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安得美女颜如玉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579
玉用于美容护肤,是古人的一个独特发现。早在5000年前,先民们就用玉石做粉、用红兰草做黛制成化妆品,古代诗文中所说的“粉黛”其实就是泛指美容的化妆品。

玉用于美容护肤,是古人的一个独特发现。早在5000年前,先民们就用玉石做粉、用红兰草做黛制成化妆品,古代诗文中所说的“粉黛”其实就是泛指美容的化妆品;三国时期孙权的宠妃郑夫人面部为刀所伤,御医用玉石配药轻摩伤部及周围为其治疗,治愈后郑夫人面部不但没有留下任何瘢痕,反而变得更加白嫩细腻;清末慈禧太后的美容大法之一,就是每日用一种名贵的玉在面部搓、擦、滚。

自古用玉来美容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内服,另一种是外用。

食玉有风险

食玉之风古已有之,比如古代诗人屈原在《楚辞·九思·疾世》中就希望像神仙那样“吮玉液兮止渴,啮芝华兮疗饥”,在《涉江》中期盼“登昆仑兮食玉羹,吾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这其中的“吮玉液”、“食玉羹”都是说食玉的。即便在现代也有很多人服用珍珠粉、玉粉来美容。中国人食玉的历史已很悠久,当初人们认为玉可以入药,会将玉研磨成粉制成浆汁或丸子吞服以防治疾病,强健身体。汉代末年,道教出现以后,随着炼丹术的出现,人们认为食玉可以成仙。汉代的医籍《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食玉可以“柔筋强骨,安魂魄,长肌肉,益气。久服耐寒暑,不饥渴,不老神仙,人临死服五斤,死三年色不变……”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神仙道教和炼丹术极为流行,食玉风气大为盛行。最提倡食玉能成仙的是东晋的道教徒葛洪。他在《抱朴子·仙药》中说:“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次则白银,次则诸芝,次则五玉……”玉和其他金石类矿物药被列入仙药中的“上药”。

古人认为食玉有神奇的美容保健效果,可是现在我们并不主张去食玉,因为玉的品种不同,成分也不同,如果用作内服,不经过科学的研究,随意食用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说魏晋时期流行一种五石散,这种五石散中就包括玉石类的配料,这个散剂性燥热,那些宽袖长袍、飘飘欲仙的名士,因为多次服用五石散才使自己获得了创作灵感。《世说新语》中说:“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不过这绝非好事,因为五石散的药效发作后身体燥热,长期服用的话,还会导致精神恍惚,不能控制,急躁起来发狂痴呆,甚至看见苍蝇也要拔剑追赶,其效应是相当可怕的。根据现代科学研究,无论是直接食玉或是将玉石入药,其功能及药用价值都很有限,虽然玉石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能被人体吸收,但没有必要直接服食,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伤害。

外用效果好

相对内服,外用玉的效果就比较好,用玉涂一涂、抹一抹、刮一刮、蹭一蹭,就能起到很好的美容效果,因为玉有一定的辐射作用,可分解、吸附皮肤有害物质,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用这种具有放射性物质的矿石,去刺激人体的各个穴位,如耳朵、脸、手脚等穴位多的地方。玉石在摩擦、搓滚过程中,会形成一个电磁场,促进各部位、各器官的协调。因此拿它刮一刮、蹭一蹭,是有好处的。

此外,玉是凉性的,用清凉的玉石按摩,还可以镇静面部神经。现代有些美容师会用玉石所制的按摩器来为顾客做美容,调理肌肤。这种按摩器对面部穴位有着刺激按摩的作用,进行脸部按摩时使颜面部肌肤有一个初步舒缓,其间美容师会对一些穴位进行重点按摩,这么做可以调动经络中的气血能量,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弥补气血不足,将一些平日积累在身体内的毒素排解出去,使面部皮肤缓解衰老,起到美容的功效。据《汉书·王莽传》记载:东汉王莽掌权时,有一个大臣名叫孔休,王莽想结好他,就想送他一玉琢,并对他说:“诚见君面有瘢,美玉可以灭瘢。”意思是说我见你脸上有瘢,这多影响美观啊,我送你一块玉琢,可以帮你祛瘢。由此看来,以玉磨面,除掉脸上瘢黑,历史上也不乏其事。

此外,中医还有一种治病方法——刮痧,刮痧常用的刮痧板,用玉做成的最好。远古先民在刮痧时多用石质的砭石,有独到的作用,颇受青睐,泗滨砭石就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不过发展到现代,刮痧时最常用的是水牛角和玉所制成的刮痧板,因为玉有“清音哑、止烦渴、定虚喘、安神明、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才会受到人们的青睐。

总的来说,如果有条件,还可以经常佩戴玉质的首饰,养生防病。佩戴着玉质的首饰,更能让人感受到那温润坚韧的玉德、源远流长的玉文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77.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安得美女颜如玉” 的相关文章

古人七个“三”养生法

七个“三” 养生法,仍是今人养生的“良方”,值得借鉴。 “三”是走向成功之路的“吉数”。《史记·律书》云:“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俗语“三人行必有我师”中,也可见古人对“三”的推崇。古人养生常与“三”紧密相连: 养生三戒 我国古代最著名的...

中年男性更应重视养生

由于社会角色使然,中年男性承担着远比女性为多的社会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加之现代社会的高强度、快节奏,使他们不能随时进行放松和休息。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约有35%以上的人处于疲劳状态,尤其是中年男性人群疲劳状态者高达60%~75%。专家们指出,持续过度疲劳、长期睡眠不佳后果严重,易引发慢...

防病保健强调动静结合

明代嘉靖皇帝晚年追求长生之举,对社会上重视老年人颐养保健。 1. 动静结合,保健延年 方开的《延年九转法》提出静以养阴,动以养阳的辨证关系。他说:“天地本乎阴阳,阴阳主乎动静,人身一阴阳也。动静合宜,气血和畅,百病不生,乃得尽其天年”。 2. 动态养生提倡导引、武术 导引、按摩和...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健康不是简单的体育锻炼,也不是营养餐或太极拳。医疗保健的基础是调整阴阳,气血,保护精神的原则。它采用调节精神,引导呕吐,调整时间,喂养,药物,禁欲,排气的各种方法,以实现维护,调养,支持生命,达到人体健康的目的“长寿”。  医疗保健是为了维持和关爱生命并实现长寿。保健是指通过各种手段保护人体生命...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这首诗偈含有养生哲理。人生在世,恰似四季更替一样,有风花雪月,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包括荣辱得失、生死离别在内的一切事,更不把闲事挂在心上,善于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