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日高温影响人体各个系统 加强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603
在夏日的高温下,人体生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平衡容易遭到破坏,从而可引起许多疾病和症状,所以夏天应特别加强养生保健。

从气象学来说,每五日为一“候”。当平均气温每候高于22℃时才是夏季的到来。每候平均气温等于或大于30℃才算酷热期,三伏天正值酷热期,所以俗语说:“热在三伏”。三伏天在我国最热的地区是长江流域,那里七月初梅雨期一过便处于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之下。在这个“大火炉”地区,高温日数普遍有20~30天(气象部门常以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日数来表示某地区炎夏日子的多少),如南京17天,武汉22天,重庆33天。其实这“三大火炉”并非全国最热的地区,如浙江丽水每年高温日数都在45天左右。而素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盆地最高曾达到48℃,高温日数每年都有100天之多。近年来我国北方的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也经常超过35℃,甚至达到40℃以上。

人体对热的感觉,不仅决定于空气的温度,还和湿度关系密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雨多潮湿,空气相对湿度高达75~80%,汗水不易蒸发,人体自然就觉得格外闷热。如果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0%,一般说气温要达到35℃以上才有酷暑盛夏的感觉。天热有风无风情况也大不相同,清风徐来,可以把汗水蒸发形成的紧贴人体的湿热空气层吹散,并带走部分体热,使人感到炎热顿消。如吐鲁番虽为“火洲”,可是由于风大散热条件好,所以当地人并不感到热不可耐,相反长江中下游地区七八月由于少风,相反显得更热。

在夏日的高温下,人体生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平衡容易遭到破坏,从而可引起许多疾病和症状,所以夏天应特别加强养生保健。

高温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使神经反射变得迟钝,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加之肌肉张力的减退,就会使工作效率降低。同时高温也可使人的兴奋性增高,出现烦躁不安、头昏、头痛、失眠等症状。所以,夏天在情志上应保持平和宁静乐观的心态,以达“心静自然凉”之目的。另外安排适当的午睡也是很必要的。

高温会影响消化系统。由于大量出汗会丢失水分,使唾液减少,从而引起口渴;随汗大量丢失盐分或一次性地大量饮水,均可使胃酸浓度降低;或由于高温下皮肤血管扩张,使内脏处于相对贫血状态,致胃液分泌减少。这一切都会使胃的消化能力和杀菌能力降低,易引起食欲不振和胃肠疾病。所以,夏天应特别重视饮食卫生,选择清淡可口容易消化的食物。

夏季大量出汗,会使尿液浓缩,尿液过少则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结石和肾脏机能不全。所以夏天应重视补充饮水,补水以少量多次法为最好。

高温下出汗多,血液易出现浓缩,使黏稠度增高,故易诱发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若不注意皮肤卫生,汗液还常与皮脂、皮硝、灰尘和细菌等粘附在一起结成污垢,使汗腺开口处皮肤堵塞发炎而引发疖子、痱子等皮肤疾病。

人体散热方式主要有四种(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当气温低于皮肤温度时(约为33℃),四种散热方式都能起作用,若气温高于35℃时,出汗蒸发则是体热散发的唯一方式,所以天气炎热时往往是“汗流浃背”。若天热湿度大,气候闷热蒸发散热困难,体内大量余热蓄积,则容易引发“中暑”等疾病。所以,夏季应千方百计地采取措施防暑降温,多饮水,预防中暑的发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194.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夏日高温影响人体各个系统 加强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的相关文章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空气中湿度高,气压偏低,含氧量降低,会导致人体缺血、缺氧。锻炼后因汗出过多血液循环受阻,回家后进入空调房,环境冷热不均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近日,62岁的市民常先生晨练后回家突发心梗,经医院竭力抢救后脱离危险。家人很纳闷,“都说心脏病在冬天易发作,怎么夏天也发作?”对此,专家解释说,夏...

荷香盈盈润炎夏

荷香盈盈润炎夏

赏荷除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外,荷叶、荷花、荷梗还是一味中药,亦食亦药。 炎炎夏日,乡间点点蛙鸣的池塘里,常见绿荷点点,荷扇摇摇,荷花含笑,一派美妙的田园风光。宋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敦颐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人李渔的《芙蕖》,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等名...

祛寒补虚借天力 冬病夏治三伏天

祛寒补虚借天力 冬病夏治三伏天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理论,是根据《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

夏季暑湿伤脾胃 自我保健四建议

夏季暑湿伤脾胃 自我保健四建议

夏季炎热多雨,湿热之气较盛;胃肠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湿热较重的环境中,人容易困乏、食欲差,还容易腹泻。 夏季高温天气,人们普遍食欲下降,茶饭不香,甚至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胃肠不适,老人和儿童尤其如此。专家介绍,夏季炎热多雨,湿热之气较盛。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如果外界气候湿热...

心脏病患者夏季预防中暑小常识

心脏病患者夏季预防中暑小常识

夏季常见的湿热天,人体不能正常排汗,皮肤血流量和心输出量大大增加,心衰发生率和心脏病死亡率也会增加。 夏季气温高,想要顺顺利利的度过夏季就要注意防暑降温。 据了解,中暑的发生是综合因素产生的,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高温、高辐射,也就是俗称的干热,强烈的太阳照射和较高的温度导致人体水分大量散失...

夏季属火应于心 凉血养心最养生

夏季属火应于心 凉血养心最养生

夏三月阳气大放,夏属火应心,心为阳脏,所处上焦,为阳中之太阳,夏三月人的阳气主要集中于心。 夏,是怒放,是生长。适度“放纵”以待秋。夏长正是为秋收,自然之法则。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炎暑将临,雷雨增多,万物进入旺盛生长时节。此时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