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季游泳谨防耳鼻眼病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490
鼻:主要是鼻及鼻窦炎,常因呛水或吸气时鼻内入水引起,可出现鼻塞、鼻痛、鼻流黏涕或头痛等症状。治疗时可用富马酸酮替芬滴鼻液滴鼻。

眼:游泳时发生的眼病主要是结膜炎,有以下3种:游泳池性结膜炎:由与沙眼同族的眼泌尿生殖型衣原体引起,又称副沙眼,表现为眼睑肿胀,结膜高度充血,下睑结膜及下穹隆有显著的乳头肥大和滤泡形成,眼内有黏液脓性分泌物,耳前淋巴结常肿大疼痛,治疗可用酞丁安滴眼液或磺胺醋酰钠眼液点眼,睡前涂金霉素眼膏。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可由多种细菌引起,表现为结膜充血,患眼有异物感和灼热感,眼眵多。治疗可用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睡前涂金霉素或红霉素眼膏。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由微小RNA病毒群中的一种肠道病毒引起,表现为患眼有剧烈的刺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结膜明显充血,分泌物少或无。治疗首选三氮唑核苷(病毒唑)眼液点眼,若伴有细菌感染,分泌物增多,可加用妥布霉素滴眼液交替点眼。预防这些结膜炎,游泳时最好戴防水眼镜,若游泳后感眼部不适,可点用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预防,注意勿用手揉眼或用不洁毛巾擦眼。当“红眼病”流行时,最好不要去游泳,以防传染。

耳:主要是中耳炎,游泳后发生者临床亦不少见,多因池水进耳或屏气、呼吸气不匀所致,以耳痛为主要表现。当池水入耳后,可将头向入水侧倾斜,或辅以单脚跳动,使其自然流出,切忌用手或他物去抠。为防止池水进耳,最好是戴耳塞。

鼻:主要是鼻及鼻窦炎,常因呛水或吸气时鼻内入水引起,可出现鼻塞、鼻痛、鼻流黏涕或头痛等症状。治疗时可用富马酸酮替芬滴鼻液滴鼻。池水进鼻后,不可用手捏紧两鼻孔使劲擤,而应指压单侧鼻孔逐一轻轻擤,或内吸后自口中吐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305.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夏季游泳谨防耳鼻眼病” 的相关文章

夏季是治疗肺病的最佳时机

夏季是肺部慢性疾病康复的最佳季节,对于肺气肿、慢支炎、慢性阻塞性肺炎、间质性肺病等肺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慢性肺病好发于冬季,到了夏季,咳、喘、呼吸受限、活动困难等状况均有所缓解,很多患者会因此放松对疾病的关注和治疗。其实夏季是肺部慢性疾病康复的最佳季节,对于肺气肿、慢支炎、慢性阻塞性肺炎、间...

夏季养生三要素:养阳、祛湿、勿躁

中医养生讲究“人与天地相应”,通过改善起居、饮食及情志来调节五脏之气,使之与自然界阴阳变化相统一。夏天应遵循“夏气之应,养长之道”的规律,才能使外邪不易侵犯人体,达到颐养天年之功。 一把蒲扇,几声蝉鸣,点点流萤,夏至已至,转眼间炎热的夏天来临了。古有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日丹毒易发作 避免急性变慢性

丹毒好发于下肢部位,四季皆有,但闷热、潮湿的夏季尤为多发。这是因为夏季天气炎热,睡眠少、食欲不振,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减弱。加之,蚊虫叮咬增多,皮肤受伤破损概率变大,夏季脚气加重,更易诱发丹毒。 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丹毒比较容易在原部...

冬病夏治也可“内治”

内治中的内服即根据患者的体质、病程、病情轻重、阴阳偏盛偏衰的个体差异及脏腑失和的不同类型,选用不同的药物内服或食物疗法,在夏季三伏之际,运用内服药物、药膳食补等手段,以防止冬病,去除痼疾的治疗方法。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中较有特色并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法之一,所谓“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

入夏养生四大原则

入夏后,天气逐渐炎热,温度明显升高,但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较大,人体生理状态随之发生了一定改变,如不注意,很容易引发疾病。 入夏后,天气逐渐炎热,温度明显升高,但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较大,人体生理状态随之发生了一定改变,如不注意,很容易引发疾病。春夏交替季节,切忌贪图冷饮凉食及突减衣服,以免...

顺应天时调养以健康度夏

夏季人体心火旺,肺气衰,人应晚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夏天太阳升得早,落得晚,昼长夜短,相对来说我们也要睡得稍晚。加之天气闷热,容易出现睡眠不足。中午适当午睡,补充能量,消除疲劳,保持精力旺盛。 夏季三个月,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6个节气。这一阶段气候主要特点有三个,夏热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