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春季养生 > 正文内容

春季如何调养身心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春季养生434
人的生命活动现象受自然界变化的影响,与环境相互通应。人生于自然,依存于自然。为了提高生命质量,更好地顺应自然,先人智者总结归纳了天人相应的经验之法。

人的生命活动现象受自然界变化的影响,与环境相互通应。人生于自然,依存于自然。为了提高生命质量,更好地顺应自然,先人智者总结归纳了天人相应的经验之法。

必先岁气 无伐天和

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气候变化。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人体的气血运行及生理功能活动也会出现相应的改变。了解每一季节的气候变化特点,进行养生防病,十分重要。这就是《内经》中所说的“先立其年,以明其气”,即通过分析气候变化规律,明确每年气候变化总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调养,才能收到理想的养生效果。

养生首先要了解这一年气候变化上的特点,即“必先岁气”。其次,要注意自然界季节气候特点与人体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不要干扰或损害人体的主动调节能力,即“无伐天和”。这种密切注意季节气候变化与人体功能活动之间的通应关系,根据气候特点而指导养生主张,是中医学的整体观、恒动观以及天人相应思想在养生防病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

如2008年的气候特点是全年气温偏高,夏季天气炎热,而且时常寒热交替,气温变化剧烈。炎热会在人体内产生火热之邪。五脏之中,心属火,肺属金。火邪内通于心,火克金,所以人体中的心和肺,最容易受到火邪侵犯。因此火热之年最宜清心,补肺。

清心:做到调节情志,避免焦虑、急躁、悲愤、紧张等刺激,以防五志化火。饮食上可选食选食莲子、绿豆、苦瓜、西瓜、鲜蒲公英等。

补肺: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劳大汗。饮食上,宜多饮温开水,可选食梨、桃、桔梗、鲜百合等。注意加减衣物,谨防外邪侵表引发感冒、咳嗽等疾病。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内经》中特别强调,人类养生必须掌握、顺应自然界一年四季气候变化规律而进行适时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已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一年之中,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春季阳气渐升,至夏季阳气最盛,秋季阳降阴长,致冬季阳气潜藏阴气最盛。

四季之中,春主生发,夏主繁盛,秋主收敛,冬主闭藏。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是自然界中的一分子。人体中的气血运行、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及病理变化也会相应地随时受到自然气候变化的影响。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在春季要养生气,夏季要养长气,秋季要养收气,冬季要养藏气。对于养生而言,春夏属阳,人体阳气属于生发旺盛状态,此时尤其要重视温补阳气;秋冬属阴,人体的阳气属于收敛闭藏状态,阴处在生长状态,此时养生应当更加重视养阴精。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具体的养生方法,广涉衣食住行、精神情志等各个方面。

人们常说“春捂秋冻”,这是有道理的。春捂,就是指在春天到来时,不要过早减少衣物,应该更加注意保暖。通过“捂”而使体内的阳气充盛,以利于阳气的生发。实际上,这是保护阳气、春季养阳的最简单有效的做法。秋冻,是指在秋天到来的时候,不要着急添加衣物,应该让身体通过“冻”而感受到秋天的凉爽,使在表面的阳气收回体内,这就有利于人体阳气能够顺应秋收之气收藏起来,以助阴生。因为秋天是阳气收敛,阴气渐盛的时节,如果过早过多地添加衣物,就容易使人体内阳气偏盛,热盛于内会迫使阴津外泄,导致出汗多而耗伤人体阴精。同时,也不利于锻炼人体的耐寒能力。所以在初秋天气渐凉之后,应当尽量让身体适应寒冷的气候变化,逐渐添加衣物避免出汗多,这也是能够保护阴精,符合秋天养阴原则的有效做法。可见,“春捂秋冻”一词,是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原则的指导下提出的。

顺应春时 调养有度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正二三月为春,从立春起止于谷雨。春季的三个月中,是万物推陈出新的季节,天地间的生发之气萌动,自然万物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人们在春季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早睡早起,锻炼身体:春季万物复苏,空气清新。入夜后早入睡,清晨时早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缓解春困。选择恰当的锻炼身体方式,以活动四肢、形体。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在开阔地或公园中舒缓散步。尽量让头发蓬松自然,衣服宽松舒适。在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气息,使人心情舒畅,轻松愉悦,助阳气生发。

