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养生 > 正文内容

亦食亦药淡豆豉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美食养生712
豆豉是我国传统的发酵美食。黄豆或黑豆煮熟后进行发酵,丰富的蛋白质在微生物与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充满鲜味的游离态氨基酸,再加入辅料继续炮制,逐渐转化为鲜香美味的豆豉。

豆豉的产生

豆豉是我国传统的发酵美食。黄豆或黑豆煮熟后进行发酵,丰富的蛋白质在微生物与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充满鲜味的游离态氨基酸,再加入辅料继续炮制,逐渐转化为鲜香美味的豆豉。

豆豉如何登上了人们的餐桌可谓众说纷纭,但故事结构不外乎意外发酵的豆子,穷苦人不舍丢弃,清洗腌制,变成无心插柳的美味。干枯的草垛和密闭的锅子里总是藏着被遗忘的豆子,从科学角度解读,为发酵提供了适宜的菌种、温度和湿度。细菌发酵的豆豉间黏液拉丝,气味略臭,日本纳豆就属于这一种,而我国人善于五味调和,使其更易入口;霉菌发酵的豆豉满头白毛,菌丝结块,需要清洗后才能进行下一步腌制。人们通过温度和湿度调控发酵程度,用盐、酒和阳光抑制发酵进程,有的豆豉经过一次发酵就能调味封存,有的豆豉需要反复闭坛修炼和晾晒才能修成正果,这使它们的美味各有千秋。

好吃又开胃的咸豆豉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饮食,据传豆豉发源于江西,流传到各地后融入地方特色,演变出各式风味。广东罗定、阳江的黑豆经过反复发酵晾晒,肥厚绵软,咸香回甘,能吊出海味的鲜,豆豉鲮鱼罐头成为最早的爆款,搭配油麦菜火遍大江南北;川湘贵一带喜食水豆豉,黄豆闷出黏液后即拌入剁椒、花椒、姜末等辅料,加盐、豆汤和酒腌制数日,成品红彤彤、鲜淋淋,酸辣开胃,佐粥蘸食两相宜;陕南汉中也嗜辣,在发酵好的豆子里加入辣椒面、姜丝和五香粉拌匀晾晒,晒干的辣豆豉皱巴巴不起眼,但过油加点蒜苗炒盘肉就是一道待客的好菜;到了北方,豆豉开始向酱转化,霉好的黑豆加入茄子、鲜姜、杏仁、鲜花椒、紫苏叶、香油和白酒封坛酿制,便成为临沂有名的八宝豆豉,《舌尖上的中国》里大火的西瓜酱也是霉豆子和西瓜瓤酱制的产物。

中医理论认为,豆豉和胃消食,这与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酶类与微生物群有关,它们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状态,促进消化,帮助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让脾胃干起活来更有动力。中药里有一味著名的消食药也是发酵制品,您知道是什么吗?

药用的淡豆豉

豆豉家族里还有一位特立独行的成员—淡豆豉。这位仁兄志不在餐桌,却和草药打成一片,从一颗普通的黑豆开始,与桑蒿、苏麻之流共浴桑拿,发酵时覆药渣为被,千锤百炼后一身淡淡的草药香,最后药房是其最终归宿。淡豆豉药性辛散轻浮,能透散外邪,也能宣郁散热;与栀子同用,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憹”;与葱白同用,治伤寒“初觉头痛,肉热”;与金银花、连翘等药物同用,治温病初起“但热不恶寒而咳”。

学这味药的时候一直搞不懂,一颗用来饱腹的豆子变身豆豉后怎么就有了宣散的力量呢?有人认为,黑豆发酵过程中加入的解表药物带来寒热偏性,同时赋予了它发散之力,但翻看本草医籍我们会发现,唐代以前豆豉入药多为咸豉,明清时期开始,医家才逐渐使用淡豆豉,这样看来,豆豉的发散之力似乎与炮制中的解表药物关系不大。有人尝试从性味解读,认为黑豆经过反复蒸晒后药性转温,发酵之味辛苦,能行能散,故能宣郁热,可是历代医家对于豆豉性味的认识莫衷一是,让我更加迷惑。

