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季养生记住这三点,过好一整夏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3)夏季养生166

进入初夏时节,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常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从初夏开始,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补充营养物质,采取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

立夏过后,温度可能逐渐攀升,人们难免会觉得烦躁上火等。天气一热,人们食欲也有所下降。在膳食调养中,不能总是吃自己偏爱吃的几种食物,也不能暴饮暴食,应以低脂、低盐、多维生素、清淡为主。

夏季属火,应当养心安神

夏季养生记住这三点,过好一整夏  夏季养生 第1张

一年四季中,夏天属火,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因此立夏养生首先要"养心安神"。

值此时节,人们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特别老年人,由于发火生气容易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甚至因此而发生猝死。

注意健脾养胃

夏季养生记住这三点,过好一整夏  夏季养生 第2张

立夏后常因气候燥热而食欲不振,其实这是因为湿热蕴积在内,肠胃缺乏运化动力的反映。夏季更易发生脾胃不和及脾虚等症状,比如吃冰冷食物,往往最先损伤的就是脾胃。

注意祛湿

夏季养生记住这三点,过好一整夏  夏季养生 第3张

立夏和小满这两个节气的到来,让万物在雨水阳光的滋养中逐渐成长,人体也在此时进入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应该注意健脾祛湿。

尤其是立夏后的第二个节气小满,由于雨量的增加,空气潮湿,体内容易生湿,因此,特别要提防湿热困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5236.html

标签: 夏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夏季养生记住这三点,过好一整夏” 的相关文章

暑热苦夏最难度 避暑、养心、养脾和养阳

暑热苦夏最难度 避暑、养心、养脾和养阳

夏季天气炎热,雨水偏多,此时暑湿邪气易乘虚而入,导致人体湿邪困阻,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到疲倦;针对夏季常见的中暑,也就是中医说的阳暑,藿香正气类制剂并不适合。 进入夏天,尤其是炎热的三伏天,可以说是一年中最令人难受的日子,整天湿热黏腻,没精打采。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少人分享经验:常备藿...

夏季闷热莫贪凉 警惕空调不当患面瘫

夏季闷热莫贪凉 警惕空调不当患面瘫

夏天到了,在一个个闷热的夜晚,在吹着空调享受的同时,殊不知,一时的痛快可能让“面瘫”悄悄找上门。 夏天到了,在一个个闷热的夜晚,在吹着空调享受的同时,殊不知,一时的痛快可能让“面瘫”悄悄找上门,李燕主任提醒,天热勿贪凉,警惕吹空调不当患上面瘫。 李燕介绍,中医认为,面瘫根本原因是风寒之邪入侵...

祛寒补虚借天力 冬病夏治三伏天

祛寒补虚借天力 冬病夏治三伏天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理论,是根据《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

夏季祛湿正当时

夏季祛湿正当时

暑季不仅气候炎热,且经常会下雨。热蒸湿动,湿气弥漫空间,此时人体最易被“湿邪”入侵。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暑季的脚步距离我们越来越近。暑季不仅气候炎热,且经常会下雨。热蒸湿动,湿气弥漫空间,此时人体最易被“湿邪”入侵。 中医认为,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邪极爱与风、寒、热等邪气互通,且难以除去...

夏季谨防血黏度增高

夏天气温高,人体出汗多,体内容易缺水,若水分不能及时补充,缺水更加严重,可使血黏度增高,促使血压升高和血栓形成,因而诱发中风、心梗、心绞痛等疾病。 夏天气温高,人体出汗多,体内容易缺水,若水分不能及时补充,缺水更加严重,可使血黏度增高,促使血压升高和血栓形成,因而诱发中风、心梗、心绞痛等疾病。因...

夏防紫外线 选对防晒服是关键

夏防紫外线 选对防晒服是关键

选防晒服除了考虑防晒效果,还应考虑防晒服的透气性、厚薄、款式等其他要素。 炎热夏天,面对高温烈日,家在北京市昌平区的常女士,在夜市路边一个摊点上购买了一件防晒服。常女士闻到防晒服有一股人工皮革的气味,以为回去洗一下再穿就可以了。没想到水洗后穿上闷出一身汗,而且皮肤上冒出不少小红疹,瘙痒难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