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好习惯胜过好命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525
“命”好就能长寿吗?先论“天命”。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说“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史记》中也记录了名医扁鹊认为“信巫不信医”为医家“六不治”之一。

“命”好就能长寿吗?先论“天命”。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说“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史记》中也记录了名医扁鹊认为“信巫不信医”为医家“六不治”之一。如果将人的性命委诸“天命”,医学也就不复存在了。上古时期,医巫不分,以巫代医,命由“天”定,命由“神”裁,人的寿命却很短,值得警惕啊!葛洪在《抱朴子》中发出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呐喊,明确宣示了对自身性命的主导权、主动权。因而,将健康委之于“天命”,希冀“坐而得寿”的想法,可以休矣。

先天禀赋好者必有高寿吗?父母赋予子女的先天禀赋,决定了子女的寿命上限及出生时的体质特点。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很难达到甚至远远达不到自己的寿命上限。自古皇帝不少禀赋完足,但高寿者屈指可数。史载的高寿者,也很少纨绔出身。倒是唐朝孙思邈、清朝曹庭栋等诸多名家,从小身体孱弱,儿时药不离手,最终反得享高寿。现代社会,多数家庭生养子女,双亲的孕前保养做得颇为完善,孩子的“先天禀赋”毋庸置疑,但“小胖墩”的增多、学生体育达标率的逐年下降却是社会现状。这种现象,究竟缘何?

影响寿命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看来,“命”好不一定寿高!必然还有更加重要的因素影响人的寿命。这个因素中医称之为“后天因素”,包括生活方式、社会因素、地理环境、疾病损伤等,其中与养生关系最密切的是生活方式,也就是“习惯”。可谓“不在习惯中生存,就在习惯中消亡”啊!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人的寿命,60%取决于自己,只有15%取决于遗传,即“先天禀赋”。

可见,“触值之命”所受于“天”,虚无缥缈;“强寿弱夭之命”所受于“亲”,只能被动接受,不能择其优劣。故要想长寿,祈望“命”好,不如尽量优化、完善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养出好习惯。

从现代的社会及人文特点来看,好习惯的培养应着重注意三个方面。

淡泊宁静

现代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期望捷径、求捷径,令人心无所定,多欲而神乱,破坏了长期、稳定好习惯的养成,甚至会直接引起情志紊乱而致病。所以应学会淡泊宁静的处世方式,以抑制浮躁,使“定而生慧”,安而正行。《黄帝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故凝神敛思,减少过分的欲望,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思想基础。

处处留心

“留心处处是学问”,生活中要善于观察,保持、加强已有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勇于改变坏习惯。“人无完人”,每个人的日常习惯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生命健康的“坏习惯”。完全消灭这些不良习惯并不现实,但是尽量减少不良行为习惯,养成好习惯,这才是养生者一生的巨大财富。尤其要注意的是,发现坏习惯,要从生活的最细小之处着手,任何一个微小的坏习惯,都可能导致生命的损伤和疾病的产生,所以强调“处处”,强调“留心”。习惯的修正,还应以人为镜,发现他人有不良习惯,马上反观己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发现他人的好习惯自己没有,则行“拿来主义”,并于自己的实践中进行检验,效则取之,不效则弃之。

儒家有“三省”之法,养生者也当“三省”,即“省己以周行,省人以立鉴,省天地以得法”。

勿因情废行

现代很多人感觉养生难,难在好习惯总要为人情“让路”。典型者如饮酒,当前社会,酒桌上似乎不醉不足以显示热诚,更有甚者,竟因大量饮酒而致酒精中毒,甚至有的“殉职”酒桌,可叹、可悲啊!宋朝叶适说得好:“只消一盏能和气,切莫多杯自害身。”所以,为了生命健康,遇到人情难关,要量力而行,或点滴不沾,或“客气”一番,甚至小小“伪装”一下,总胜过病房哀号,痛苦自受。而对于喜好饮酒者,当记住一诗:“不醉多愁醉多病,几回爱酒又停杯。”

总之,人的一生,“命”好真不如习惯好,正如孙思邈所言“故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喜好养生者,必当“慎思之”,“明辨之”!好习惯更应该“笃行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2.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好习惯胜过好命” 的相关文章

药攻邪气 食养正气

四气:指药物或饮食物所具有的寒、热、温、凉等四种性质。如果寒、热、温、凉都表现不明显,就叫做气平。平,即平和之意。许多食物,尤其是谷物类食物,大多是气平的。 一、食物与药物均有四气五味 四气:指药物或饮食物所具有的寒、热、温、凉等四种性质。如果寒、热、温、凉都表现不明显,就叫做气平。平,即平和之...

“正常”才是养生之道

前几年养生热,各种观点、各种奇方纷纷登场,莫衷一是,受众无所适从,近来回归正常。“正常”二字是不易的,比如说人体,热一度就是发烧,低一度就是发冷。“正常”是不偏不倚,中和之道,也是养生之道。 前几年养生热,各种观点、各种奇方纷纷登场,莫衷一是,受众无所适从,近来回归正常。“正常”二字是不易的,比...

知足歌

知足歌

人生尽受福,人苦不知足。思量事劳苦,闲着便是福。思量疾厄苦,无病便是福。 作者:赵国明...

每天站一会儿

工作时,每隔一段时间我都站一会,刚开始觉得别扭,感觉自己是“另类”,但想想自己的健康,也就硬着头皮“站”着。练习一段时间,感觉工作时精神状态好多了,干活也起劲了。 长期坐着工作,腰酸背疼不说,而且还有轻微的失眠症,体力也不断下降。有一次,与朋友一起去锻炼时抱怨坐着太累,朋友淡淡一笑,何不站着工作?...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

想要养生,那就种花养草吧!

想要养生,那就种花养草吧!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花花草草有种天然的感情。当时我们家的院子里,种满了我从各处搜罗来的花,有各色的月季、菊花、玉簪等,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草花。每到春天,月季花开,芳香四溢,其他的花也次第开放,真的是美不胜收啊!  后来,到城市求学,远离了农村,总感觉生活少了一点什么。再后来,毕业工作、结婚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