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立秋了,这些养生小常识学起来~

生活百科3年前 (2021-12-16)秋季养生91

2018年08月07日

星期二

立秋了,这些养生小常识学起来~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1张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天气依然很热,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因此仍旧要注意防暑。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小圈这就给大家介绍这个节气应该如何吃,怎么养生~

立秋如何养生

1

润肺柔肝、养阴清燥

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立秋了,这些养生小常识学起来~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2张

秋天易燥,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

燥气伤肺,耗人津液,引发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

清热祛燥的粗粮杂豆:麦片、黄小米、玉米、绿豆、白芸豆等;

应季的蔬果:萝卜、绿叶蔬菜、芋头、南瓜、梨、柿子、葡萄、柑橘、大枣、荸荠等;

滋阴润燥的荤食:鸭肉、河鱼、河虾等。

立秋了,这些养生小常识学起来~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3张

2

增酸少辛敛肺气

立秋后后应少吃辛味食物,辛味通肺,助长肺气,若摄入过多,易造成肺气太盛,出现上火、便秘等秋燥症状。适当多吃酸,可收敛肺气、防秋燥。

下列食品可供选择:

苹果:中医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润肺、除烦、开胃、醒酒等功用。

葡萄:性味甘、酸,鲜食酸甜适口,生津止渴,开胃消食,但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食多令人腹泻。

柚子:性味酸、寒,可除胀、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肿止痛。

柠檬:味极酸,具有生津、止渴、祛暑等功用。

山楂:性味酸、甘、微温消积、化痰、解毒、活血、提神、清胃、醒脑、防暑、增进食欲等功效。

立秋了,这些养生小常识学起来~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4张

3

不可盲目贴秋膘

1⃣️ 平时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较多的人群不宜贴秋膘;

立秋了,这些养生小常识学起来~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5张

2⃣️ 本身就肥胖、营养过剩,并且一去查血液生化,血液指标里血糖、血尿酸、胆固醇、血脂都偏高的人不宜贴秋膘;

立秋了,这些养生小常识学起来~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6张

3⃣️ 形体偏瘦,平时食欲不佳的人适宜贴秋膘。

素食也能起到贴秋膘的作用:

1⃣️ 选择素食中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豆类和菌类,不仅蛋白质质量高质量还好。

立秋了,这些养生小常识学起来~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7张

2⃣️ 除此之外,奶制品以及蛋类食品,蛋白质含量也比较高,都可以作为三高人群和中老年人贴秋膘进补的选择。

立秋了,这些养生小常识学起来~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8张

4

调养起居、适量运动

秋高气爽,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此外,在这个时节进行健身锻炼,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

“秋季吐纳健身法”:保肺健身

具体做法:

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

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送至丹田。

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0次。

立秋了,这些养生小常识学起来~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9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177.html

分享给朋友:

“立秋了,这些养生小常识学起来~” 的相关文章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初秋是气温变化较大的一个时令。此时节的气候特点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证。 专家介绍,万物经历了夏季的茁壮成长,初秋是到了收敛生性的时...

秋季进补需谨慎 不要“贴膘”

贴秋膘习俗起始于清朝,尤其在北方民间流行较甚。一是因为北方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以肉贴膘好有劲农忙。二是从文化讲,我国唐朝、元、清等朝代,以胖为美,秋季吃好既可防病又可养生。三是北方冬天寒冷,贴秋膘可以御寒,帮助度过漫长的冬季。 “天气转凉,想着给孩子补补营养,没想到越补越吃不下东西,面色蜡黄。”4...

长夏之季 如何合理除湿健脾

湿为长夏(夏秋之交)主气。此时节,湿热熏蒸,水汽上腾,湿气最盛,故一年之中长夏多湿病。 湿为长夏(夏秋之交)主气。此时节,湿热熏蒸,水汽上腾,湿气最盛,故一年之中长夏多湿病。湿邪侵及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滞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气机不畅则胸闷,俗称“热得喘不上气”。且湿困脾胃,使脾胃纳运失...

应对秋困三方法

秋困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是人体自我修复和储备能量的一个过程,因此保持充足的睡眠是很有必要的。 “春乏,秋困,夏打盹。”进入秋天,人们都很容易犯困,尤其在上班族和学生族中表现最为明显,尽管睡眠不少,可白天还是精神萎靡,哈欠连连,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如何应对秋困?中医专家建议,应对秋困...

立秋“贴秋膘”有哪些注意事项?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进补是十分必要的,但进补不可以乱补,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天气虽然早晚凉爽,但白天仍有秋老虎肆虐,所以人的身体极易出现倦怠、乏力等情况。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进补是十分必要的,但进补不可以乱补,应注意以下问题...

秋季健脾保胃之法

秋季养生,早在《黄帝内经》就已经记载了较为详细的方法:“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中医讲“天人合一”,人体应该顺应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须遵循天时、地理的客观规律。谈到秋季养生,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