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素问·金匮真言论》的养生要点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498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有关自然界、人类本质规律的学说。同时也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本篇用阴阳的观点,分析了人体与自然界对应与变化,从而深刻阐述了人体的生理功能及其变化规律。对养生者来说,明白人体阴阳的划分与变化,则可有针对性地采取保健措施,取得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原文】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 通于肝,开转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转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 黍,其应四时,上为熒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中央黄色,人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白话文】

黄帝问道:自然界有八方来的风邪,人的经脉病变又有五脏风病的说法,这是怎么回事呢?岐伯答说:自然界的八方风邪,侵犯经脉,则会产生经脉的风病,风邪继续沿循经脉而侵害五脏,成为五脏的邪气,就会使五脏发生病变。一年的四个季节有相胜的关系:春季胜过长夏,长夏胜过冬季,冬季胜过夏季,夏季胜过秋季,秋季胜过春季,这就是所说的四时相胜。东风出现于春季,疾病大多发生在肝脏,其穴位在预项部位;南风出现于夏季,疾病大多发生在心脏,其穴位在胸胁部位;西风出现于秋季,疾病大多发生在肺脏,其穴位在肩背部位;北风出现于冬季,疾病大多发生在肾脏,其穴位在腰股部位;中央的方位属于土,疾病大多发生在脾脏,其穴位在脊部。春季的邪气伤人时,疾病大多在头部;夏季的邪气伤人时,疾病大多在心脏;秋季的邪气伤人时,疾病大多在肩背;冬季的邪气伤人时,疾病大多在四肢。

所以春天容易发生流鼻血,夏天容易发生胸胁方面的疾患,长夏季节容易发生完谷不化的泄泻和寒冷性疾病,秋天容易发生疟疾,冬天容易发生寒痹、寒厥。因此,冬季进行气功、按摩等活动,来年春天就不会发生流鼻血,不会发生颈项部位的疾病;夏季就不会发生胸胁疾患;长夏季节就不会发生完谷不化的泄泻和寒冷性疾病;秋季就不会发生疼疾;冬季也不会发生寒痹、寒厥、完谷不化的泄泻、汗出过多等病症。阴精是人体生存的根本,所以冬季能够使阴精内藏而不轻易外泄的人,春天就不会发生温热病。夏暑阳盛,如果不能排汗散热,到秋天就会酿成风疟病。这是普通人诊察四时发病的一般规律。

所以说:阴阳之中,还可以各自分有阴阳。从清晨到中午属阳,是阳之中的阳;从中午到黄昏也属于阳,是阳之中的阴;从傍晚到次日公鸡打鸣的时段属阴,是阴之中的阴;从鸡鸣到清晨属于阴,是阴之中的阳。所以人的阴阳盛衰情况也与一日中的阴阳变化相对应。就人体内外的阴阳划分来说,人体的外部属阳,内郁属阴。就人身体部位的阴阳来划分,人的胸背属阳,腹部属阴。从人的脏腑阴阳划分来说,脏属阴,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都属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 、三焦这六腑都属阳。那么阴阳之中复有阴阳的道理是什么呢?这是因为,冬季疾病在于肾脏属阴,夏季疾病在于心脏属阳,春季疾病在于肝脏属阳,秋季疾病在于肺脏属阴,这都要根据疾病的所在部位的不同,来施用针刺或砭石的疗法。因此,人体的背部属阳,而心脏在于胸背之中,是阳之中的阳;背部属阳,肺脏居于胸背之中,是阳之中的阴;人体的腹部属阴,肾脏居于腹部,是阴之中的阴;腹部属阴,肝脏居于腹部,是阴之中的阳;腹部属阴,脾脏完全居于腹部,因而是阴之中的至阴。这些都是人体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互联系又相互对应的例证,所以人与自然界的阴阳是相对应的。黄帝说:五脏除了与四时相对应外,它们各自还有相类的事物可以相归属吗?岐伯回答说:有。东方是青色,与肝脏相通,肝脏开窍于目,精气内藏于肝脏,发病常表现为惊骇病,在五味为酸,与草木同性,在五畜为鸡,在五谷为麦,与天体中的岁星相对应。正因为这样,春天阳气上升而反映于头部,在五音为角,其成数是八,因而它的疾病多发生在筋,在嗅味为臊。南方是赤色,与心脏相通,心开窍于耳,精气内藏于心脏,发病常表现为五脏疾患,在五味为苦,与火同性,在五畜为羊,在五谷为黍,与四时天体中的荧惑星相对应。正因为这样,我们能够知道其疾病多发生于经脉,在五音为徵,其成数为七,在嗅味为焦。中央是黄色,与脾脏相通,脾开窍于口,精气内藏于脾脏,在五味为甘甜,与土同性,在五畜为牛,在五谷为稷,与四时天体中的镇星相对应。正因为这样,可以得知其疾病多发生于舌根和肌肉,在五音为宫,其成数为五,在嗅味为香。西方是白色,与肺脏相通,肺开窍于鼻,精气内藏于肺脏,在五味为辛,与金同性,在五畜为马,在五谷为稻,与四时天体中的太白星相对应。正因为这样,可以得知其疾病多发生于背部和皮毛,在五音为商,其成数为九,在嗅味为腥。北方是黑色,与背脏相通,肾开窍于前后二阴,精气内藏于肾脏,在五味为咸,与水同性,在五畜为猪,在五谷为豆,与四时天体中的辰星相对应。正因为这样,可以得知其疾病多发生于骨,在五音为羽,其成数为六,在嗅味为腐。因此,善于诊断疾病的医生,能够谨慎地审察五脏六腑的异常变化和正常状态,将阴阳、表里、雌雄作为纲要,并将这些精深的理论深藏于心中,对于那些不是真心想学的人不教,不足够真诚的人也不教,这才算得上爱护和珍视这门学问。

