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做好措施 迎接大暑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530
一般情况下,中暑的人会感到恶心、头晕、头痛,伴随着会有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皮肤潮红等。如果出现中暑的症状,一定要在阴凉的地方休息,中暑严重的话,需要到医院迅速就医。

小暑过后,紧接着就是大暑节气。在这段期间气候闷热,很容易造成中暑。一般情况下,中暑的人会感到恶心、头晕、头痛,伴随着会有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皮肤潮红等。如果出现中暑的症状,一定要在阴凉的地方休息,中暑严重的话,需要到医院迅速就医。那么应该如何预防中暑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细节?

多喝水

预防中暑的第一招,就是要多喝水。在大多数情况下,多喝水对身体总归没坏处。在高温时候,多喝水能够及时补充体内水分。或者可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量的盐,这样能够帮助补充体内的钙等物质和一些微量元素,同时,能够预防中暑。

穿宽松的衣服

在炎热的夏天,穿宽松的衣服有助于体内的热量散发,同时也可以使汗液得到快速的挥发,能够很好地预防中暑。

多吃蔬菜水果和补充蛋白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例如西红柿、西瓜、苦瓜,能够预防中暑。同时在炎热的天气,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可以多吃些鱼、蛋、豆类等食物。

常备防暑药

在外出的时候,可以在自己的包内备上一些防暑降温的药物,例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十滴水等,在头晕时抹一抹,能够预防中暑。

保证充足的睡眠

高温天气,人的体力消耗较大,容易疲劳,出现中暑现象。所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使大脑和其他系统得到充分的休息,保持精神饱满,精力充沛,能有效预防中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311.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做好措施 迎接大暑” 的相关文章

祛寒补虚借天力 冬病夏治三伏天

祛寒补虚借天力 冬病夏治三伏天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理论,是根据《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

夏季养生三要素:养阳、祛湿、勿躁

中医养生讲究“人与天地相应”,通过改善起居、饮食及情志来调节五脏之气,使之与自然界阴阳变化相统一。夏天应遵循“夏气之应,养长之道”的规律,才能使外邪不易侵犯人体,达到颐养天年之功。 一把蒲扇,几声蝉鸣,点点流萤,夏至已至,转眼间炎热的夏天来临了。古有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季手脚冰凉怎么调理?

夏季手脚冰凉,不少都是因为空调房内温度低,使自身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使手脚尤其是指尖、脚尖等人体末梢部位的血液循环更为不畅,再加上天气炎热不愿运动,会加重这种情况的发生。 据了解,夏季手脚冰凉,不少都是因为空调房内温度低,使自身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使手脚尤其是指尖、脚尖等人体末梢...

今年的三伏天有点热

根据中医运气学说,今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总的天气以燥热为主,雨水相对偏少,局部地区可因“燥极而泽”,出现短暂小范围密集降水。 这几天微信被炎热天气的各种段子和避暑搞怪图所刷屏。热的正常吗?措手不及吗?其实不然。根据中医运气学说,今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总的天气以燥热为主,雨水相...

夏日炎炎巧防湿热袭人

外感内伤湿热病,可防可治很简单。戒烟限酒少辛辣,谷蔬搭配果宜鲜。熬夜伤身应避免,适度运动贵在坚。精神饱满勿急躁,兴趣广泛心路宽。 随着炎热的夏季到来,人们容易出现口臭、便秘、头昏沉、目不清等症状。专家介绍:这是湿热之邪在作怪。湿热之邪不仅有外热来袭,也有身体内生的湿热。天气炎热和多雨潮湿是外感湿...

夏季养生要重视情志、饮食、运动三大方面

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也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节,中医认为,“百病皆从寒起”,因此夏季是一年中养护阳气的最好的时机,所谓“春夏养阳”即是如此。 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也是最消耗的季节,养生尤为重要。夏季的特点是多热,多湿,暑邪为患,常见中暑、胃肠病、皮肤病、空调病等疾病。中暑往往发生在盛夏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