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正常”才是养生之道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606
前几年养生热,各种观点、各种奇方纷纷登场,莫衷一是,受众无所适从,近来回归正常。“正常”二字是不易的,比如说人体,热一度就是发烧,低一度就是发冷。“正常”是不偏不倚,中和之道,也是养生之道。

前几年养生热,各种观点、各种奇方纷纷登场,莫衷一是,受众无所适从,近来回归正常。“正常”二字是不易的,比如说人体,热一度就是发烧,低一度就是发冷。“正常”是不偏不倚,中和之道,也是养生之道。

“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烈火烹油钟鸣鼎食虽好,温度却是高了,容易燥。茹素谢荤诚然好,却也难以适应快节奏,尤其是孩子,于发育不利。要说“正”,就是不偏。不能求怪,不能求奇。饮食不要太好,也不能太差,不能太荤,也不能太素,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不能太饱,也不能太饥。多了,减一点;少了,添一点。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深谙添减之道:“容人却侮,谨身却病,少饮却愁,少思却梦,种花却俗,焚香却秽;静坐补劳,独宿补虚,节用补贫,为善补过,息忿补气,寡言补烦。”“却”就是剔除、远离,“补”就是增益,却补结合,走的就是“正”道。他说的是精神上的养生,比食物上的更重要。

养生先养心。养心也要走“正”道。养心要读书。郑成功说:“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读的书,太激进的容易上火,远离之;太悲凉的容易低沉,远离之;太深沉的劳神,远离之;太浅显的容易幼稚,远离之。要读那些朴素而隽永的文字,让人明理,智慧,这样的文字才是文章的大道正道。

养心可书法。书法让人静。不宜狂草,狂草易热,不宜篆书,篆书令人沉。行书流畅,楷书端正,隶书端庄,各随性子,应是养生正道。养心可以绘画。画山水,淡远清幽;画人物,仙风道骨;画花鸟,吉祥欣悦。徐渭梵高虽好,从养生正道看,不宜学,容易狂。

“万事莫如为善乐”,为善让人愉悦,让生命宽,让心胸广。即是夜半敲门,也必是有人提着礼物来感谢,这样的情景让人安定。

心定了,身才静了;身静了,生才可养。养生只有“正”还不行,还要“常”。其实什么事的成功都要一个常字。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持之以恒,形成习惯,习惯即是“常”,一曝十寒反而坏事。

“正常”,先“正”,观点正确,再去执行,形成“常”态,才能养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79.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正常”才是养生之道” 的相关文章

健康长寿掌控在自己手中

人之所以不能长寿健康,分析起来不外乎三方面原因:“天刑”、“地杀”、“人祸”。前两者属于“天灾”,人很难改变,而后者能自控。 人之所以不能长寿健康,分析起来不外乎三方面原因:“天刑”、“地杀”、“人祸”。前两者属于“天灾”,人很难改变,而后者能自控。这就得出一个结论: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健康都...

心理平衡是健康的金钥匙

心理平衡的关键是一个度,决定度的是心态。要平衡需先有一颗平常心,只要有了心的平衡才可能有身体的平衡。 心理平衡的关键是一个度,决定度的是心态。要平衡需先有一颗平常心,只要有了心的平衡才可能有身体的平衡。过于患得患失和心理压力过大都无法真正放平心态,平衡的心态就是一种包容、坦然、关爱而相互尊重的心态...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论

《黄帝内经》详细论述了养护生命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四时养生、情志调摄、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按摩导引养生等等,内容相当丰富。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理论渊薮,其主要著作者为黄帝的医药顾问岐伯以及岐伯学派的弟子们。《黄帝内经》全书162篇中有40多篇的内容涉及研究人体生命的变化规律,探讨衰老的机理,寻找增...

综合调养发展了养生方法

李中梓编著《寿世青编》一书,提出了养心说,养肝说,养脾说,养肺说,养肾说,为五脏调养的完善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 调养五脏法 李中梓编著《寿世青编》一书,提出了养心说,养肝说,养脾说,养肺说,养肾说,为五脏调养的完善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明末医家汪机著《理虚元鉴》对虚劳病提出了论治和预...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可以让你身体变得更健康,少受疾病的侵扰。我国的中医养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那么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什么是养生的呢?中医养生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的常识!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健康不是简单的体育锻炼,也不是营养餐或太极拳。医疗保健的基础是调整阴阳,气血,保护精神的原则。它采用调节精神,引导呕吐,调整时间,喂养,药物,禁欲,排气的各种方法,以实现维护,调养,支持生命,达到人体健康的目的“长寿”。  医疗保健是为了维持和关爱生命并实现长寿。保健是指通过各种手段保护人体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