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诗经》里的中医养生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441
我国中医养生学的起源、发展几乎与《诗经》同步,因此在《诗经》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医养生学内容。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人们养生的目的在于健康长寿。我国中医养生学的起源、发展几乎与《诗经》同步,因此在《诗经》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医养生学内容。在中医“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理念的影响下,在饮食、医药、环境卫生、音乐等方面,古人逐渐积累起丰富的养生经验。

追求健康长寿

在《诗经》中,人们对生死已经有了较客观认识。如《小雅·常棣》中“死丧之威”,意思是切身感受到死亡的威胁。《唐风·葛生》中“百岁之后,归于其室”,认识到人的寿命应该在百岁左右。《曹风·蜉蝣》中“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诗人借助朝生暮死的小虫,写出了脆弱的人生在消亡前的短暂美丽和对于终需面临消亡的困惑,感叹生命的短促。

在感伤、叹息的同时,古人对健康长寿的追求和向往已言表于诗歌,成为当时社会普遍现象。在《诗经》中有很多诗句,如《秦风·终南》中“寿考不忘”、《曹风·鸤鸠》中“胡不万年”、《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商颂·烈祖》中“绥我眉寿,黄耇无疆”、《周颂·载见》中“以介眉寿,永言保之”、《小雅·天保》中“君曰卜尔,万寿无疆”、《小雅·甫田》中“报以介福,万寿无疆”等。在整部《诗经》中,有“万年”13处、“万寿”3处、“万寿无疆”6处、“眉寿”7次、“寿考”8处。可见,古人对健康长寿的殷切希望和追求。

现代学者杨树达先生在《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中华书局1983年)中指出:“《尚书·洪范》列举五福,首即曰“寿”。《诗经》三百篇中屡有万寿、眉寿、寿考之文,殷商鼎彝殆无一器不言万寿、眉寿者。人类重视久寿,古今固无异致矣。”说明在《诗经》时期,“长寿”的观念已深入人心,“长寿”成为社会中美好的祝福语,是人们养生的目的和动力。

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以农为本,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一切资源,人们对于世间万物也充满了敬畏之心,认为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永恒的,正如《小雅·天保》中“如月之恒,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尓或承。”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逐渐积累顺应自然的丰富经验,如《豳风·七月》中按照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依次介绍了日常生活和劳作中的顺应自然情况,享受丰收的回报,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四月秀葽,五月呜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

医药保健

《诗经》中记载的动植物类、矿物类名达几百种。尽管《诗经》中记载的中医药知识还是零碎的、简单的、不确切的,但真实反眏了当时我国古人的保健养生情况。《诗经》中很少有直接用中草药来养生或疗疾记载,但从诗句字里行间透露出许多相关信息。如《卫风·伯兮》中“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即萱草,古人认为萱草能舒畅情志,令人忘忧。

饮食养生

从《诗经》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食物来源已趋向稳定,种类也很丰富,己经摆脱了果腹的单纯生理需求,转向更有益于身心的多样选择。传统饮食养生遵循的粮食作物为主食,各种蔬菜、肉类、鱼类为副的基本饮食结构,在《诗经》后800多年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所总结为“五谷为养、五果为辅、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

从食制而言,《诗经》时期普遍遵行的是一日两餐的习惯。第一餐为朝食,见《陈风·株林》:“乘我乘惧,朝食于株”,一般在早上7~9点之间;食第二顿饭,又称晡时,一般在下午3~5点之间,见《魏风·伐》中“彼君子兮,不素飧兮”。定时而有规律的饮食,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直到今天,在黄河流域的部分地方仍保留有一日两餐的习惯。

《诗经》中还描述了当时的饮食追求与理念“以和为美”。例如《商颂·烈祖》中“亦有和羹,既戒既平”,“和羹”是调和羹汤之意,“戒”是指和羹必备的五味,“平”是指羹的味道要平和。“以和为美”饮食理念对健康长寿有什么好处呢?据《周礼·天官·食医》记载:“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其养生意义在《黄帝内经》中说得更清晰:“谨和五味?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可见“以和为美”的饮食理念具有丰富的养生内涵。

