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薄滋味养血气,咽津液养脏气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3)夏季养生155

夏日来临,很多人一到高温天气,精神状态就和路边被晒蔫的植物一样,总是无精打采。不仅如此,还经常觉得犯困、容易疲惫、食欲下降、手脚乏力,就像“懒魔”附体。

不过,别自责了,这是因为夏天昼长夜短、早起晚睡,睡眠不足易使人疲乏;天气炎热使皮肤耗氧量增加,不少人因贪凉长时间待在空气不流通的空调屋里,缺氧导致大脑疲乏。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出汗多,体内钾、铁流失。若缺钾,机体无法合成糖原,供给大脑和肌肉能量减少;而缺铁易使人食欲降低、贫血,工作效率、学习能力及抵抗力都会下降。

如何唤醒精气神,元气满满?不妨学学元朝邹铉所撰《寿亲养老新书》一书中的“养生诀”。

少言语养真气

少言语是指说话要戒急、戒快、戒喋喋不休。人若经常喋喋不休或大喊大叫,就必然要消耗肺气,致使体内正气不足。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吴中朝: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有时候运动量不大,但说话多了也会觉得疲倦又或者说了很多话,就感到嗓子干哑、咽喉不适。这可能就是伤了气!

人说话发声,虽出自喉咙,但一呼一吸之间都有赖于气的鼓动,肺主呼吸之气,因此,轻度的久言往往最易伤及肺气,嗓子微疼、嗓音沙哑、咽喉部发胀等都是伤了肺气的初期表现,久伤肺气更是易引起感冒、咳嗽气喘,甚至出现肺气肿等问题。长期从事教师、播音员等用嗓过度的职业,很容易耗气伤津,频频出现口干咽燥等症状。

伤气就是伤身,说话多的人要学会养气补气。养气首先要调整说话方式,久言伤气并不等于不让说话,而是要避免不停地讲话,语气尽量平和,语速尽量平缓,说话时间不要过长。

薄滋味养血气

薄就是清淡,顾名思义,薄滋味是指饮食要清淡。少食肥肉、烈酒、油膘之品。贪图膏粱厚味,嗜食美酒佳肴,必损身体。

北京同仁医院传统疗法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陆泉:《千金要方》中说:“饮食当令节俭,若贪味伤多,老人脾胃皮薄,多则不消。”因此,人老了大鱼大肉多食无益,少吃或适度为妙,适当吃点三白饭是个不错的选择。

三白饭源自大文豪苏东坡,即“一撮盐、一碟白萝卜、一碗饭”。大米有补中益气、益精强志的功效,白萝卜生吃促消化,熟吃补气,也可止咳。食盐则是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咸入肾,激发肾气,而肾中元气是维持生命的原动力,所以人吃了盐才会有劲儿。

古人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而这一碗食材简单的三白饭,就可精、气、神全补。被高血压、高血脂缠身,精神状态差,体质不好,爬楼气喘,整日吃过饭就打瞌睡的人都可以试试。

咽津液养脏气

津液指唾液,古人认为津液是人体的精华。经常用舌头在口腔内搅动,通过唾液腺变唾液(津液),再徐徐咽下有滋养脏气的功效。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吴中朝:夏季,增加了我们身体内在的水分消耗,所以这段时间一定要滋阴润燥,多补充身体内在的水分。练练“吞津功”就有很好的生津止渴的功效。当然,也可以参考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当年,在吞津时加上叩齿这个动作。

方法很简单,早晨起来和睡觉之前,我们可以闭着嘴巴做做空口咬牙的动作,让上下的牙齿碰撞发出声音,一般我们以36遍为一个周期,36遍叩齿以后,口腔里面会分泌出一些唾液,把唾液在嘴里面像漱口一样鼓漱,在鼓漱的过程中,唾液也会大量分泌,然后将口腔里分泌的唾液,分成三口缓缓地咽下,想象其进入腹部。糖尿病患者每天可以抽出来十分钟时间做这一动作,有助于缓解阴虚带来的系列症状。

