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先“养肺”,学会5招助你养出好肺

生活百科3年前 (2022-05-05)秋季养生141

秋天气候干燥,人们常觉得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发紧脱屑等现象,本身有呼吸系统宿疾的患者也容易复发。

医生介绍,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

外邪侵犯人体,不管从口鼻吸入,还是由皮肤侵袭,都容易犯肺而致病。所以秋天养生,应以“养肺”为先,为冬天减少呼吸系统疾病打好基础。

饮食养肺

01

“燥”是秋天的主气,容易伤肺阴,多服用具有滋阴润燥以及补益肺气作用的食材,可起到养肺的目的,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藕、菠菜、乌骨鸡、豆浆、鸭蛋、蜂蜜等食物。少吃葱、姜、蒜、韭、椒等辛辣食物,以防肺火太盛。

中医认为,肺火太盛会损伤肝的功能。因此除“少辛”之外,在秋天还要“增酸”,以增强肝功能,抵御过盛肺火的侵入。可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养肺同时也养肝。

另外,还要少吃寒凉之品,平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每天应饮水2000毫升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滋润。要注意避免风寒,保护肺部机能避免出现各种疾病。

运动健肺

02

平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例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慢跑、快走等,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加肺活量,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改善一些慢性疾病患者的肺功能,特别适合老年人、体质虚弱的以及慢性病患者。

耐寒锻炼也可健肺,比如常用冷水洗脸、浴鼻等。对于身体健壮的人,还可用冷水擦身甚至淋浴。有研究表明,适当的冷水锻炼对预防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的效果。

除了冷水锻炼外,还可选择一些有助于提高抗寒锻炼的有氧运动项目,如登山、坚持秋冬泳等。体弱多病、老年人、儿童不宜做耐寒锻炼,应根据身体实际情况选择锻炼。

呼吸清肺

03

适度的呼吸动作有助于清肺。

腹式呼吸法:

伸开双臂,尽量扩张胸部,然后用腹部带动来呼吸,这种呼吸方式的目的是增加肺容量,尤其有利于慢阻肺和肺气肿病人病情的恢复。

缩唇呼吸法:

快速吸满一口气,呼气时像吹口哨一样慢慢“吹”出,目的是让空气在肺里停留的时间长一些,让肺部气体交换更充分,支气管炎病人可常做。

上述呼吸法最好每天早晚各练一组,每组次数可量力而行。宜选择空气清新的、气候适宜的天气进行。

还可用吸入水蒸气的办法使肺脏得到滋润。将热水倒入茶杯中,用鼻子对准茶杯吸入,每次10分钟左右,可早晚各一次,有气管炎的患者不宜。

按摩护肺

04

按迎香穴:

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次(位于鼻唇沟与鼻翼交界处),每天早晚各做一至两组,可有效预防鼻炎等呼吸道疾病。

叩肺俞穴:每晚临睡前端坐椅上,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头正目闭,全身放松,请家人帮忙。

两手握成空心拳,轻叩背部肺俞穴(位置在背后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数十下,然后用掌从两侧背部由下至上轻拍,持续约10分钟。

这种方法可以舒畅胸中之气,有健肺养肺之功效,并有助于体内痰浊的排出,且可通脊背经脉,预防感冒。

常笑宣肺

05

时以营说,秋季万物凋零,人常“悲秋”,要防忧伤肺,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

而现代医学也有研究证明,笑对机体来说的确是最好的一种“运动”,不同程度的笑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器官有适当的协调作用。

尤其是对呼吸系统来说,大笑能使肺扩张,人在笑中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

另外,人在开怀大笑时,可吸收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随着流畅的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充足的氧气。

时以营提醒,笑虽可祛病健身,但必须适度,否则会乐极生悲。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者及手术后的病人、孕妇等不宜放声大笑、狂笑,以免引发危险。

来源:天下养生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343.html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先“养肺”,学会5招助你养出好肺” 的相关文章

秋季脾胃多疲惫 进补之前重养胃

秋季脾胃多疲惫 进补之前重养胃

进入秋季,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下降,而且经过酷夏各种冰冻食物的轰炸,很多人的脾胃处于疲劳状态,此时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进入秋季,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下降,而且经过酷夏各种冰冻食物的轰炸,很多人的脾胃处于疲劳状态,此时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秋季进补前重在养胃。...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多吃水果青菜。另外也可在烧菜煮汤时放些胡椒,都有解除秋乏的效果。 秋天一到,整个人经常会有昏昏沉沉的感觉,这是脾胃在找你“算账”了。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

立秋后养生的6大常见“误区”

立秋后养生的6大常见“误区”

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秋季养生得当,对于健康过冬有重要意义。但是错误的养生方法不仅不会给身体带来好处,反而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正是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多发期,如何保护身体健康成了养生爱好者关注的话题。专家介绍,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秋季气候多变,是一些疾病的高发季节,人们的情绪会不稳定,所以有“多事之秋”一说。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秋季温度湿度低 健康养生有“六宜”

秋季温度湿度低 健康养生有“六宜”

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专家强调,秋季养生,重在“六宜”。 又到一年入秋时。时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秋老虎”虽然还在发威,但天气已经逐渐转凉,大家也应该着眼于秋季的养生安排了。 一年有四季...

深秋天已寒 饮食起居防鼻炎

进入深秋,鼻炎患者就诊率明显增多,其中以季节过敏性鼻炎为多,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预防为主。 进入深秋,鼻炎患者就诊率明显增多,其中以季节过敏性鼻炎为多,这与晚秋时节冷空气刺激加上秋冬季节空气湿度相对小,浮尘多,各种花草花粉造成过敏原增加,导致鼻炎患者此时发病增多。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止过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