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登山 这些健康常识要注意

生活百科3年前 (2022-02-27)秋季养生94

秋季天高云淡,气候舒适,景色宜人,是开展户外活动的好时候。登高远望,心旷神怡,登山也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放松解压、锻炼身心的选择。

户外登山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陶冶精神、磨炼意志,拥有众多的老中青爱好者。不过,面对自然环境的危险性,结合自身健康状况,也有我们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登山的正确姿势

选择适合的登山点、登山时间和登山装备:

登山地点的选择应以安全性为前提,攀登难度应符合自身的运动条件。

登山时间应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山前应了解当地地形及气候状况,选择合适的鞋及衣服。

随身带水。必要时可使用登山杖。负重不要超过身体重量的四分之一。

登山前先热身:

登山前应先做一些准备活动,特别是下肢,可以压腿、屈膝、活动脚踝等,防止肌肉、关节僵硬。

注意登山姿势:

上山时两膝自然弯曲,身体注意前倾,用全脚掌或脚掌外侧着地,两腿用力攀登,两臂协调摆动。

下山时注意膝盖处略弯曲,身体直立或稍后仰,不可速度太快或奔跑。脚步要稳。

速度适宜,不可勉强:

开始登山时应采取慢速,适应一段时间后可逐步加快速度或维持在一个平和的速度,但不要过于剧烈,可采取比平地行走稍缓慢的速度,这样可以走得久而舒适。

切不可过度透支体力,不可过于勉强,每次登山最好不要超过2小时。每周登山的次数最好不要超过三次。

特殊人群登山要谨慎

老年人群:山区气候多变,日夜温差大,因此老年人群如要登山,一定要先掌握山区的气候状况。应选择合适的登山途径,做好规划,选择好装备。选择合适的衣物,应具有良好的排热及抵抗低温、风雨的作用。登山前做好热身运动,登山时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并应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评估自身进行登山活动的能力。

慢性疾病人群:虽然规律运动有助于改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促进心肺功能,但登山运动对于慢性疾病患者来说,却并不一定适宜。例如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波动大,心、脑、肾等器官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和血管硬化,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登山时容易发生脑出血、心肌梗死等意外事件。如果平时有头昏、眩晕等症状,就更不适合登山了。糖尿病患者如已有足部病变,或下肢血管病变,也不适宜登山。登山时,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大大增加,容易受伤,对于关节本身有伤病的人群来说也不适宜。因此,慢性疾病患者是否能够登山,应经医生评估后遵医嘱进行,或选择其他的运动方式。

来源: 中国天气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195.html

分享给朋友:

“秋季登山 这些健康常识要注意” 的相关文章

秋季养生话“秋冻” 早晚更应防“秋凉”

秋季养生话“秋冻” 早晚更应防“秋凉”

秋天气候变化的时候,白天很热,让人又吃雪糕又扇扇子的,但是早晚很凉,凉风嗖嗖的,身体壮的人没有问题,但是部分体弱人群如果不注意,会被寒气伤到,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别敞着前襟,以免寒气侵袭肚腹,引发腹痛。 在中医里面,被寒邪伤到,有伤寒与中寒之别,一般如果体表被寒邪伤到,叫伤寒,如果我们咕咚几...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中医认为,从立秋开始,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为阴盛的关键时期,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向阳消阴长过渡。 “春捂秋冻”的道理没错,但年轻人即使体质好也应“冻”得适度,“秋冻”不当,会招来“裙装病”——大冷天穿得太少落下关节炎;名为寒冷性脂膜炎的皮肤病,也常常会袭击那些为了美丽...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秋季气候多变,是一些疾病的高发季节,人们的情绪会不稳定,所以有“多事之秋”一说。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秋季温度湿度低 健康养生有“六宜”

秋季温度湿度低 健康养生有“六宜”

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专家强调,秋季养生,重在“六宜”。 又到一年入秋时。时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秋老虎”虽然还在发威,但天气已经逐渐转凉,大家也应该着眼于秋季的养生安排了。 一年有四季...

入秋渐凉泡泡脚 暖身祛病胜补药

入秋越深,愈发感受到凉意了。中医讲“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每天用热水泡泡脚,驱除寒气,是很惬意的。中医认为,鼻为苗窍之根,耳为神机之根,乳为宗气之根,脚为精气之根。 入秋越深,愈发感受到凉意了。中医讲“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每天用热水泡泡脚,驱除寒气,是很惬意的。中医认为,鼻为苗窍之根,...

秋季进补需谨慎 不要“贴膘”

贴秋膘习俗起始于清朝,尤其在北方民间流行较甚。一是因为北方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以肉贴膘好有劲农忙。二是从文化讲,我国唐朝、元、清等朝代,以胖为美,秋季吃好既可防病又可养生。三是北方冬天寒冷,贴秋膘可以御寒,帮助度过漫长的冬季。 “天气转凉,想着给孩子补补营养,没想到越补越吃不下东西,面色蜡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