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季养生三原则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536
暑和湿是夏季的主要特点,天气越来越热,又到雨季不仅天气炎热湿气也很大,所以要做好夏季养生要掌握三个原则。

暑和湿是夏季的主要特点,天气越来越热,又到雨季不仅天气炎热湿气也很大,所以要做好夏季养生要掌握三个原则。

养阴扶阳:“养阴扶阳”,是夏季的气候特点决定的。暑和湿都是“邪气”,但两者的性质却截然相反。

暑属于“阳邪”,易损耗人的津液,导致人体产生“热变”,常用的对付方法是避暑、养阴、生津。湿属于“阴邪”,特点是下行,比较重,比较浊。湿气一重,人体容易受影响的器官就是属土的脾。脾脏被困,肠胃就不舒服,于是出现肚子胀、不想吃饭、大便不成形、四肢有时候冰凉等。所以,此时也需要扶阳,如服用温阳化湿的五苓散之类。

健脾和胃:夏天,人们大量喝水,脾胃运化水谷、水湿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体力消耗大,也需要脾胃有个良好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把脾胃保养好十分重要。

夏季可适当吃一些带有刺激性的调味料,如辣椒、香菜、大蒜、醋、姜、葱等,另外,苦瓜也可以多吃点;冰镇冷饮食用时要有度,不能贪图一时之快伤了脾胃;还可以按摩腹部(饱食和饥饿时不要按摩)和足三里等穴位。

清心养心:夏季在五行上与火对应,在五脏上与心对应。而这个季节,也是心脏负荷最大的季节。赤日炎炎,人体血液流动加快,心脏的工作量增大。这种天气还容易让人心火亢奋,应清泻心火。清泻心火首先要学会避暑,天既然热了,就少到人多的地方。其次,保证充足的睡眠,学会睡“子午觉”,就是子时(23时)之前入眠,午时(11时~13时)再补午觉。另外,可以吃一些清凉的食品,如莲子粥、百合粥、绿豆汤、赤豆汤等。

此外,要注意流行性乙型脑炎、中暑、腹泻与痢疾等夏季多发性疾病的预防。预防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外界干净,内部清气。一方面保持饮食卫生,注意避暑,创造一个“干净”的外部小气候;另一方面保证脾胃、心、肺功能运转良好,能抵御外部邪气。达到这两点,自然可以安度夏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390.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夏季养生三原则” 的相关文章

冠心病患者安全度夏六需知

冠心病患者安全度夏六需知

高温天气中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病患者特别要当心冠心病急性发作,要学会自我调养、预防为主。 冠心病是指供给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血管因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疾病,分为无症状冠心病(隐性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五种类型。其中,无症状冠心病即隐性冠心病是各类冠心病...

荷香盈盈润炎夏

荷香盈盈润炎夏

赏荷除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外,荷叶、荷花、荷梗还是一味中药,亦食亦药。 炎炎夏日,乡间点点蛙鸣的池塘里,常见绿荷点点,荷扇摇摇,荷花含笑,一派美妙的田园风光。宋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敦颐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人李渔的《芙蕖》,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等名...

心脏病患者夏季预防中暑小常识

心脏病患者夏季预防中暑小常识

夏季常见的湿热天,人体不能正常排汗,皮肤血流量和心输出量大大增加,心衰发生率和心脏病死亡率也会增加。 夏季气温高,想要顺顺利利的度过夏季就要注意防暑降温。 据了解,中暑的发生是综合因素产生的,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高温、高辐射,也就是俗称的干热,强烈的太阳照射和较高的温度导致人体水分大量散失...

五运六气话高热 清热防暑养心茶

对于今年的热,从五运六气学说角度是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2018年为戊戌年,“中运”太徵火,属于岁火太过之年,火之太过,称为“赫曦”。 今年三伏天真的有些热。据气象部门统计,今年7月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辽宁、吉林、重庆、山东、河南等地偏高2℃以上,尤其是7月中旬以来,高温“...

夏季手脚冰凉怎么调理?

夏季手脚冰凉,不少都是因为空调房内温度低,使自身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使手脚尤其是指尖、脚尖等人体末梢部位的血液循环更为不畅,再加上天气炎热不愿运动,会加重这种情况的发生。 据了解,夏季手脚冰凉,不少都是因为空调房内温度低,使自身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使手脚尤其是指尖、脚尖等人体末梢...

安度夏日 清暑利湿健脾胃

中医认为,暑邪为阳邪,炎热升散,伤及人体后,可上犯头目,内扰心神,严重者导致高热心烦、面赤烦躁等暑热证。 夏季天气炎热,昼长夜短,降雨增多,湿度也逐渐增加,让人感觉湿热难耐。即将进入小暑时节,小暑节气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而人体阳气在外,脾胃相对空虚,很容易出现寒热错杂的状况。 脾脏位居中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