少思虑养心气

指的是闲来不要胡思乱想,人必有所思,亦必所有虑,但过多思虑则伤心气而损寿命。对个人得失、名誉地位等,不可以汲汲而求,处心积虑。

北京同仁医院传统疗法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陆泉:中医情志理论认为,“思则气结”,多思伤脾。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长期从事脑力劳动,让大脑高度紧张的人群,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道溃疡病,这和中医学的“思虑损伤心脾”的理论是一致的。

所以无论生活工作多么繁忙,一定要“思虑有度”,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去放松身体、心情,这样才能避免情志对人身之本的侵害。此外,还要注意情绪要平和一些,不要过喜过悲,过度为没发生的事忧虑,与其被虚幻的烦恼困扰,不如培养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当下。

美饮食养胃气

美饮食是说饮食要搭配合理,古代时人们就认识到食物不同,所含营养成分也有差别,只有全面而合理地进行搭配,才能满足各种生理功能的需要。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学博士彭鑫:在我国传统饮食中,很早就有“五谷杂粮养五脏”的说法,广义的说,五谷杂粮便是提醒大家要各种粮食都吃一些。当然,五谷(大米、小米、高粱、小麦和大豆)本身的养生价值也不低。从中医角度来看,所谓“五谷杂粮”都是植物的种子,浓缩了植物所有的精华,具有完备的四季之气,所以最能补精。

小麦、粳米、大米、小米等等,均是味甘、性平,谷气充沛,补养人的元气最好,具有“补脾胃、益气血、长肌肉、和五脏”的功效。平时食疗熬五仁粥等,可滋补气血、调理脾胃。

综合健康时报、人民网报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5243.html

标签: 夏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薄滋味养血气,咽津液养脏气” 的相关文章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空气中湿度高,气压偏低,含氧量降低,会导致人体缺血、缺氧。锻炼后因汗出过多血液循环受阻,回家后进入空调房,环境冷热不均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近日,62岁的市民常先生晨练后回家突发心梗,经医院竭力抢救后脱离危险。家人很纳闷,“都说心脏病在冬天易发作,怎么夏天也发作?”对此,专家解释说,夏...

夏季防治头痛6要点

夏季防治头痛6要点

夏季由于天气炎热、饮食改变、日照强、休息差等多种原因,是头痛的高发季节。 “进入夏季以后,经常头痛,有时会持续一周左右,睡不着也吃不下。”最近天热,39岁的常女士饱受头痛的困扰,严重影响生活工作。李燕主任介绍,头痛是脑病科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其病因复杂,既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可以作为许多...

夏季暑湿伤脾胃 自我保健四建议

夏季暑湿伤脾胃 自我保健四建议

夏季炎热多雨,湿热之气较盛;胃肠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湿热较重的环境中,人容易困乏、食欲差,还容易腹泻。 夏季高温天气,人们普遍食欲下降,茶饭不香,甚至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胃肠不适,老人和儿童尤其如此。专家介绍,夏季炎热多雨,湿热之气较盛。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如果外界气候湿热...

夏季炎热警惕冰箱病,正确使用冰箱4要点

夏季炎热警惕冰箱病,正确使用冰箱4要点

夏季炎热,很多人都喜欢冷饮或者从冰箱取出食物直接食用,为此专家提醒这种习惯一定要警惕“冰箱病”。 夏季炎热,很多人都喜欢冷饮或者从冰箱取出食物直接食用,为此专家提醒这种习惯一定要警惕“冰箱病”。 1、冰箱头痛 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食品,如果立即进食,将明显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引起头部血管痉...

酷夏贪凉空调猛 警惕得上空调病

凡是与空调有关或空调引起的相关疾病,就称之为 “空调病”或称为“空调综合征”,是指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中而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上呼吸道感染、关节酸痛等一系列症状。 严格来说,医学上并没有“空调病”这个诊断名称,这是一个社会学诊断的病名。一般来说,凡是与空调有关或空调引起的相关疾病,就...

酷暑炎夏勿要贪凉 顺应阳气起居有常

夏季属火,气候炎热,是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最盛、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夏季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根据中医“顺应天然”的养生原则,此时更应该注意养护阳气。 大暑一过,酷热难耐,很多人便开启了“凉快”模式。但是其中一些看似是“夏季专属”的常见行为,实际却是在不知不觉中损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