【养生要点】

1.本篇首先阐述了在一年四季之中,触犯了四季的不正之气所容易引发的疾病。春季容易发生肝脏疾病,感受春季的邪气则容易发生颈 项、头部疾病;夏季容易发生心脏疾病;秋季容易发生肺脏疾病,感受秋季的邪气则容易发生肩背部疾病;冬季容易发生肾脏疾病,感受冬季的邪气容易发生四肢疾病。因此,人们处于不同的季节时,亦应有不同的针对性调养与防护措施。

2.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有关自然界、人类本质规律的学说。同时也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本篇用阴阳的观点,分析了人体与自然界对应与变化,从而深刻阐述了人体的生理功能及其变化规律。对养生者来说,明白人体阴阳的划分与变化,则可有针对性地采取保健措施,取得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3.本篇还就五脏与自然界的其他事物的关系予以了阐述。从养生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根据五脏与相关事物的关系,予以相应的调理。如:我们在养护脾脏时,可以适当地食用些牛肉、小米等,并且饮食以微甘为宜。而当口味出现异常、四肢感到无力时,首先应考虑调理脾胃,纠正可能出现的“脾失运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39.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素问·金匮真言论》的养生要点” 的相关文章

唾液里蕴藏的养生

方法是:闲暇之时,闭目端坐片刻,静心地用舌头绕触口齿,或兼之叩齿,待口内唾液聚满,再鼓漱几遍,后方徐徐咽下,并用意念送达“丹田”(脐下三寸)。 中医认为,口津属“阴津”,“存得一分阴津,则存得一分生命”。古籍《保生要录》载:“常以舌柱口齿,聚清津而咽之,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不老。”咽津养生术...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人越到中年,发现自己不能再好好地睡一个完整的觉了,有的人甚至会被夜尿憋醒,以前我们把它当成一个玩笑,但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    01  为什么会被尿憋醒?  一般到了40岁以上,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有起夜的问题。  年轻的时候,身体会有自然的分泌节律,夜间睡觉的...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

盲目养生不可取,总结:5个常见养生误区,千万不要再犯了

盲目养生不可取,总结:5个常见养生误区,千万不要再犯了

  正确的养生方法对人体健康有利,但是在养生的过程中,要先区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对人体健康不利,才能防止错误养生习惯带来影响。很多人在养生的过程中陷入误区,无形中也会偷走健康,久而久之反而达不到维持健康的目的。那么,哪些错误的养生方法不能够尝试呢?    1、每顿饭吃很饱  养生是很多人追求...

年轻人养生 规律生活挺重要

  10月13日是“世界保健日”,世界保健日的设立旨在提高全世界公众对保健领域的认识,推广、普及健康知识。如今,随着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年轻人越来越重视健康。海河医院营养科主任宁华英、天津专业健身教练王爱斌提醒,年轻人应该正确养生,保持健康体魄。  保持充足睡眠  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