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这三点不可不知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2)秋季养生98

秋分是一年中比较重要的节气之一,是北半球真正意义上进入秋天的开始。

利用节气养生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于养生的观念就有了精辟的阐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秋季养生,这三点不可不知  秋季养生 第1张

养生不仅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秋季养生这三点不可不知。

一、睡觉

睡觉是让你延长生命的革命性新秘方。

Matthew Waler是一位睡眠学专家,曾是哈佛医学院教授,现在是伯克利大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教授。

他经过二十多年无数例的科学试验写了一本关于睡眠的书——《Why We Sleep》(我们为什么睡觉)

秋季养生,这三点不可不知  秋季养生 第2张

给大家分享一些书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内容——与大家共勉!

1.只要一个晚上睡眠低于5小时,体内专门对付癌细胞的免疫Natural Killer细胞就会减少70%;

2.睡眠不足会加速癌细胞的增长;

3.每晚睡少于6小时的45岁以上的人,比睡7-8小时的人得心梗和脑梗的概率高200%;

4.睡眠不足会变傻(因为REM不足影响脑细胞健康),容易得老年痴呆症;

5.喝咖啡是相当于在服用让自己睡眠不足的药物;

6.酒精不但不能帮助睡眠,而且会影响睡眠。

秋季养生,这三点不可不知  秋季养生 第3张

据调查显示,当下中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近1/3睡眠障碍人群凌晨1点后入睡。长期熬夜和睡眠不足,会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受损,长此以往还会导致肥胖、糖尿病及血脂异常,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增加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睡觉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饮食和运动,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秋季安心睡眠小贴士:

秋季昼夜温差大,晚上睡觉可以适当通风,但不要把窗户打开得过大;秋季是鼻炎高发的季节,气候干燥容易诱发呼吸道问题,晚上睡觉可以在房间放个加湿器;舒缓的音乐可以缓解因秋季变天引起烦躁的心情。秋季养生,这三点不可不知  秋季养生 第4张

二、饮食

食物不仅给人饱腹,而且还可以防御疾病,延年益寿。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防病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在饮食方面不仅仅追求口感,也开始注重营养与健康。

秋季养生宜荤素杂食,宜清淡,忌浓腥,适当多食新鲜蔬菜、大豆及豆制品。

秋季养生,这三点不可不知  秋季养生 第5张

1、宜荤素杂食

中老年人每天应至少摄入12种及以上的食物。

建议:早餐宜有1~2种以上主食、1个鸡蛋、1杯奶、另有蔬菜或水果。中餐和晚餐宜有2种以上主食,1~2个荤菜,1~2种蔬菜和1个豆制品。

秋季养生,这三点不可不知  秋季养生 第6张

2、宜清淡

少油。建议中老年人食用油摄入量控制在25克以内,少吃油炸食物,特别是用陈油或多次用过的陈油油炸的食品。少盐。盐摄入过多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高血压,建议中老年人食盐尽量控制在3克以内。少糖。建议中老年人添加糖摄入量控制在25克以内。此外,建议以低温烹饪为主,减少辛辣刺激的调味品的使用。

秋季养生,这三点不可不知  秋季养生 第7张

3、忌浓腥

中老年人应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脂肪,如牛、羊、猪脂肪,宜吃植物油,如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芝麻油、花生油等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更利于心脑血管健康。

4、适当多食新鲜蔬菜、大豆及豆制品。

蔬菜可以为我们提供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对于提升免疫力、预防和控制糖尿病、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有重要作用,建议中老年人每天蔬菜摄入量达到350-500g。

秋季养生,这三点不可不知  秋季养生 第8张

大豆类食物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大豆中蛋白质含量约为22~37%,且必需氨基酸组成与动物氨基酸组成相似,更利于人体消化利用;

大豆中脂肪约含量15%~20%,做成豆制品后,比如豆浆、豆腐中的脂肪含量更低。且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约占85%,用大豆适量代替肉类有助于控制体重,同时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大豆中含有丰富的大豆异黄酮,大量研究显示,大豆异黄酮不仅有助于降低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还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秋季养生,这三点不可不知  秋季养生 第9张

大豆包括黄豆、黑豆、青豆;大豆制品包括豆腐、腐竹、豆浆、素鸡、豆腐脑、豆皮、纳豆、豆豉、豆瓣酱等。建议中老年人每日摄入大豆25g或相当量的豆制品。

秋季养生,这三点不可不知  秋季养生 第10张

三、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最容易被中老年人忽视的一点。

中老年人因为退休在家、疾病缠身或长期独居等原因,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果长期没办法疏通,很容易诱发心理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所谓健康,不仅在于没有疾病,而在于肉体、精神、社会各方面的正常状态。

如何调节心理健康:

1.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研究已经证实,多笑可以增加幸福感;

2.多与另一半沟通、交流,建议夫妻之间每天话疗2个小时,包括一起进餐;

3.扩大生活圈子,试着与陌生人交流,多和邻居、朋友聚聚等等。

当我们在生活中出现抑郁、烦闷、不解的时候,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积极的调节。

秋季养生,这三点不可不知  秋季养生 第11张

除此之外,适量运动,保持适宜体重,早睡早起,适量添衣,不喝冷饮等等也必不可少。

愿我们都能 “ 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 。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5201.html

标签: 秋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这三点不可不知” 的相关文章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专家提醒,秋季气候多变要提防以下四种皮肤病。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变缓,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随之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

秋高气爽爬山季 登高并非人人都皆宜

秋高气爽爬山季 登高并非人人都皆宜

秋日,天高气爽,景色宜人,是一年中爬山登高的黄金季节;但要提醒的是:登山运动并非人人皆宜。 秋日,天高气爽,景色宜人,是一年中爬山登高的黄金季节。但要提醒的是:登山运动并非人人皆宜,尤其患有以下慢性病者(特别是年老体弱病人),更应引起注意和重视: 高血压 尤其是老年性高血压者,收缩压易受体位...

立秋后养生的6大常见“误区”

立秋后养生的6大常见“误区”

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秋季养生得当,对于健康过冬有重要意义。但是错误的养生方法不仅不会给身体带来好处,反而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正是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多发期,如何保护身体健康成了养生爱好者关注的话题。专家介绍,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

秋季犯困精神差 四大方法解秋乏

秋季犯困精神差 四大方法解秋乏

处暑至秋分时节,早晚温差较大,中午气温仍然较高,暑湿仍较重,湿易困脾,脾主肌肉,故会出现疲惫无力的现象。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到了秋天,总是犯困,没有精神,这是秋乏的表现,专家介绍,秋乏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因为夏季气血充于表,至秋气机下沉,但仍气动于先,血动于后,肌肤腠理多血而少...

三方面有效防治秋燥

中医学认为,肺喜润而恶燥,秋季气候干燥最容易损伤肺,因此秋季尤其要注意对肺的保养,预防肺系疾病发生。 在四季气候中,中医将“燥”列为秋季主气,认为“燥”是秋季最易伤人致病的邪气。入秋以来,有些人出现了皮肤发紧、口干舌燥、鼻腔干燥、喉咙发干、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大便秘结等症状,这些症状并不是一般的...

入秋渐凉泡泡脚 暖身祛病胜补药

入秋越深,愈发感受到凉意了。中医讲“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每天用热水泡泡脚,驱除寒气,是很惬意的。中医认为,鼻为苗窍之根,耳为神机之根,乳为宗气之根,脚为精气之根。 入秋越深,愈发感受到凉意了。中医讲“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每天用热水泡泡脚,驱除寒气,是很惬意的。中医认为,鼻为苗窍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