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 着重四方面调养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494
秋天,阳退阴长,热去寒来,草木枯萎,万物凋零。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的观点,在气候变化无常的“多事之秋”,人们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调养。

秋天,阳退阴长,热去寒来,草木枯萎,万物凋零。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的观点,在气候变化无常的“多事之秋”,人们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调养。

精神调养 秋天的萧瑟之景,往往使人触景生情,多愁善感,难免情绪低落,甚至悲忧。中医认为,肺外应于秋,在志为忧,悲忧最易伤肺。《黄帝内经》指出:“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秋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意即秋天要使意志保持安逸宁静,借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也就是说,人们为了适应秋天的“容平”之气,减轻秋季对人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关键在于培养乐观情绪,以使神志安定。经常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培养广泛的业余兴趣爱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这些对精神健康都大有裨益。此时,最好外出旅游,去游山玩水,因为临水使人开朗,游山使人幽静,年龄大的泛舟水中,怡然自得;年纪轻的攀山登岩,砺炼意志。当处于“秋风秋雨秋愁”时,可以听一听音乐,欣赏一下戏曲,或观赏一场幽默的相声,这样,苦闷的情绪也随之而消。

饮食调养 伴随自然万物水分蒸发、干枯萎黄,秋天人体也会出现口鼻咽喉干燥、皮肤干裂、大便干结等津干少液的“燥”象。因此,秋日饮食应以清润甘酸为宜。根据“燥者润之”和“少辛增酸”的原则,可适当多吃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梨、甘蔗、柿子、香蕉、荸荠、橄榄、百合、银耳、萝卜、鳖肉、乌骨鸡、鸭蛋、豆浆、乳品等,以养肺阴;另外酸甘化阴,还宜进食一些带有酸味的食品,如葡萄、石榴、苹果、芒果、杨桃、柚子、猕猴桃、柠檬、山楂等,既可化燥,还能防止肺金过甚对肝木的克伐。此时,应少吃辣椒、花椒、胡椒以及葱姜等辛辣食物,尤忌如麻辣火锅之类大辛大热之品,以防助“燥”为虐,化热生火,加重秋燥。秋天除适食时令蔬果之外,尤其提倡食粥,最好是将上述润燥之品与粳米或糯米同煮,既可补充营养,又能增液去燥,实乃一举两得。

起居调养 入秋后,因夏天过度的消耗未能及时补偿,人体常出现浑身酥软、精神疲惫、饮食不化,睡意绵绵等“秋乏”表现。这时应根据“秋冬养阴”的法则,适当调整“生物钟”,将夏天晚睡早起的作息时间调整为早睡早起,做到起居有时,劳逸适度,保证充足的休息,注意不要熬夜,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需要注意的是,心脏病患者不宜“起早”,肝病、肾病、胃病患者莫要“贪黑”,切忌过劳。室内可盆栽些花草,以调节空气湿度。中、晚秋入寝时要注意关好门窗,适加薄被,以防虚邪贼风侵入,发生伤风和中风。秋天温差较大,早秋湿热,晚秋寒冷。在中秋前后较长时间,虽凉风习习,却不甚寒冷,根据我国传统养生“秋不忙添衣”的观点,可适当让身体“冻一冻”。这样既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守的需要,防止厚衣覆盖而致身热汗出,损阴伤阳,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人体御寒能力。但“秋冻”要因人、因天气变化而异,到了深秋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因生理功能相对较差,抗病能力较弱,不可一味追求“秋冻”,应适时增衣。

运动调养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轻风阵阵,菊黄枫红,景色宜人,既是运动锻炼健身的好时期,又是饱览大自然绮丽风光的好季节。我国民间素有九九重阳登高的习俗,在此季节,宜外出登山旅游,不但“练腿脚防衰老”,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机体耐寒及抗病能力,还能增添雅趣,陶冶情操。同时,应多出户外开展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如快走、慢跑、骑行、游泳、打乒羽、太极剑、交谊舞等,在室内宜练呬字功、吐音导引功、健鼻功,并洗冷水浴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室外运动后,要及时擦汗、穿衣,以防感冒。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933.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 着重四方面调养” 的相关文章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不胜防。对于健康人而言,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就应当十分小心了,因为一冷一热极易导致血管痉挛,以致旧病复发。 秋风起,天气渐渐的凉了。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

中秋过后天渐凉 “秋冻养生”有诀窍

中秋过后天渐凉 “秋冻养生”有诀窍

过了中秋节,凉爽干燥的天气中渐渐透出些寒意,秋冻锻炼是有讲究的,头、脚不能冻。 “春捂秋冻”是人们所熟悉的养生谚语。过了中秋节,凉爽干燥的天气中渐渐透出些寒意。随着气温的降低,有的人认为“秋冻”可以增加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在天气变化的日子里,特意地不加衣服,不戴帽子,不换鞋袜。其实,秋冻锻...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多吃水果青菜。另外也可在烧菜煮汤时放些胡椒,都有解除秋乏的效果。 秋天一到,整个人经常会有昏昏沉沉的感觉,这是脾胃在找你“算账”了。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

秋天转凉燥邪到 6招防止“鼻炎闹”

秋天转凉燥邪到 6招防止“鼻炎闹”

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空气中尘螨花粉增多,鼻腔容易受到外来刺激物的影响,导致鼻炎发生。 俗话说“秋天到,鼻炎闹”,秋天是鼻炎的易发期,尤其是过敏性鼻炎患者,一把鼻涕一把泪,喷嚏不断,鼻塞、头疼等,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专家介绍,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空气中尘...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人体最易失守的防线。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我们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于是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咽痛等现象。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

秋季昼夜温差大 警惕“缠腰龙”缠上身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缠腰龙”,该病与抵抗力下降有关,秋季由于昼夜温差大,该病毒常在人们感冒、劳累等机体抵抗力差的时候乘虚而入,患病者明显增多。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缠腰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病,因为该病在皮肤上表现为带状的红斑和成群的水疱,很有特征,故得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