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远离健康问题,五个秋季保养禁忌不能忘

生活百科3年前 (2022-02-27)秋季养生86

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立秋”这个节气虽然有个“秋”字,但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秋天到来,只是提示大家,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季就要来临。这个时候,“防暑”仍然是生活的重点,尤其是南方,闷热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以防暑养生,也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一:慎“贴秋膘”“贴秋膘”是北方的民俗,主要是针对过去“苦夏”的人。有些人夏季因为天气热没有胃口,厌食油腻,体重有所下降,到秋天气候凉爽时,食欲增加,就犒劳一下自己,吃点好的,补充营养。

其实呢,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使人发胖。

远离健康问题,五个秋季保养禁忌不能忘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1张

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其次呢,凉性食物要慎用或者少用,避免损伤脾胃;此时酷暑还未消,也要注意清凉解暑、敛汗补液;另外中医讲秋属燥,而燥气通于肺,最易伤肺,所以秋天最需要养肺润肺,其中梨是最养肺的食物之一了;同时天干物燥,人体也需要滋润,来避免便秘。

远离健康问题,五个秋季保养禁忌不能忘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2张

二:少空调虽然此时酷暑未消,后面还有一波秋老虎蓄势待发,但是早晚的温度已有下降,出现温差,这时空调应该减少使用,因为是不利于人体散热的,同时也要为即将到来的秋冬季节做好适应准备。

远离健康问题,五个秋季保养禁忌不能忘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3张

三:勿乱“冻”老人常言:春捂秋冻,秋季气温刚开始下降,应该尽量“薄衣御寒”,不要太早添加衣裤。但这也要看个人体质和身体情况,后背、胸腹、肩颈等部位还是应该捂着点的,避免着凉生病。

四:忌“忧郁”

秋应于肺,在志为忧,人们心情容易抑郁。

因为进入秋天,阳光照射逐渐减少,人体的生物钟尚不能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从而出现情绪及精神状态的紊乱,对于有抑郁症或抑郁情绪的人来说,秋天意味着抑郁症到了易发作期。

远离健康问题,五个秋季保养禁忌不能忘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4张

所以秋季情志养生也要以“收”为要,要保持心境宁静。要做到清心寡欲,利于神志安宁,收神敛气。

多增加阳光照射,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可以调动人的情绪,增强兴奋性,减轻或消除抑郁情绪;勤于运动,多参加一些室外活动如打太极、八段锦等养生操放松心情。

五:早睡早起适当运动中医认为秋季是开始收敛的季节,这个时候应该早点睡觉,以利于阴精的收藏养蓄;也要早点起床,吐故纳新,顺应阳气舒展、肺气宣降。

而且,这个季节,早晚温度比较舒适,正适合增加运动。适当的运动,能够提高人体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增强体质,有利于冬季御寒。

远离健康问题,五个秋季保养禁忌不能忘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5张

其实认真说起来,一年四季都是养生的好时节,只是每个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侧重点。而且每个人的体质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缺什么补什么,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不要徒劳做无用功就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222.html

分享给朋友:

“远离健康问题,五个秋季保养禁忌不能忘” 的相关文章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初秋是气温变化较大的一个时令。此时节的气候特点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证。 专家介绍,万物经历了夏季的茁壮成长,初秋是到了收敛生性的时...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人体最易失守的防线。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我们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于是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咽痛等现象。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

秋风秋雨愁煞人 预防秋悲养精神

秋风秋雨愁煞人 预防秋悲养精神

秋季重在养肺,肺在志为悲,秋天的“秋风秋雨”到处是一派肃杀的景象,极易引起人们低落、伤感的情绪,秋季还必须注意不断地调养神气,以适应秋季季节特点。 秋季重在养肺,肺在志为悲,秋天的“秋风秋雨”到处是一派肃杀的景象,极易引起人们低落、伤感的情绪,秋季还必须注意不断地调养神气,以适应秋季季节特点,...

秋季温度湿度低 健康养生有“六宜”

秋季温度湿度低 健康养生有“六宜”

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专家强调,秋季养生,重在“六宜”。 又到一年入秋时。时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秋老虎”虽然还在发威,但天气已经逐渐转凉,大家也应该着眼于秋季的养生安排了。 一年有四季...

三方面有效防治秋燥

中医学认为,肺喜润而恶燥,秋季气候干燥最容易损伤肺,因此秋季尤其要注意对肺的保养,预防肺系疾病发生。 在四季气候中,中医将“燥”列为秋季主气,认为“燥”是秋季最易伤人致病的邪气。入秋以来,有些人出现了皮肤发紧、口干舌燥、鼻腔干燥、喉咙发干、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大便秘结等症状,这些症状并不是一般的...

多变之秋 当心皮肤病

秋季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更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变缓,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随之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更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专家提醒,多变之秋,要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