态,这样才能使人体的真气正常运行,精、神二气才能固守于体内。如此一来,疾病从何而来呢?正因为这样,人们应该做到情志安闲而清心寡欲;心情平静而不惊恐、惧怕;适当进行身体活动而不要过度疲劳。如此,才能使得自身精气运行顺畅。每个人都能依从自己的需要,满足自己的愿望。无论吃什么食物,都觉得是甜美的;无论穿什么衣服,都觉得满足;顺从自己的生活习惯;不攀比,对别人的一切都不羡慕、妒忌。这样的民风,可谓淳朴。正因为这样,人们才不会被繁华的物质世界扰乱眼目,不会被淫乱、不好的事物迷惑思想。无论是愚笨的、聪颖的、贤能的,还是没有能力的人,都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这才符合自然的养生法则。以前的人都能够活到过百而动作不衰老的原因,正是由于他们了解并运用了自然的养生法则,才不会处于危险的境地之中。

黄帝说:人年岁大了就不具备生殖能力了,是因为人的精力耗尽了呢?还是自然原因所导致的呢?歧伯说:女人七岁的时候,肾气旺盛,开始换牙,头发逐渐变长。十四岁的时候,天癸产生,任脉通顺,太冲脉血气盈盛,月经按时来潮,因此具备了生殖能力。二十一岁的时候,肾气发育均衡,恒牙生出,生长发育达到了顶峰。二十八岁的时候.筋骨强健,头发生长达到了顶点,身体健康。三十五岁的时候,阳明经脉开始出现气血衰退,面色开始憔悴,头发亦有脱落。而到了四十二岁的时候,女人的三阳经脉的气血开始衰退,面色非常憔粹,开始有白发生出。到了四十九岁,女人任脉逐渐虚弱,太冲脉气血衰退而虚少,天癸竭尽而月经停止,因而形态开始衰老,并丧失了生殖能力。男人八岁的时候,肾气充盈,头发逐渐生长,牙齿开始更换。十六岁的时候,肾气充盛,天癸产生,精气充满而外溢,男女交和,就能生子了。二十四岁的时候,肾气发育均衡,筋骨强健,恨牙生出,生长发育达到了顶峰。三十二岁的时候,筋骨非常壮盛,肌肉丰满而结实。而到了四十岁的时候,男人的肾气开始衰弱,头发开始脱落而牙齿逐渐枯槁。到了四十八岁,阳气逐渐衰弱而显于面部,面色开始憔悴,鬂角出现白发。到了五十六岁,肝脏之精气逐渐衰竭,筋骨不灵活,天癸竭尽而精气虚少,肾脏功能衰退,形体显出疲惫之态。到了六十四岁的时候,男人的牙齿和头发均开始脱落。肾脏主管、通调着人体内的水液,接受着人体五脏六贿的精气并将其贮藏起来,因而只有五脏的精气均非常旺盛的时候,才能有多余的精气用以外泻。现在,人体五脏的精气都已经衰弱,筋骨无法得到精气的濡养而显现出疲乏、无力之态,天癸也逐渐竭尽了。因此,人们的头发开始变白,身体开始感觉沉重,行走的步伐不够稳重,因而丧失了生子的能力。黄帝说:有的人虽然年岁大了,但仍然具有生殖能力,这是为什么呢?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此人生来真气旺盛,气血、经脉通顺无阻,因而贤脏所藏精气有盈余的缘故。即便如此,男人的生育能力不会超过六十四岁,女人则不会超过四十九岁,因为此时他们先天和后天的精气都已经衰竭了。黄帝说:那么了解并运用养生法则的人,如果年纪超过了一百岁,还能生子吗?岐伯回答说:了解并运用养生法则的人能够延缓自身衰老,保持身体健康,即便年岁已高,但仍具有生子的能力。

