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歇后语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09-13)秋季养生108

秋季养生谚语

  1、寒从脚下起,病从口中入。

  2、饭前一碗汤,气死好药方。

  3、机器不擦要生锈,卫生不讲要短寿。

  4、日光不照临,医生便上门。

  5、伤筋断骨一百天。

  6、冬不蒙头,春不露背。

  7、能吃能睡,长命百岁。

  8、名医难治心头病。

  9、睡前洗脚,胜吃补药。

  10、药补不如食补。

  11、饮前洗手,饭后漱口。

  12、药方无贵贱,效者是灵丹。

  13、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14、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15、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

  16、要想身体强,烟酒不要尝。

  17、常常晒太阳,身体健如钢。

  18、入厨先洗手,上灶莫多言。

  19、吃洋参,不如睡五更。

  20、饭后一百步,强如上药铺。

  21、老怕伤寒少怕痨。

  22、去年进补,今年打虎。

  23、出汗不迎风,跑步莫凹胸。

  24、药灵不在多少。

  25、吃药不忌嘴,跑断大夫腿。

  26、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27、疮大疮小,出头就好。

  28、吃生萝卜喝热茶。

  29、酒吃头杯,茶吃二盏。

  30、感冒不是病,不治要了命。

  31、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

  32、白天多动,夜里少梦。

  33、有病不瞒医,瞒医害自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4657.html

标签: 秋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歇后语” 的相关文章

秋冬寒冷刺激多 预防心血管疾病“6要点”

秋冬寒冷刺激多 预防心血管疾病“6要点”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专家提醒,秋冬养生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心血管病患者自秋季起就开始增加,特别是在降温幅度大的日子里,冠心病患者和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者尤其要多加注意。这是因为突然降临的寒...

夏秋之交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夏秋之交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经过天气炎热的夏季,进入秋季之后,天气迅速由炎热转为干燥,人体也到了“夏秋之交”的分水岭。饮食及生活习惯,大家该怎样去调整,才能防止疾病的趁虚而入? 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特点。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就应该顺应不同的节气,调整自己,该宣发的时候宣发,该收敛的时候收敛,做到与天地相应...

秋季养生方略

秋季养生方略

秋季养生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阿胶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可参考阿胶食谱进行饮食调养。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就是说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 秋收时节天气凉爽,很多人不再苦夏,脾胃似是大开,再加上“贴秋膘”的正当理由,往往堂而皇之地大补特补,一不小心就闹个秋燥。您可以仔细回想...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多吃水果青菜。另外也可在烧菜煮汤时放些胡椒,都有解除秋乏的效果。 秋天一到,整个人经常会有昏昏沉沉的感觉,这是脾胃在找你“算账”了。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

秋来防凉养脾胃 恬静淡然不贪嘴

秋来防凉养脾胃 恬静淡然不贪嘴

立秋过后,天气虽然炎热,但已是阳降阴生之季。年轻人对季节变化可能不敏感,但年老体虚的人则要注意早晚加减衣服。 阳历8月里包括两个节气:立秋和处暑。立秋是秋天的开始,从这天起,气温应该逐渐下降,但事实上,进入立秋后天气还是很热。不仅南方如此,就连北方地区也没有黄叶飘零的现象,只是昼夜温差加大而已。...

多变之秋 当心皮肤病

秋季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更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变缓,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随之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更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专家提醒,多变之秋,要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