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中医养生学的发展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577
中医养生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一方面它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它被人们用于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医养生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一方面它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它被人们用于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中医养生学作为一种优秀文化、养身之道,被世界人民所认识、所接受。

1.远古时期养生思想的原始萌芽

养生与人形影不离,人产生之初,养生就开始出现。因此,远古时期是养生思想的萌芽时期。

(1)火的发明。火不但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它还是人类养生萌芽的标志。有了火,人类就可以祛寒、熟食、恐吓动物、治病;火让人们学会了保护自己、增强体质、防治疾病。

(2)择地而居。上古时代的人不再随遇而安、风餐露宿,他们已经能够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状况,选择合适的居住环境;他们还能够建筑房屋,并知道开窗、通气,使得居住环境更加舒适。

2.先秦时期养生思想的初步发展

先秦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进一步发展,社会制度也得到初步完善,知识分子阶层开始出现,在文化上出现了 “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养生思想得到了初步发展。

(1)先秦时期著名的养生学著作。先秦时期比较著名的有关养生学的著作主要有《周易》和《内经》。《周易》以阴阳来阐述自然界的规律,提出了阴阳学说、天人相应学说等,这些为中医养生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内经》是先秦时期养生学、医学知识的总结,它对于人的生理功能、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有较为深刻的阐述,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提出了顺应自然等养生原则以及节制房事、针灸等养生方法。

(2)各学派的养生学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各个学派也对养生具有较为独到的见解,例如道教主张清静、无为而治、形神兼养等养生方法;儒家提出调摄精神、护养身体、饮食保健等养生方法;杂家认为只有养生才能长寿,养生者要顺应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经常活动形体。

(3)养生实践。先秦时期的人们开始将养生理论运用于实践,例如导引术、讲究卫生、药物养生、饮食养生以及优生优育等,都是他们采取的养生方法。

3.汉唐时期中医养生学的进一步发展

汉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中医养生学在继承先秦时期养生思想的基础上,也不断创新,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著名医学家的养生思想。医学家华佗主张动形养生,并且创造了著名的健身术——五禽戏;张仲景认为养生应该在顺应四时变化、导引以及调节饮食这三面把握。

(2)道、佛的养生思想。道家注重通过养生之术达到长生不老,常见的道家养生术主要有内丹术、吐纳、导引、胎息等;佛家主张通过禅定、身体和谐、改善环境、节制欲念等方法迸行养生。

(3)道、儒、佛、医养生思想的融合。汉唐时期是道、儒、佛较为流行的时期,医学对其进行吸收、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养生理论,其养生观点为养生贵在养性、节欲、食养,另外它还强调了妇幼保健。

4.宋元时期中医养生学的新进展

宋元时期政治、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文化上出现了道、儒、佛的融合,同时科学技术和医疗保健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使得中医养生学有了新的进展。中医养生学的新进展主要表现在饮食和老年养生两方面。

(1)饮食。宋元时期养生家提出了四时五味养脏法,认为应该根据季节、食物性质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饮食方法,以滋养五脏;他们在饮食方面还提出了卫生饮食、营养饮食等饮食养生原则。

(2)老年养生。养生学家认为老年人应顺应四时护养身体、加强饮食调养、注意调摄情志以及服用药物等。

5.明清时期中医养生学的广泛发展

明清时期是中医养生学较为辉煌的时期:医学家、荞生学家辈出,中医养生学著作层出不穷,中西医交流频繁,中医养生学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

中医养生学在继承前人养生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提出了温补命门、综合调养、动静结合等养生原则,并且还在饮食、药馆、运动养生术、老年保健等具体养生方法上也有了较为深入的发展。

6.近代中医养生学的缓慢发展

到了近代,中国沧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再加之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的思潮的泛起,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发展速度缓慢。

7.现代中医养生学的蓬勃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医学的发展,中医养生学也蓬勃发展起来:政府建立了大量的科研机构、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中医养生学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这些理论被不断用于实践,中医养生学又重新走进“寻常百姓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42.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中医养生学的发展” 的相关文章

立冬养生歌

立冬时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起居方面宜做到早睡晚起,每天早晨等太阳出来后再起床,着衣应注意防寒保暖,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宜多到户外晒太阳。 冬至夜长晨接阳, 防寒保暖添衣裳, 脚暖曝背勤搓手, 节欲护肤畅血流, 户外锻炼太极扬, 忌辣燥热坚果尝。 解释:立冬时养生应顺应自然界...

心理平衡是健康的金钥匙

心理平衡的关键是一个度,决定度的是心态。要平衡需先有一颗平常心,只要有了心的平衡才可能有身体的平衡。 心理平衡的关键是一个度,决定度的是心态。要平衡需先有一颗平常心,只要有了心的平衡才可能有身体的平衡。过于患得患失和心理压力过大都无法真正放平心态,平衡的心态就是一种包容、坦然、关爱而相互尊重的心态...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健康不是简单的体育锻炼,也不是营养餐或太极拳。医疗保健的基础是调整阴阳,气血,保护精神的原则。它采用调节精神,引导呕吐,调整时间,喂养,药物,禁欲,排气的各种方法,以实现维护,调养,支持生命,达到人体健康的目的“长寿”。  医疗保健是为了维持和关爱生命并实现长寿。保健是指通过各种手段保护人体生命...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这首诗偈含有养生哲理。人生在世,恰似四季更替一样,有风花雪月,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包括荣辱得失、生死离别在内的一切事,更不把闲事挂在心上,善于静心...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

男女养生各不同,你做对了吗?

男女养生各不同,你做对了吗?

  俗话说:男靠吃,女靠睡。男不离韭,女不离藕。男要“冷”养,女要“热”养……  其实,这些俗语都在说明一件事:男女养生,各有侧重。  今天就送给大家一份最全的男女养生重点手册,能帮你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健健康康活到百岁!  男靠吃,女靠睡  01  男属阳,女属阴,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