黄帝说:我听说早在远古的时候,有一种被称作真人的人,他们能够掌握天地明阳的变化规律,呼吸到自然界的精气;能够使心神固守于内而不散失,肌肉始终保持丰满,因而他们的生命能够像天地一样长久,没有终结之时,这就是他们遵循养生法则的结果。到了中古的时候,有一种被称作至人的人,他们品质淳朴,全面了解养生之道,能够与阴阳、四时的自然变化和谐一致,远离世俗的困扰;能够积蓄精气,保全神气;能够洒脱自如地生活于天地万物之中,视、听远达八方之外。如此延年益寿而身体强壮的人,也可以属于真人一类。另外还有一种被称作圣人的人,他们能够和谐地生活于天地万物之中,顺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安适、顺其自然地生活于世俗社会之中,没有愤怒、怨恨的心态,虽然行走于世俗社会,但举止却不同于世俗;外不会被世俗的事务所劳累,内不会被过多的忧患思想而侵扰,只求恬静愉悦的生活,努力保持自得其乐的状态,身体不会过度疲累,精神亦不会过于涣散,因而他们也能够活到一百多岁。此外还有一种被称为贤人的人,他们以天地运行为养生的法则,以昼夜变化为准绳,通过辨别星辰的位置推断天象的变化,顺应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规律。他们所遵循的与远古时候的人的养生法则一致,因而也能够延年益寿,使其生命达到顶点。

【养生要点】

1.只有顺应自然的养生法则、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讲究正确的养生方法,做到饮食有节制、生活作息规律、不过度劳累且保证充分的休息,才能延年益寿。

2.人们应尽量避免遭受外界不正之气的侵扰,应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不要被奢华的物质世界所扰乱,不要被淫乱所迷惑,这样才能保持身心健康,疾病亦不会发生。

3.在这里还特别强调了 “肾气”对健康、长寿有根本作用。如文中所讲:肾气—“天癸"的生发,促进了人体的发育,并形成了人体不同年龄的生理功能。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保养肾气是养生长寿的关键;善养肾气者即是善养生者!

4.本篇最后一段还向我们讲了 “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养生境界,以及他们所遵循的养生之道。虽然我们可能无法掌握“真人和至人”的炼养方法,亦无法达到他们的境界,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向“圣人、贤人”学习,使生命的过程与自然相顺应,“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41.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养生要点” 的相关文章

每食必忌于杂

“人子养老之道,虽有水陆百品珍馐,每食必忌于杂,杂则五味相扰,食之不已,为人作患。”——语出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养老食疗》。 “人子养老之道,虽有水陆百品珍馐,每食必忌于杂,杂则五味相扰,食之不已,为人作患。”——语出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养老食疗》释文:这是告诉我们赡养老人之道,虽说珍贵食物多...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这首诗偈含有养生哲理。人生在世,恰似四季更替一样,有风花雪月,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包括荣辱得失、生死离别在内的一切事,更不把闲事挂在心上,善于静心...

盲目养生不可取,总结:5个常见养生误区,千万不要再犯了

盲目养生不可取,总结:5个常见养生误区,千万不要再犯了

  正确的养生方法对人体健康有利,但是在养生的过程中,要先区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对人体健康不利,才能防止错误养生习惯带来影响。很多人在养生的过程中陷入误区,无形中也会偷走健康,久而久之反而达不到维持健康的目的。那么,哪些错误的养生方法不能够尝试呢?    1、每顿饭吃很饱  养生是很多人追求...

养生新研究层出不穷,别盲目轻信

  “中国人多吃米饭不会增加升血糖的风险。”日前,某国际期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在国内营养学界引发热议,中国营养学会理事范志红则公开发表文章质疑该说法。  近年来,健康养生领域类的新研究层出不穷,其中很多“成果”是由国外知名学府和机构发布的。但是,在国内权威专家看来,这些新观点尚待进一步检验。  中国人...

养生有六诀:顺、静、修、调、补、固

  如今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养生保健也受到人们的关注,跟着网络、书籍学习各种养生防病的方法,当然这些都是从养生最基础的东西延伸出来的,而养生也并不是按按穴位,吃点补药这么简单,中医养生有六诀:顺、静、修、调、补、固,真正领会并做到这几点,健康长寿就离你不远了。  一“顺”:养生跟着季节走  古人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