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分养生“三宜”与“三忌”,中医教你健康度过“多事之秋”

生活百科3年前 (2021-12-16)秋季养生80

一场秋雨一场寒

十场秋雨穿上棉

日子不知不觉走到了“秋分”

农历24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

秋分过后

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

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

秋分平分了秋季

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

才开始入秋

秋分后气温开始明显下降,总体的降雨量开始减少,水分蒸发变快。人体的阳气也由夏季的向外宣发转变为向内收敛,呈现阳气减弱、阴气增强的趋势。

中医养生强调“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分时节的养生尤其注重一个“平”字,平衡身体阴阳变化,平补平调。此外,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也是保证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

秋分养生“三宜”与“三忌”,中医教你健康度过“多事之秋”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1张

秋分·三宜

暖足

秋分时节昼夜温差加大,寒凉渐重。俗话说“寒从脚下起”,首先要做到足部保暖。除了穿上袜子,换棉拖鞋以外,平时可以做做“垫脚尖”的运动:站立踮起脚尖再放下,重复做至额头微微冒汗。

添衣

秋分过后,不再宜“秋冻”。昼热夜凉温差较大,不要穿短裤、背心之类太清凉的衣服,最好随身携带薄外套或围巾披肩,防止受风。特别是身体素质较差的人、老人和孩子,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添衣。

早睡

秋分天高气爽之,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

秋分养生“三宜”与“三忌”,中医教你健康度过“多事之秋”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2张

秋分·三防

防“秋燥”

秋季燥气伤人,而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当“秋燥”犯肺时,容易出现“津干液燥”的现象,比如口鼻咽喉发干、皮肤干裂、大便干燥等。

日常饮食上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柿、葡萄、石榴、甘蔗、萝卜、番茄等新鲜果蔬,以养阴润燥,避免燥邪伤害。

防“秋乏”

一到初秋,不少人会出现“秋乏”,典型症状就是浑身疲软,精神欠佳,睡意连绵,呵欠不断,食欲增强却又不易消化。对付“秋乏”应从起居上进行调节,早睡早起,不要熬夜,切忌过劳。

防“秋郁”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万物枯败,一片昏黄,易使情绪受到消极影响。而忧思多虑,必伤肝脾,致使百病纵生。应注意调养脾胃,多晒太阳,多补充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有助于改善情绪。

秋分养生“三宜”与“三忌”,中医教你健康度过“多事之秋”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3张

“暑退秋澄转爽凉,日光夜色两均长”。您可以暂且放下手头上的事,去看茂盛叶林、层林尽染,去看硕果累累、果蔬飘香,尽情享受这浪漫秋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147.html

分享给朋友:

“秋分养生“三宜”与“三忌”,中医教你健康度过“多事之秋”” 的相关文章

悲秋并非“秋”全部 金秋之韵莫辜负

悲秋并非“秋”全部 金秋之韵莫辜负

悲秋是可以预防的,这是肯定的答案。晒太阳,是基本的方法,因为光照可以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使人的情绪增高。 自古以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悲秋”也是他们热衷表现的主题。“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在四句诗中用了五个低调的“秋”字,刻划了多愁善感林黛...

秋季脾胃多疲惫 进补之前重养胃

秋季脾胃多疲惫 进补之前重养胃

进入秋季,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下降,而且经过酷夏各种冰冻食物的轰炸,很多人的脾胃处于疲劳状态,此时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进入秋季,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下降,而且经过酷夏各种冰冻食物的轰炸,很多人的脾胃处于疲劳状态,此时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秋季进补前重在养胃。...

中秋过后天渐凉 “秋冻养生”有诀窍

中秋过后天渐凉 “秋冻养生”有诀窍

过了中秋节,凉爽干燥的天气中渐渐透出些寒意,秋冻锻炼是有讲究的,头、脚不能冻。 “春捂秋冻”是人们所熟悉的养生谚语。过了中秋节,凉爽干燥的天气中渐渐透出些寒意。随着气温的降低,有的人认为“秋冻”可以增加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在天气变化的日子里,特意地不加衣服,不戴帽子,不换鞋袜。其实,秋冻锻...

秋高气爽爬山季 登高并非人人都皆宜

秋高气爽爬山季 登高并非人人都皆宜

秋日,天高气爽,景色宜人,是一年中爬山登高的黄金季节;但要提醒的是:登山运动并非人人皆宜。 秋日,天高气爽,景色宜人,是一年中爬山登高的黄金季节。但要提醒的是:登山运动并非人人皆宜,尤其患有以下慢性病者(特别是年老体弱病人),更应引起注意和重视: 高血压 尤其是老年性高血压者,收缩压易受体位...

“贴秋膘”并非适合现代每个人 “秋燥肆虐”更应注重养阴

“贴秋膘”并非适合现代每个人 “秋燥肆虐”更应注重养阴

人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来。秋后的确该适当进补,但贴膘并非明智选择。 民间紊有“昼养阳,夜养阴”的说法,良好的睡眠可以保障心肺肝脾肾等脏器得到充分休养。人秋后的作息应逐步调整为“早睡早起”的状态。入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

秋季养阴防燥三大措施

秋季养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饮食、体育锻炼、心理调节等来调理身体。 连日的秋雨落下,气温逐渐降低。秋意来临,人们的身体好像还没适应季节的转变,要闹一下“情绪”,一些胃肠疾病开始悄悄“找上门”来。专家指出,秋季养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饮食、体育锻炼、心理调节等来调理身体。 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