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长夏之季 如何合理除湿健脾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73
湿为长夏(夏秋之交)主气。此时节,湿热熏蒸,水汽上腾,湿气最盛,故一年之中长夏多湿病。

湿为长夏(夏秋之交)主气。此时节,湿热熏蒸,水汽上腾,湿气最盛,故一年之中长夏多湿病。湿邪侵及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滞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气机不畅则胸闷,俗称“热得喘不上气”。且湿困脾胃,使脾胃纳运失职,升降失常,表现为不思饮食,脘痞腹胀,便溏不爽,小便短涩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夏秋之交季容易出现“湿”重而影响健康,但每个人体质不同,并非每个人都会为“湿”所困。如果体内并无湿阻甚至属于津液亏虚的体质,却盲目大量食用利水渗湿的食物和药物,则会加重体内气血津液和阴阳的失衡,导致身体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要学会科学判断自己是否需要除“湿”,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如厕时,看大便。黏滞溏软不成形者体内有湿。2.看舌苔。白苔增厚,黏腻不爽者为寒湿;舌苔粗糙或厚且发黄腻者为湿热。3.小腿。湿性重浊黏腻,其向趋下,小腿位于人体的下部,所以小腿是否发酸,发沉是判断体内是否有湿的典型指标。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同样是湿,也要科学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使是“红豆薏米汤”,“绿豆汤”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先说红豆薏米汤,红豆和薏米均有较好的健脾利湿作用,但这两样食物均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过量进食或作为加餐可能会加重糖代谢的紊乱。薏米红豆汤并不适合“湿热”类的人群。绿豆汤,绿豆性寒凉,脾胃有寒的人不宜吃。

最后给大家介绍几味常用中药,均为药食同源。帮助体湿朋友们科学合理且更有针对性地除湿健脾。

山药 益气养阴,补肺脾肾,固精止带。用于脾胃虚弱,脾虚食少。妇女带下,儿童消化不良腹泻者皆可食用。

大枣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便溏,倦怠乏力。

白扁豆 健脾,化湿,消暑。用于脾虚湿盛,运化失常导致的食少便溏,白带增多。

薏米 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脾虚泄泻。

冬瓜皮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玉米须 利水消肿,利湿退黄。用于排除壅积的水液和湿气,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体内有湿者,因其兼具降血糖功效。

赤小豆 利水除湿,解毒排脓,通乳。

绿豆 清热,消暑,利水,解毒。用于湿热烦渴、感冒发热、吐泻、水肿尿少等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912.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长夏之季 如何合理除湿健脾” 的相关文章

秋冬寒冷刺激多 预防心血管疾病“6要点”

秋冬寒冷刺激多 预防心血管疾病“6要点”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专家提醒,秋冬养生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心血管病患者自秋季起就开始增加,特别是在降温幅度大的日子里,冠心病患者和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者尤其要多加注意。这是因为突然降临的寒...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专家提醒,秋季气候多变要提防以下四种皮肤病。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变缓,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随之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中医认为,从立秋开始,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为阴盛的关键时期,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向阳消阴长过渡。 “春捂秋冻”的道理没错,但年轻人即使体质好也应“冻”得适度,“秋冻”不当,会招来“裙装病”——大冷天穿得太少落下关节炎;名为寒冷性脂膜炎的皮肤病,也常常会袭击那些为了美丽...

立秋后养生的6大常见“误区”

立秋后养生的6大常见“误区”

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秋季养生得当,对于健康过冬有重要意义。但是错误的养生方法不仅不会给身体带来好处,反而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正是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多发期,如何保护身体健康成了养生爱好者关注的话题。专家介绍,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

三暖防范“新型秋乏”

寒露节气后,气温迅速下降,日照骤然减少,早晚温差骤然增大,气候剧变形成的冷暖差,可致植物神经紊乱,人体生理功能失调,不但会加重秋乏,甚至还会诱发疾病。 一直以来秋乏被认为是机体为补偿炎夏大量消耗而进行自我调整并使生理功能趋于平衡的现象,现代秋乏发生的原因已经大大超出了原来的范围。最主要的原因是人...

秋季养生宜养肺脏

《黄帝内经》认为:“肺为相傅之官、诸气之本。”既主呼吸之气,又主一身之气,具有主宣发与主肃降的功能。 《黄帝内经》认为:“肺为相傅之官、诸气之本。”既主呼吸之气,又主一身之气,具有主宣发与主肃降的功能。秋季自然界万物生长成熟,阳气开始收敛、阴气开始发升,天人相应,最利于人体肺主气功能的发挥和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