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国医聊秋季养生,全是干货

生活百科3年前 (2022-05-05)秋季养生100

暑气将止,秋凉渐至。熬过了高温的盛夏,人们普遍感觉耗损过多。中医认为,秋冬养阴,入秋之后也到了一年之中的进补时节。此时调养好身体,能为安然过冬打下坚实的基础。(国医大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邹燕勤)

一粥一茶一汤保安康

入秋后,特别要注意滋阴润肺、养胃生津。日常饮食方面,可以多吃点白萝卜、百合、西红柿、山药、扁豆、藕、核桃、芝麻、苹果、猕猴桃、梨等。在这推荐几款润肺安神的食疗。

铁皮石斛百合粥取鲜铁皮石斛20克,百合50克,大米100克。将鲜铁皮石斛洗净切断,拍碎放入200毫升水,久煎去渣取汁100毫升。在石斛汁内加百合、大米,再加适量水煮粥即可食用。适用于口干、干咳、病后津亏等。

铁皮石斛四花茶取铁皮石斛花、金银花、杭白菊、三七花各3克,用开水多次冲泡饮用。也可单用铁皮石斛花或铁皮枫斗3—5个泡茶。

酸枣核桃酒酿汤取酸枣仁30克,红枣50克,核桃仁30克,鸡蛋1个,酒酿适量。将酸枣仁、核桃仁、红枣加水适量,熬成浓汁。加入适量酒酿,煮沸后将鲜鸡蛋打碎倒入,开锅即成。晚饭后2小时吃一小碗,有睡意时就休息。

姜和芡实少不了

秋季养生,少不了姜和芡实。

姜作为药食同源品,应用广泛,中医认为,夏秋吃姜对于祛寒气更起作用。我在家里会经常用姜来保健。比如感冒时,可取生姜9克捣烂,加入红糖,用开水冲泡调匀温服即可。饮汤后盖被,每天1次,连喝2—3次。当然,姜并非吃越多越好。孔子一年四季饮食不离姜,但同时建议吃姜要适量,不能贪多。

芡实又称鸡头米,是祛湿佳品,为健脾止泻、益肾固精之良药。每年8月中旬鸡头米上市时,苏州当地人都会买十来斤放在冰箱中,每天拿一点用开水一煮,或者再放个鸡蛋,非常营养。中老年人可用它来健脾祛湿,年轻女性可用它来美容养颜。此外,芡实还可搭配莲子和粳米熬成粥。取芡实30克,莲子10枚(去心),粳米60克,洗净后熬粥即可(比平常熬粥多放些水)。

根据节气来适度进补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入秋后,建议大家根据节气适度进补。

白露节气前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燥邪易耗人阴津,此时可以用海参来进补,如喝点海参小米粥。将泡发的海参切丁,和小米一起熬成稀饭,撒上葱花即可。

秋分节气前后,天气逐渐转冷,降雨量慢慢变少,调养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为主。除了可以喝鸡头米汤外,还可以喝点栗子猪肾粥。取猪肾1个,粳米250克,栗子5—10个。将处理好的猪肾切成小块,同粳米、栗子熬成粥,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寒露节气前后,伴随自然万物萎黄干枯,人体也相应出现“津干液燥”的征象,如口鼻咽喉干燥、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平时,可以喝点酸枣仁桂圆牛奶汁。取酸枣仁30克,桂圆25克,牛奶150毫升。将酸枣仁先打成粉,和桂圆肉放入豆浆机中,加入牛奶,按“果蔬汁”键进行榨汁,制作好后倒出,加入少许蜂蜜即可。

霜降前后,气温变化幅度较大,是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的高峰期。此时可以常喝红枣粥。取红枣50克,糯米80克。将红枣洗净,用水浸泡2小时。糯米洗净,用水浸泡1小时。然后一起放入锅内,煮成稀粥,加糖调味即可。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国医聊秋季养生,全是干货  秋季养生知识 第1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338.html

分享给朋友:

“国医聊秋季养生,全是干货” 的相关文章

悲秋并非“秋”全部 金秋之韵莫辜负

悲秋并非“秋”全部 金秋之韵莫辜负

悲秋是可以预防的,这是肯定的答案。晒太阳,是基本的方法,因为光照可以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使人的情绪增高。 自古以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悲秋”也是他们热衷表现的主题。“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在四句诗中用了五个低调的“秋”字,刻划了多愁善感林黛...

秋是阳消阴长过渡期 养生“5个要诀”请牢记

秋是阳消阴长过渡期 养生“5个要诀”请牢记

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期。因此,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下面5个要诀: 忌悲 中...

秋季养生以调摄情志为先 还要兼顾饮食和起居

秋季养生以调摄情志为先 还要兼顾饮食和起居

健康包括“形”与“神”两个方面,养护身体、调理情绪是我们健康生活的必修课。时值秋季,应该以情志调摄为先,同时注意日常的饮食和起居。 健康包括“形”与“神”两个方面,养护身体、调理情绪是我们健康生活的必修课。时值秋季,应该以情志调摄为先,同时注意日常的饮食和起居。 情志安宁 使秋气平 情绪、...

秋天气候干燥 慎防呼吸道疾病

秋天气候干燥 慎防呼吸道疾病

“鼻为肺之窍”,秋天气候干燥,燥邪极易通过鼻腔而侵肺,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 “鼻为肺之窍”,秋天气候干燥,燥邪极易通过鼻腔而侵肺,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芦根为芦苇的根茎,入肺、胃二经,对于呼吸道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及预防效果。此外经常按摩迎香穴,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对预防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不胜防。对于健康人而言,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就应当十分小心了,因为一冷一热极易导致血管痉挛,以致旧病复发。 秋风起,天气渐渐的凉了。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秋季气候多变,是一些疾病的高发季节,人们的情绪会不稳定,所以有“多事之秋”一说。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