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中秋节养生指南,祝大家过一个健康的团圆节

生活百科3年前 (2022-02-27)秋季养生81

中秋将至,人月团圆。

中秋,是我们承载了思乡和团聚的节日。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在这个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里,我们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到了现代,亲友聚餐、外出游玩也是必不可少的项目。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欢乐放松的同时,别忘了关注身体健康。

节日期间如何保健?月饼如何选购?怎样吃最健康?

下面小鹿就来系统地赘述一下,大家不妨都来看看,一起过个健康且愉快的中秋节吧。

中秋时节的健康饮食提到中秋节,那必然少不了我们的中秋必吃的经典糕点——月饼了。月饼是中秋的必备品,可以说没有了月饼中秋节便不完整。小小月饼,寄托了中国人千载团圆梦,悠悠故土情。

中秋节养生指南,祝大家过一个健康的团圆节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1张

但月饼是含油量和含糖量丰富的中式糕点,在古时油糖极为稀缺,所以吃上一块并没有什么,现如今多吃月饼非常容易让身体出现问题——整体来看,白糖、食用油、精制面粉,就是月饼的基本成分,大多数月饼也属于高脂,高糖,高热量的“三高”食品,因此,从营养角度分析,月饼其实很“不健

亦或是可以换一种食用方式。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或是对糖分有控制的人群来说,可以尝试用无糖月饼代替正统月饼,但要注意:对于糖尿病患者,要慎食无糖月饼。一些无糖月饼用糖醇类甜味剂,食用过多也可能带来腹泻反应;或者将月饼当做零食食用,每次只食用一小部分,并且在吃过以后,一天的热量需要进行适当控制,尽量将月饼的食用时间安排在白天,容易消化,而晚上则多吃蔬菜水果。

中秋时节的养生指南中秋来临后,很快秋分将至。昼夜温差开始加大,气温逐日下降。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气温降低速度的明显加快,印证了农谚所说的:“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到了秋分后,穿衣要讲究“春捂秋冻”。这里的“冻”是指应该适当地冻一冻,以“略感凉而不感寒”为标准,不过暖也不过寒,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在身体素质能够承受的情况下,不要一冷就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这样更有利于保健养生。

中秋节养生指南,祝大家过一个健康的团圆节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2张

秋冬交替时节是心血管病的高发期,这个时候适当吃些酸性食物可以预防心血管病发生,酸性食物除了醋外,还包括富含维生素C的苹果、柠檬等偏酸性食物。专家建议人们应尽量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同时,应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喜欢喝茶的人,可以多喝绿茶,有清火的功效。

以及中秋也是一个适合锻炼的好时机,可以在家门附近多出去走走逛逛,加强一些户外锻炼。不但可以养肺,还能驱除秋乏,有助于减肥。

总而言之,中秋养生需要注意少吃甜腻的月饼,适当多吃些蔬菜水果,预防秋燥多多锻炼,可以更加安全地渡过这个团圆的节日。

中秋时节的旅行防护中秋节是国定节假日,绝对少不了出门踏青旅游的人群。但高峰时期的旅游出行势必会存在一些健康隐患,尤其现在疫情危机未除,我们就更要小心谨慎。最好的方式,还是少出行,多在家,实在打算出门放松放松心情准备旅游的,那么就请继续往下看。

外出出行的人们,第一要注意的是就餐时注意问题,切莫贪嘴。品尝风味美食是旅行路上不可缺少的内容,但是要注意,一定要首先关注食品卫生安全,不要食用无安全保证的食物或是暴饮暴食。切勿吃生食、生海鲜、已剥皮的水果等,切勿光顾路边无牌照的小吃,旅行途中,要保证水分的充足摄入,多吃蔬菜,少喝酒,不酗酒,防止食物中毒和酒精中毒等。牢记自己的饮食禁忌,不盲目食用自己不能吃的东西。

中秋节养生指南,祝大家过一个健康的团圆节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3张

外出旅行时,不要打乱原有的生活方式。尽量继续按照之前生活规律作息。保证睡眠,防止旅行疲劳,情绪要稳定,不要为赶乘火车或飞机而过度紧张,要根据当地环境及气候变化来增减衣服,晚间睡觉要盖好被褥,要防受凉感冒。哪怕是外出期间,也要注意各地的气候变化,注意秋燥防护,关注个人健康。

还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外出时要尽量避免在人员密集场所逗留太久,做好相关的防疫防护措施,口罩是一定要戴的,尽量与他人保持一米安全距离,保持手卫生,尽量少触碰公共物品,接触电梯按钮、扶梯、门把手等公共物品表面后,注意洗手或手消毒。万一身体上出现任何病症,不要拖着,立刻去就近的医院问诊。

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在这个充满爱的日子里和家人团聚。

在这个属于家和爱的节日里,让我们爱的那些人度过一个舒适中秋、暖意中秋、欢乐中秋、健康中秋。

有健康,才能行更远,团圆的日子里,家人健康才是满满的幸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220.html

分享给朋友:

“中秋节养生指南,祝大家过一个健康的团圆节” 的相关文章

秋天气候干燥 慎防呼吸道疾病

秋天气候干燥 慎防呼吸道疾病

“鼻为肺之窍”,秋天气候干燥,燥邪极易通过鼻腔而侵肺,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 “鼻为肺之窍”,秋天气候干燥,燥邪极易通过鼻腔而侵肺,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芦根为芦苇的根茎,入肺、胃二经,对于呼吸道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及预防效果。此外经常按摩迎香穴,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对预防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秋风乍起 谨防面瘫多发

秋风乍起 谨防面瘫多发

面瘫又叫“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各种年龄段,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它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可能跟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感染等有关。 十一假期过后,秋色渐显,但早晚温差还是很明显。最近一段时间,到医院就诊的面瘫患者明显增多。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神内内科主任李燕提醒,入秋后要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受...

秋季养生话“秋冻” 早晚更应防“秋凉”

秋季养生话“秋冻” 早晚更应防“秋凉”

秋天气候变化的时候,白天很热,让人又吃雪糕又扇扇子的,但是早晚很凉,凉风嗖嗖的,身体壮的人没有问题,但是部分体弱人群如果不注意,会被寒气伤到,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别敞着前襟,以免寒气侵袭肚腹,引发腹痛。 在中医里面,被寒邪伤到,有伤寒与中寒之别,一般如果体表被寒邪伤到,叫伤寒,如果我们咕咚几...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初秋是气温变化较大的一个时令。此时节的气候特点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证。 专家介绍,万物经历了夏季的茁壮成长,初秋是到了收敛生性的时...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中医针对燥邪犯肺的调养法则一方面要“润”,即补充津液、滋阴润肺;另一方面还要“宣”,即宣通气机,宣散邪气。 处暑一过,凉爽的秋风逐渐拉开了秋天的大幕,天气一改暑季的炎热潮湿,给人们送来了秋高气爽的感觉,而与此同时,另一种邪气——燥邪也应时而生,作为秋天的主气,随时可能侵犯人体。 燥邪是六淫之一,...

“秋冻”要适度 切忌太盲目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的养生保健谚语。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的养生保健谚语。眼下,天气变凉,有些人坚持按照“春捂秋冻”的做法,结果却出现了问题。 怎样科学理解“秋冻” 所谓“秋冻”,一方面是说秋季气温凉爽,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温度逐渐降低的环境中,经过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