后来读到李孔定老先生对于栀子豉汤的解读,很受启发。李老认为,从豆豉的出身来讲,豆类滋阴,从炮制过程来看,发酵品和胃消食,豆豉其实是一味滋阴又不碍胃的妙药。它与苦寒清热的栀子合用,治的是内邪热盛,阴未大虚者;与葱白、银翘等解表辛散的药物同用,治的是外邪有热,初见阴虚者,豆豉滋阴又和胃,为其他药物驱散邪气提供了稳定的大后方。古代医书中有不少豆豉治疗虚劳、骨蒸潮热的记载,不过并没有栀子豉汤、葱豉汤这些精妙的方子深入人心,宣散除烦是豆豉和药物配伍的共同功效。这种解读让我开始从药物之外思考药物。

《本草纲目》中对淡豆豉功用的描述很有意思,“得葱则发汗,得盐则能吐,得酒则治风,得薤则治痢,得蒜则止血,炒熟则又能止汗”,说其似万金油一般。一方面可能如李老师所言,豆豉是味百搭的妙药,另一方面,是不是也与古籍中对豆豉的含混记载有关呢?统称“豆豉”的药物原料、炮制方法和性味不尽相同,自然功效各异,想知道某一种的具体作用,就要像李孔定一样于临床中耕耘探索了。

最后给大家介绍两个食疗小方:

1.淡豆豉10克,葱白5克,生姜10克,煮水喝,治疗风寒感冒初起,恶寒无汗者,咽痛者可加桔梗10克,身热者去生姜。

2.淡豆豉、陈皮各10克煮水喝,治疗积食合并腹胀者,伴有轻微外感症状,如鼻涕、偶咳,加葱白5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3866.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亦食亦药淡豆豉” 的相关文章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两款养生益寿饼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两款养生益寿饼

以《医学衷中参西录》期颐饼、益脾饼为基础方,结合现代营养学理论、采用药食两用原料精心研制了两款富含中医药特色的药膳小饼,名为“期颐”小饼。 年满百岁为期颐,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日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我们以《医学衷中参西录》期颐饼、益...

五谷丰登瓜果香 食物养生保健康

五谷丰登瓜果香 食物养生保健康

金秋时节,没有冬季的寒冷,少了夏季的炎热,满目都是丰收的稻蔬瓜果,是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大好时节。 金秋时节,没有冬季的寒冷,少了夏季的炎热,满目都是丰收的稻蔬瓜果,是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大好时节。整个夏季,因炎热少食的人们,便可以在这个季节好好食补,为应对寒冷的冬季奠定良好的基础。 秋季食疗本草多...

安神、宁心话百香

安神、宁心话百香

百香果,俗名鸡蛋果,浓郁甘美、酸甜可口,具有丰富的食用价值。 百香果,俗名鸡蛋果,原产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广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品种一般分为黄色百香果和紫色百香果,两者杂交,遂成紫红色百香果。 百香果天然纯净、浓郁甘美、酸甜可口,具有丰富的食用价值。百香果含...

“莲”的一身都是宝 药食两用都挺好

“莲”的一身都是宝 药食两用都挺好

从中医角度看,莲的一身都是宝。除食用,观赏外,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谓“全株皆可用,妙用无穷”。 莲花又名荷花、中国莲、水芙蓉。“莲,花之君子者也。”莲,向来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歌咏的对象,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更为世人称赞。 从中医角度看,莲的一身都是宝。除食用,观赏外,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

中医角度解读“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中医角度解读“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桃、杏、李三种水果一直以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从药物的角度而言,桃、李、杏三者却对于人们身体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桃、杏、李三种水果一直以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它们不仅是食物,也是药物。作为食物而言,桃、李、杏三种水果都美味可口。然而,从药物的角度而言,桃、李、杏三者却对于人们身体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玉米须养生小吃食3款

玉米须养生小吃食3款

玉米须可以调节血糖,降低血脂,还具有抗痛风作用;因此,玉米须具有广泛的预防保健用途,故有“一根玉米须,堪称二两金”之说。 眼下,北方的夏玉米长势正旺,一片片青青玉米林在广袤的田野蓊蓊郁郁,蔚为壮观。那一杆杆秀颀的玉米开始孕穗,它雌雄同株异位花序,最顶端的是雄花序,也称天花;中部由腋芽发育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