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入夏养生四大原则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455
入夏后,天气逐渐炎热,温度明显升高,但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较大,人体生理状态随之发生了一定改变,如不注意,很容易引发疾病。

入夏后,天气逐渐炎热,温度明显升高,但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较大,人体生理状态随之发生了一定改变,如不注意,很容易引发疾病。春夏交替季节,切忌贪图冷饮凉食及突减衣服,以免引发胃肠道及骨关节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儿童、有慢病的人群更应该注意。入夏养生注意以下几点,有利于人们顺利过渡到夏天。

起居有常 入夏之后,早晚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添衣,以防受凉引发疾病。进入夏季以后,昼长夜短,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适当调整个人的睡眠时间,养成晚睡早起的习惯,但仍应注意睡好“子午觉”,尤其要适当午睡,午睡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

合理运动 入夏过后,气温渐升,易出汗,汗为心之液,若此时再做剧烈运动,容易造成机体缺水,故应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运动后要及时补水。活动强度以不感到疲惫为宜,活动时间以1小时内为宜,不要在中午太阳直射下运动,可选择早晨或晚上运动。

饮食调节 入夏后,温度逐渐攀升,人们会觉得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入夏饮食重在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瘦肉等,既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宜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多吃水果蔬菜之类,少吃肉类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这样有助于平静心气。

精神调养 入夏后,气温渐热,容易引起烦躁不安,养生宜“静养”。要保持心态平和,切忌狂喜大怒而伤心神,要多做一些安静的事情,如练书法、听音乐、种花、钓鱼等,以调节烦躁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春季是阳气生发之际,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在自然界阳气旺盛的时候要顺时而为,故春夏养生宜“养阳”,春夏养阳也体现了中医因时制宜的养生原则。养阳的重要方法就是艾灸,可施以温和灸神阙、关元、中脘、脾腧、肾腧、大椎、足三里等穴位,能达到温阳散寒、行气活血等强身健体的效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248.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入夏养生四大原则” 的相关文章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空气中湿度高,气压偏低,含氧量降低,会导致人体缺血、缺氧。锻炼后因汗出过多血液循环受阻,回家后进入空调房,环境冷热不均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近日,62岁的市民常先生晨练后回家突发心梗,经医院竭力抢救后脱离危险。家人很纳闷,“都说心脏病在冬天易发作,怎么夏天也发作?”对此,专家解释说,夏...

夏季养心 养阳是关键

夏季养心 养阳是关键

中医养生讲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时值夏季,大众应根据夏季的时令特点来科学养生。 中医养生讲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时值夏季,大众应根据夏季的时令特点来科学养生。 茶饮药膳祛暑热 中草药中有一类药材,既是药物也是食物,为药食同源之品,选择这样一类药食同源之品,配成茶饮药膳,实为夏季养生之佳品。...

夏季养生重养心 日常生活5注意

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专家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立夏”节气,意味着夏季的到来。夏季伊始,如何养生才利于健康呢?专家介绍,中医讲究天人相应,立夏后,人的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专家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

暑期学生溺水多 家长警惕防悲剧

溺水已经成为暑期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家长一定要常提醒,常教育,常关注,防止孩子因溺水而发生意外。 炎炎夏日,戏水游泳成为人们最热衷的消暑方式,而溺水已经成为暑期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家长一定要常提醒,常教育,常关注,防止孩子因溺水而发生意外。 下水游泳前要确认的事项 注意事项 1....

酷暑炎夏勿要贪凉 顺应阳气起居有常

夏季属火,气候炎热,是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最盛、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夏季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根据中医“顺应天然”的养生原则,此时更应该注意养护阳气。 大暑一过,酷热难耐,很多人便开启了“凉快”模式。但是其中一些看似是“夏季专属”的常见行为,实际却是在不知不觉中损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夏季谨防血黏度增高

夏天气温高,人体出汗多,体内容易缺水,若水分不能及时补充,缺水更加严重,可使血黏度增高,促使血压升高和血栓形成,因而诱发中风、心梗、心绞痛等疾病。 夏天气温高,人体出汗多,体内容易缺水,若水分不能及时补充,缺水更加严重,可使血黏度增高,促使血压升高和血栓形成,因而诱发中风、心梗、心绞痛等疾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