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天主长 养生重以养心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494
夏天主长,万物茂盛,心气内应,养生应以养心为主。夏练要以静为主,采取不劳形神、不伤津液的方式进行锻炼。

夏天是阳长阴消的极期,凉风动水,荷叶卷着蜻蜓的影子,听来很消夏,可小“心”慌慌。暑热逼人多流汗,易伤心血。夏天主长,万物茂盛,心气内应,养生应以养心为主。夏练要以静为主,采取不劳形神、不伤津液的方式进行锻炼。要使气得泄(当汗出就汗出),因为夏天属阳,阳主外,所以汗多。逆之则伤心,秋天就会得痰证(呼吸方面的病),那么就会降低适应秋天的能力,所谓奉收者少。

中医常说“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令于心,故为君主”,也就是说心在人的各脏器中起主导作用,而且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与心有关。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心过劳的人,心疲肝旺,心过劳就是心太满,不虚。心满,则不纳肝(木)生之火,心不纳肝生之火,则肝气必积而盛。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内部相互关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患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觉,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静坐。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夏季天热,容易烦躁伤心,食欲缺乏,可以多吃些养心安神的食物。例如莲子芯,味道比较苦,但善于清心火、健脾胃,直接泡水代茶饮或加粳米同煮成粥都可。乌梅也有解热除烦的作用,夏天的办公室零食尽可以换成冰糖、乌梅之类。

夏季阳气在表,胃中虚冷,再加之夏天天气炎热,为了解热消暑,采取适当的防暑降温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若贪凉过度,多食冷饮或过食寒凉,或吹空调过冷过久,或熬夜玩乐,对身体健康均十分不利。因为夏季暑热外蒸,人体出汗较多,全身表皮血管扩张,突然遭到凉风吹拂,往往会引起血管收缩,排汗立即停止,造成体内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室内外温差不易过大,以不超过5℃为好,室内温度不宜少于25℃。夏季容易损伤脾胃阳气,产生暑湿,影响脾胃,所以夏季人们胃口不好,少食厌腻。常表现为疲乏无力、腹痛腹泻、食欲缺乏等。

夏季平时容易犯急、暴躁,这是心火大的表现,揉一揉心窝,打通了心经,人就容易平静下来了。平时喝一点姜汤或做菜时多加点姜,即可有助于祛暑,又能温胃健脾、散寒止泻,治疗因吃不洁食物而引起的腹痛、腹泻、呕吐等。因生姜性味辛温,入肺胃经,有温中止呕、散寒止痛的功效,可有效防治上述症状。同时,生姜的挥发又可促进血液循环,对大脑皮层、心脏的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均有兴奋作用。还可提神醒脑、疏风散寒祛湿、防治脾胃受寒及夏季暑湿感冒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250.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夏天主长 养生重以养心” 的相关文章

酷暑天热湿邪重 警防夏季皮肤病

中医认为:“湿”邪是许多皮肤病的重要病因。夏季连续的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气温较高,湿与热相结,不利于皮肤水分蒸发,容易出现皮肤病。 夏天是皮肤病的高发期,像各种癣、痘痘、脓疱、皮炎、湿疹等。为什么这些皮肤病会在夏天频繁出现呢? 中医认为:“湿”邪是许多皮肤病的重要病因。夏季连续的阴雨天气,空气...

立夏后养生 记住“三增三减”

立夏前后要格外注意做好各脏器的调养,为盛夏后身心渐入佳境奠定坚实基础。 立夏到来,意味着炎热的夏季拉开序幕。气温渐升,日光渐燥,身体各脏器也随之发生不小的变化。作为暮春与盛夏的过渡期,立夏前后要格外注意做好各脏器的调养,为盛夏后身心渐入佳境奠定坚实基础。 1、养心神,增静减怒 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

酷暑时节防疰夏

疰夏又叫苦夏,又称为“夏热综合征”,疰夏的预防和调养,既要未病先防、避暑防湿,亦要合理调治。 疰夏又叫苦夏,又称为“夏热综合征”,是平素体质较弱和脾胃功能欠佳的人群,特别是老人、小孩、妇女,在酷暑时节,由于气候炎热、雨水多而感受暑湿邪气,所引起的以乏力倦怠、眩晕心烦、多汗纳呆或有低热等为临床特征...

夏季适当吃“苦”能够降心火

夏季也是“上火季”,引起上火的具体因素还很多。而苦味食物是“火”的天敌。为防止外火内侵,平时应该多吃苦味苦寒的食物,中医认为,苦味入心经,能够降心火。 每当盛夏来临,很多人常常自己给自己当医生,想当然地认为“我上火了”,于是纷纷展开“清热降火”的系列行动:轻者吃清热解暑的食物,如西瓜、苦瓜、冰淇...

丙申年夏季饮食要顺应五运六气

夏季阳气外泄,吃过多寒凉食物,可致寒邪内伏,产生伏邪,秋天易出现腹泻。尤其是今年,水运太过,寒湿流行,土气来复;加上“在泉之气”为厥阴风木,容易出现木克土。种种因素都会影响到脾胃功能,所以更应注意。可以适当佐食生姜,取其辛温之性味,以制寒温中。 从《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来看,2016年为丙申年...

孩子防暑小药方

夏季天气炎热,孩子太小,稍不注意,暑热内积或贪凉饮冷,导致中暑。 夏天,气温高热难耐,大人还好,小孩子不懂得调节,活动量又大,父母们最担心孩子们可别中暑了。专家谈到,夏季天气炎热,孩子太小,稍不注意,暑热内积或贪凉饮冷,导致中暑。这主要与孩子的体质因素有关,如果孩子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脾胃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