尊重自然,维护生态:人类要懂得尊重春季自然万物日新月异的生长,欣赏万物生发的繁茂景象。踏青,也称游春,自汉代便有此习俗。如今,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时候,聚集亲友,走近自然。寄情于山水之间,呼吸着清新空气,欣赏着宜人景色,心情自然得到了放松。天人和谐,生态平衡,方能人得康寿。

顺应肝木,疏肝健脾:春季是木气当令时节,气候温而多风,春气内通于肝。所以当自然界春季生发之际,人体肝气也旺盛。如果不顺时令易致肝失疏泄,常出现心情抑郁,烦躁易怒,目赤肿痛,乳胁胀痛,口苦咽干,善太息等症状。这种情况持续到夏季,容易木胜乘土,出现腹痛、腹泻等脾胃病变表现。所以要顺应肝木之性,选用疏肝理气、健脾调胃之法来防范。

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之说。新春伊始,要顺应春时进行调养,使身体从春季就及早进入最佳状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740.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春季如何调养身心” 的相关文章

春暖花开之际如何远离咳喘

春暖花开时节要注意防春风,适当添加衣物,尽量选择防风材质衣物,重点保护颈部,久病体弱之人、婴幼儿及孕妇,最好穿件高领或圆领纯棉透气性较好的衣物,顾护好颈部及胸背部,以防风寒邪气入侵,避免因感冒而诱发哮喘。 常先生54岁,患支气管哮喘6年,平时坚持使用吸入药物控制,前两年控制得非常好,但4年前开始...

气温变暖病菌生 沐浴春风防疾病

气温变暖病菌生 沐浴春风防疾病

春季气温逐渐上升,病菌病毒也随着“春风”而复苏并繁殖,因此我们在沐浴春风的同时,也要注意预防疾病。 春季气温逐渐上升,病菌病毒也随着“春风”而复苏并繁殖,因此我们在沐浴春风的同时,也要注意预防疾病。 我国养生家自古就重视春季天气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并根据天气特点指导人们的生活起居。如《摄生消息...

警惕“春困”的信号 缓解春困“四妙招”

警惕“春困”的信号 缓解春困“四妙招”

克服春困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首先要早睡早起,保证睡眠。 常有人开玩笑说自己是“春困秋乏夏打盹”,到了冬天还得“冬眠”。其实,“春困”这种情况的发生还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春困是因自然界气温回升而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寒冷的冬季,受低温影响,人体皮肤汗腺收缩,保持体温恒定;进入春...

春食韭菜既美味又养生

春食韭菜既美味又养生

中医学认为,韭菜味辛、性温,归肝、胃经。其根、叶、种子即可入药。其中韭菜和韭黄温中行气、散瘀止血、解毒。 韭菜,又名长生韭、起阳韭、草钟乳、壮阳草、扁菜等,是百合科葱属草本植物,素有“春菜第一美食”之称。其颜色碧绿,味道馨香浓郁,无论是制作素材还是荤菜,都十分提味。 韭菜是原产于我国的古老蔬...

春天养肝知禁忌 衣食住行要注意

春天养肝知禁忌 衣食住行要注意

春季阳气升发,为肝之主时,肝脏疏泄功能得以畅达,脾病得以减轻。从临床来看,肝炎、肝硬化等病患者往往在春暖花开的时候进入恢复或缓解的阶段。 中医学强调养生,而养生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顺应天道,按照四季的气候变化来养生。《黄帝内经》提出的总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春夏要保护人体的阳气,而秋冬...

春光明媚踏青去,注意防虫防过敏

春季过敏性疾病与风邪有很大的关系。风邪侵袭人体,邪气与正气搏击于皮肤表面,可引起风疹、瘾疹,令皮肤瘙痒难耐。过敏体质人士要学会适时避风,尤其是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 春季踏青,户外空气中经常弥漫着花粉,过敏原增多,加上潮湿的天气很容易滋生细菌,就导致那些敏感性体质的人群容易过敏,出现打喷嚏、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