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道教养生:道学中的养生智慧与养生原则·李宇林道长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9)养生文化82

道教养生:道学中的养生智慧与养生原则·李宇林道长  道家养生 第1张

道家思想概念

道家以道的理念总汇了天地人物的一切内涵和总规律、总法则。道是宇宙天地之原、之动力、之功能、之能量、之能源、之冲和之气、之能量场。道无常形,因变所适,道无形象、色味、音声、方圆、大小、内外、上下、边际、中心,清虚空静,无明暗,虚无之体,因循万物之用,无成执,无常形。司马谈《六家要旨》说道家,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因其空无,所以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立俗施事,无所不相宜,因其简约而易于操持,用事较少而功果却多。

道学的起源

道学起源于古圣先贤为了探索生命的奥秘,观察天地日月山川水土,以及四季运行的规律,运用天人合一的观念,探求天地人学的相应关系来了解宇宙万物之原始状态,感知生命的本源,以此研究人身如何效法天地自然而使生命达到恒常的状态而长生久视。从人的本性述说来追求生活的本质,以及生存的意义和发现生命的潜能,“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不知常妄作凶”。即为返本还元之道。是以学道的理念,不只是局限于健康养生长寿,而是要达到人生本性生命的飞跃。大道的法则不是人们能看到摸到听到的,而是自然存在于生活之中,百姓日用而不知,只有善于体道而又能够做到虚极静笃无为自然的人才能去感受领会,“无欲以观妙,有欲以观窍”,以至于达到返本还元,阻止身体机能衰退,重返青春,与道合一,无有终始。

道与德的概念

老子曰:“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使物有形,给予万物的存在,就是道;助物成功,并且承载护持,协助养育,就是德。所以说:有德辅助而成就道业,无德必不能成道。德是助长万物的条件,道是滋生万物的本原,因此万物莫不遵循道的法则,而又尊重德的蓄养价值。

以道为体,以德为用,如以天地为体,四季气运为用,万物茁壮生长一样,倡导天德之健运,地德之厚重。处于朴素自然之态,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合于上古之民元始自然的天性质朴,可比于燧人氏、有巢氏、三皇、尧舜时代。理论上遵循天道无为清虚自然的本质,天真元始的性情。欲摒弃礼学之仁、义、礼,以为虚伪之本,忠信之薄,祸乱之首。天然淳朴不虚伪欺诈,内心平和良善,无情志所伤的就是生命自然状态,

法道养生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的宇宙论体系,道源于一炁,一炁流行,化生万物,万物皆禀道性。顺应天地阴阳,四时气运以养生,顺着春温生发,夏热长养,秋凉收敛,冬寒潜藏,人们也应该依时令而在春天之时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暑夏之时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气得泄;秋凉之时使志安宁,无外其志,收敛神气,使肺气清;冬寒之时无扰阳气,无泄皮肤,去寒就温,是志若伏若匿。法天道顺天时,不违背时令节气,天人相应,天人合一,五脏六腑与时令相和相通,必然四时安康永保吉祥。

无为而无不为,就是顺应潮流,与时俱进,言虽难明,其实易行。顺应自然,了解自然,把握自然,运用自然。与万物混然一气,不为物先,不为物后,究万物之情而能为万物之主。养生不刻意不忘为,只以自身体质状态为念,蓄养精神内心充实,虚心实腹,弱志强骨,不求闻达,不图虚幻,身心健康。所以修身以虚心实腹,弱志强骨为要,无妄为妄知,而行无为无知。无为则无不为,为无为则无不治。柔胜刚,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处世之养生

淳德全道之世,鸿蒙未判,朴实无华,人们眼不辨人以色,耳不分人以音,口不尝人以味,身不触人以物,鼻不闻人以臭。大白若污,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所以我们处世之养生也应当不以高低贵贱去分辨人,不以善恶美丑去判断人。没有分别心,没有审视标准,如婴孩之未知,智识之未开。老子所谓“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道家修身以柔弱,谦卑处下、不争,致虚、守静为原则,这也是道的基本原则。无所谓委屈、冤枉、亏缺、敝坏。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有功而不居功,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不与众人同好同利,任人褒贬,而行昏聩无能,愚昧无知之态。甘守寂莫,恬淡清静,无有嗜好,如婴儿之蒙昧。然而处混浊却能静止而徐徐有清纯之象,安于寂莫却能持久而徐徐有生发之气。知宠辱得失之害身,故避之不取;知声色滋味之伤精神,故弃之不顾。

知富贵荣华,终为遗咎之类,故退身而乐生为要,行道如上善之水,利物利人。

环境之养生

感天地覆载之恩养,乐方域水土之泽被,法于阴阳,起居有常,不登高履险而妄行,不轻身远徙而妄为,安步当车,定心养神,心身和泰,形神兼备,以所食为甘醇,以所衣为美服,以所居为至栖,以所俗为至乐,安心于生养之域,既使邻国相互望见,鸡犬之声都能听到,因乐于恬淡,处于冲和,胸怀道德,重生贵术,餐霞饮露,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本文作者:李宇林道长,系北京白云观道医馆馆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5937.html

标签: 道家养生
分享给朋友:

“道教养生:道学中的养生智慧与养生原则·李宇林道长” 的相关文章

从《红楼梦》看女性气郁质养生

气郁质是由于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的以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气郁质人配合相应养生指导,可促进其向平和质转化。《红楼梦》中女性人物为气郁质典型的体质代表。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还是一部百科全书,蕴含着无尽的医学知识和养生智慧。书中对女性角色的刻画描...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健康不是简单的体育锻炼,也不是营养餐或太极拳。医疗保健的基础是调整阴阳,气血,保护精神的原则。它采用调节精神,引导呕吐,调整时间,喂养,药物,禁欲,排气的各种方法,以实现维护,调养,支持生命,达到人体健康的目的“长寿”。  医疗保健是为了维持和关爱生命并实现长寿。保健是指通过各种手段保护人体生命...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这首诗偈含有养生哲理。人生在世,恰似四季更替一样,有风花雪月,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包括荣辱得失、生死离别在内的一切事,更不把闲事挂在心上,善于静心...

盲目养生不可取,总结:5个常见养生误区,千万不要再犯了

盲目养生不可取,总结:5个常见养生误区,千万不要再犯了

  正确的养生方法对人体健康有利,但是在养生的过程中,要先区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对人体健康不利,才能防止错误养生习惯带来影响。很多人在养生的过程中陷入误区,无形中也会偷走健康,久而久之反而达不到维持健康的目的。那么,哪些错误的养生方法不能够尝试呢?    1、每顿饭吃很饱  养生是很多人追求...

想要养生,那就种花养草吧!

想要养生,那就种花养草吧!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花花草草有种天然的感情。当时我们家的院子里,种满了我从各处搜罗来的花,有各色的月季、菊花、玉簪等,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草花。每到春天,月季花开,芳香四溢,其他的花也次第开放,真的是美不胜收啊!  后来,到城市求学,远离了农村,总感觉生活少了一点什么。再后来,毕业工作、结婚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