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养生 > 正文内容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两款养生益寿饼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美食养生569
以《医学衷中参西录》期颐饼、益脾饼为基础方,结合现代营养学理论、采用药食两用原料精心研制了两款富含中医药特色的药膳小饼,名为“期颐”小饼。

年满百岁为期颐,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日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我们以《医学衷中参西录》期颐饼、益脾饼为基础方,结合现代营养学理论、采用药食两用原料精心研制了两款富含中医药特色的药膳小饼,名为“期颐”小饼。是敬老行孝、馈赠师友、养生益寿的传统膳食创新食品。

期颐小饼

【基本方】期颐饼。

【参考方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变方加减】

白扁豆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

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涩精止带。

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方解】本方以《医学衷中参西录》期颐饼为基本方化裁,其中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山药益气养阴、涩精止带;白扁豆健脾化湿;茯苓利水渗湿;陈皮理气健脾、调理气机;诸药同用使补而不滞,另有山楂消积健脾,以助陈皮、茯苓、白扁豆化湿之效,使补而不瘀。饼皮以山药、茯苓为主,馅料以枣泥、莲蓉等甘补之品为主,健脾益胃、气血同调。

益脾小饼

【基本方】益脾饼。

【参考方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变方加减】

白芸豆温中下利,益肾补元,镇静安神。

莲子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

山药益气养阴,补脾益肾,涩精止带。

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鸡内金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

芡实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方解】本方以《医学衷中参西录》益脾饼为基本方化裁,方中枸杞滋补肝肾,山药益气养阴,补脾益肾,枸杞、山药同用为补益脾肾之主框架;茯苓利水渗湿,使补而不滞,鸡内金健胃消食,使补而不积,二者同用可共奏补而不留瘀之效;莲子补脾止泻,芡实益肾固精,二者同用,使补而得固,消而不致泻,共奏补泻有固之效,加之白芸豆养心安神,使诸药得用,心神得安、补脾益肾、益精填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827.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两款养生益寿饼” 的相关文章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现代很多人对“药食同源”的认识已经违背了它最初的本意,简单地从字面上认为食物与药物之间可以划等号,在治病或者调理身体的时候盲目把药物当食物去使用,或者夸大某些食物的药用价值,以食物去追求其治病的作用。 脱发要吃何首乌、肾虚进补枸杞、补血来点当归和人参……这些看似很有道理的“养生经”,不知道让...

蘘荷:活血调经消肿毒

蘘荷:活血调经消肿毒

蘘荷的食用部分和生姜一样主要在根部,要取其地下新生茎芽。因为枝叶跟生姜的枝叶真的太像,所以有的地方直接把蘘荷叫洋禾姜。 相较于初春的野菜,初秋的野菜似乎少了很多,如果要说比较特别的、有代表性的,蘘荷应该有一席之地。 生姜的“亲姊妹” 村民的“野人参” 在江苏如东,这里的老百姓叫它洋合笋。你...

处暑节气仍长夏 推荐3款祛湿粥茶

处暑节气仍长夏 推荐3款祛湿粥茶

长夏涵盖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五个节气,长夏的气候特点是炎热而夹湿,所以,长夏养生重在防湿、祛湿。 虽然处暑了,但目前仍处在长夏这一阶段。长夏涵盖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五个节气,长夏的气候特点是炎热而夹湿,所以,长夏养生重在防湿、祛湿,以下介绍几道保健养生祛湿粥茶饮: 茯苓粥...

中医角度解读“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中医角度解读“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桃、杏、李三种水果一直以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从药物的角度而言,桃、李、杏三者却对于人们身体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桃、杏、李三种水果一直以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它们不仅是食物,也是药物。作为食物而言,桃、李、杏三种水果都美味可口。然而,从药物的角度而言,桃、李、杏三者却对于人们身体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白萝卜和胡萝卜真的不能一起吃吗?

白萝卜和胡萝卜真的不能一起吃吗?

白萝卜适合生吃,而胡萝卜则恰恰相反,在生吃时,70%以上的胡萝卜素不能被吸收。而要想更好地发挥白萝卜助消化、抗病毒抗癌的食疗功效最好生吃;所以,白萝卜和胡萝卜分开食用为好。 萝卜是我们生活中一道极其常见的家常蔬菜,无论是生吃还是熟食,都是不错的选择。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就对萝卜极力推崇,主张...

立秋过后 用膳食赶走三伏带来的湿邪

立秋过后 用膳食赶走三伏带来的湿邪

立秋过后,闷热燥湿的天气有所缓解。可是,炎热的夏季虽走,但我们身体多多少少被湿邪入侵。 8月8日立秋,立秋过后,闷热燥湿的天气有所缓解。可是,炎热的夏季虽走,但我们身体多多少少被湿邪入侵。湿邪滞留体内,难免作恶。浑身无力、食欲下降、大便稀溏、不思饮食、皮肤湿疹等都可能是湿邪入侵的表现。 不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