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素问·太阴阳明论》的养生要点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610
脾胃受损,则大多与四季中的阴阳变化、不正之气的侵袭和饮食不节、生活作息无规律等因素有关。因此,人们只有运用顺应自然界变化的养生方法,做到“起居有常”,才能避免病邪侵袭人体的五脏或六腑。

【原文】

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帝曰:愿闻其异状也。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藏。人六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人五藏则(chen)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

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故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曰: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帝曰:脾不主时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经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藏府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白话文】

黄帝问岐伯说: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互为表里,但它们所导致的疾病却不尽相同,这是因为什么呢?岐伯回答说:脾经属阴,胃经属阳,它们所遵循的经络不同,或为虚证,或为实证,或为顺证,或为逆证;它们发病原因或者从内而生,或者从外而来。正因为这些情况的不同,它们所导致的疾病也就不尽相同。黄帝说:我想听您讲一讲它们不同的情况。岐伯答说:阳即相当于天气,主管固卫体外;阴即相当于地气,主管镇守体内。因此阳道较实,阴道较虚。所以,外界的四时不正之气侵袭人体时,先侵袭阳分;饮食不节制、生活作息无规律的人,其阴分便会先受侵袭。阳分受到损伤后,会向内传于六腑;阴分受到损伤后,就会向内传于五脏。邪气进入六腑,就会出现发热、不得睡卧、气喘;邪气进入五脏则会发生腹部胀满、闭塞不通、完谷不化的泄泻,久而久之则会形成肠澼。因为喉部主管人体呼吸自然界的清阳之气;咽部主管人体接受自然界的水谷之气。风邪容易损伤阳分,湿邪容易损伤阴分。足三阴经之气能够从脚部上行至头部,手三阴经之气会沿着上肢下行至手指;手三阳经之气能够从手指沿着上肢上行至头部,足三阳经之气会从头部下行至脚部。所以说,阳经所生的疾病先向上行,行至极点后便会向下行;阴经所生的疾病先向下行,行至极点后便会向上行。因此,被风邪所损伤的人,其上部先受损伤;被湿邪所损伤的人,其下部先受损伤。

黄帝说:脾脏如果发生了疾病,那么四肢便无法正常活动,这是因为什么呢?岐伯回答说:四肢都需要受到胃气的濡养才能正常活动,但胃之精气无法直接到达四肢,必须依靠脾脏的传输,四肢才能得到濡养。现在脾脏发生了病变,无法向四肢传输胃之水谷精气,四肢便无法得到水谷精气的濡养。传送到四肢的精气一天天地衰减,脉道不通畅,筋骨肌肉都无法得到胃之水谷精气的濡养,长此以住四肢便无法进行正常的活动。

黄帝说:脾脏不主管季节,这是为什么呢?岐伯回答说:五行中脾脏属土,位置居于四方的中央,与四季中的每一个季节都有关系,每个季节的后天都由脾脏主管,所以脾脏不会单独主管某个季节。脾脏经常输布胃中的水谷精气,脾在五行属土,土对于人体就像天地一样生养着万物,能够将精气从上至下地传送、输布于人体的头部至脚部,因而不会只主管一个季节。

黄帝说:脾脏与胃只是凭借一膜相联罢了,但却能输布胃的水谷精气,这是因为什么呢?岐伯回答说:足太阴经是第三阴经,它的经脉贯穿着胃腑,其属脾,上络于咽喉,因而足太阴脾经能够将胃的水谷精气传输于三阴经。足阳明胃经是足太阴脾经的表,又是五脏六腑的海,还能将精气传输于三阳经。五脏六腑都依赖着脾的传输才能从阳明胃经那里得到水谷精气,因此,脾能输布胃的水精气。如果脾脏生有疾病,那么四肢就得不到胃的水谷精气,而传送到四肢的精气如果再一天天地衰减,脉道不通畅,筋骨肌肉都得不到胃水答精气的濡养,久而久之四肢便会失去正常活动的能力。

【养生要点】

1.人体的脾、胃互为表里、关系密切,脾属五脏、属阴,胃属六腑、属阳。而脾胃受损,则大多与四季中的阴阳变化、不正之气的侵袭和饮食不节、生活作息无规律等因素有关。因此,人们只有运用顺应自然界变化的养生方法,做到“起居有常”,才能避免病邪侵袭人体的五脏或六腑。

2.本篇指出,四肢的活动功能失常与脾脏的病变有密切关系。这是因为,脾主管着输布胃的水谷精气,而四肢则依赖着胃的水谷精气以得濡养,倘若脾脏的输布功能失调,那么四肢就无法得到胃之精气的滋养,自然难以保证正常的活动功能。因此,只有脾脏健康、功能正常,人体才能得到胃水谷精气的濡养。

3.本篇以四肢功能与脾脏功能的关系为例,还向我们阐述了脾胃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人体的五脏六腑都依赖着胃所提供的水谷之精,而脾脏则主管着输布胃所提供的这些精气。因此,无论是胃腑,还是脾脏,任何一方发生病变,都会使人体的五脏六腑失去水谷精气的濡养,久而久之便会失去正常的运行功能。所以,中医理论有“脾胃为后天之本”的说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35.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素问·太阴阳明论》的养生要点” 的相关文章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可以让你身体变得更健康,少受疾病的侵扰。我国的中医养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那么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什么是养生的呢?中医养生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的常识!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人越到中年,发现自己不能再好好地睡一个完整的觉了,有的人甚至会被夜尿憋醒,以前我们把它当成一个玩笑,但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    01  为什么会被尿憋醒?  一般到了40岁以上,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有起夜的问题。  年轻的时候,身体会有自然的分泌节律,夜间睡觉的...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

男女养生各不同,你做对了吗?

男女养生各不同,你做对了吗?

  俗话说:男靠吃,女靠睡。男不离韭,女不离藕。男要“冷”养,女要“热”养……  其实,这些俗语都在说明一件事:男女养生,各有侧重。  今天就送给大家一份最全的男女养生重点手册,能帮你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健健康康活到百岁!  男靠吃,女靠睡  01  男属阳,女属阴,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因此...

整天说养生养生,养生到底养的是什么?

  什么时候觉得养生真的挺重要的?是被病痛折磨的时候?还是排队看病的时候?还是花钱养医生的时候?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该明白,生命就这一次,这次不珍惜,不会再有下次的机会…  经常听到有人问为什么要养生?在这里为大家收集到了2018最好的回答,看看你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  为什么要养生?  因为投资健...

这才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养生法宝”,祛病强身真是好!西方人根本就不懂~

这才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养生法宝”,祛病强身真是好!西方人根本就不懂~

  中医理论,一定要知道的20个养生常识,学点养生知识可以让你身体变得更健康,少受疾病的侵扰,关于养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理论,一定要知道的20个养生常识。  中医理论 一定要知道的20个养生常识  1、坏情绪让你生病  坏情绪是比强力病毒更可怕的传染源!80%的疾病其实都是被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