居住卫生

《诗经》中,对居住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也有着很多记述。《诗经》中对有利健康的房屋选址要求不但与水源、耕田接近,还要考虑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大雅·公刘》中“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同时,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到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如《豳风·七月》中“穹窒重鼠,塞向墐户。”记述了用烟在屋内熏鼠,祛除鼠患的情景。

音乐养生

春秋时期,《诗经》中的诗篇都可以入乐,皆是可演奏的歌词,认为《风》《雅》《颂》为代表的诗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论语》),人们歌唱可以宣泄情感人们听后会感到心胸开阔、意气奋发,具有平心释躁的功能,能感化人的情志,使人趋于心理上的平和、健康状态。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意思是读诗使我振奋,学礼使我立足于社会,音乐使我自身修养得以完成。

《诗经》中的诗,融人于景,融景于情,融情于歌,浑然一体,使人们体验生命的乐趣,产生精神慰藉。欣赏音乐不仅可以对心理及个性进行调整,并且可以调谐人体脏腑功能,起到疗疾防病、保健养生作用。正如后来的《史记·乐记》(西汉司马迀)中指出的:“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而和正心也。”音乐这种养心养身作用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

可见,《诗经》中所蕴含的养生内容虽与后世养生学相比还只是萌芽,但已显得丰富多样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9.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诗经》里的中医养生” 的相关文章

齐白石的养生艺术

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1863年~1957年),作画之余坚持锻炼身体,故年近百岁之时,仍精力充沛,挥毫不止。白石老人的养生有独到之处,归纳为“养生五绝”,即:一“七戒”,二“八不”,三“喝茶”,四“食之有道”,五“拉二胡”。 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1863年~1957年),作画...

防病保健强调动静结合

明代嘉靖皇帝晚年追求长生之举,对社会上重视老年人颐养保健。 1. 动静结合,保健延年 方开的《延年九转法》提出静以养阴,动以养阳的辨证关系。他说:“天地本乎阴阳,阴阳主乎动静,人身一阴阳也。动静合宜,气血和畅,百病不生,乃得尽其天年”。 2. 动态养生提倡导引、武术 导引、按摩和...

4个坚持多年的养生习惯,实则却是“找病”

4个坚持多年的养生习惯,实则却是“找病”

  现在很多人都注意到养生的重要性,平时会通过各种养生方式来促进健康。不过在养生的过程中有一些误区需要避开。有些人单纯认为的养生方法并不科学,如果坚持一些错的养生行为,可能还会导致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甚至引发某些疾病。那么,哪些养生的错误方法可能会导致疾病出现呢?    哪些养生误区可能会导致疾病出现...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人越到中年,发现自己不能再好好地睡一个完整的觉了,有的人甚至会被夜尿憋醒,以前我们把它当成一个玩笑,但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    01  为什么会被尿憋醒?  一般到了40岁以上,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有起夜的问题。  年轻的时候,身体会有自然的分泌节律,夜间睡觉的...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这首诗偈含有养生哲理。人生在世,恰似四季更替一样,有风花雪月,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包括荣辱得失、生死离别在内的一切事,更不把闲事挂在心上,善于静心...

盲目养生不可取,总结:5个常见养生误区,千万不要再犯了

盲目养生不可取,总结:5个常见养生误区,千万不要再犯了

  正确的养生方法对人体健康有利,但是在养生的过程中,要先区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对人体健康不利,才能防止错误养生习惯带来影响。很多人在养生的过程中陷入误区,无形中也会偷走健康,久而久之反而达不到维持健康的目的。那么,哪些错误的养生方法不能够尝试呢?    1、每顿饭吃很饱  养生是很多人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