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养生 > 正文内容

夏日饮食尤重清淡与补水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美食养生424
夏季气候炎热而又潮湿,人体一方面新陈代谢加快,消耗与排泄增加,另一方面消化能力减弱,食欲下降,常常处于出多入少的营养负平衡状态。

夏季气候炎热而又潮湿,人体一方面新陈代谢加快,消耗与排泄增加,另一方面消化能力减弱,食欲下降,常常处于出多入少的营养负平衡状态。因而,夏天合理的饮食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饮食清淡少油 为了满足夏季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而又不致胃肠道负担过重,夏日营养素的构成应注意三高二低,即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含量略高,而脂肪及糖的含量应略低。主食可选米饭及各种面食,辅食宜选瘦肉类、禽蛋类、蔬菜类、水果类。食物烹调以凉拌、炒、蒸、煮、炖、烩为主。另外,夏季三餐需要定时,进餐时间应控制在早餐7点左右,午餐12点,晚餐18点左右。因白天体力消耗较大,故特别要注意吃好早餐,下午或晚间可适当进点“小吃”,即所谓“五餐”。夏天昼长夜短,晚餐进食过晚或临睡前猛吃都对身体不利。

积极有效补水 夏天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最缺的东西就是水,要积极、有效地补充。正确的喝水方法是,经常、主动、少量地饮水,不要等口渴了再喝,也不可暴饮。每天有4个最佳饮水时间,即清晨起床后、上午10点左右、下午3~4点和临睡前,夏日要注意掌握。在补充水分的同时,为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还须注意补充无机盐。除钠盐之外,应吃些含钾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蛋类及海带等。夏天宜多饮各种粥、汤、茶,既可缓解人体“缺水”状态,又能补充各种营养,但对冷饮要有所节制。“暑”和“湿”为夏季气候的两大特点,可多吃些能够清热利湿的食物,其中较佳者是各种瓜和豆。在酸、苦、甘、辛、咸五味中,适宜于夏天食用的是苦、酸、咸三种食物。苦能降泄,可泻火清暑;酸能收敛,“望梅止渴”,滋阴生津;咸可益水,以制火,在夏天宜分别选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2046.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夏日饮食尤重清淡与补水” 的相关文章

桑葚干到底能不能解酒呢?

桑葚干到底能不能解酒呢?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桑葚有“解酒中毒”的功效,但是不像网文中提到的那样仅仅靠吃桑葚干就能搞定。 对于应酬多的人来说,能解酒又护肝的食物是最受欢迎的。最近一则“酒精最大的克星—天然的解酒食物桑葚干”的文章在网上热传,那么,桑葚干到底能不能解酒呢? 这篇网文中说到:酒前吃桑葚干,可以预防酒精中毒发...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两款养生益寿饼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两款养生益寿饼

以《医学衷中参西录》期颐饼、益脾饼为基础方,结合现代营养学理论、采用药食两用原料精心研制了两款富含中医药特色的药膳小饼,名为“期颐”小饼。 年满百岁为期颐,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日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我们以《医学衷中参西录》期颐饼、益...

清热解毒空心菜 两款简单药膳方

清热解毒空心菜 两款简单药膳方

中医认为,空心菜味甘性寒,入肠、胃经。具有凉血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主治鼻衄、便秘、淋浊、便血、尿血、痔疮、痈肿、蜇伤、蛇虫咬伤等。 民谚“南蕹西芹,菜蔬之珍”,是说蕹菜乃是菜中佳品。蕹菜俗名空心菜、通心菜。鲜嫩青绿的蕹菜,清香淡雅、清脆爽口,容易消化,且营养价值较高,适合中老年人和小儿食用...

吃花生可以去烧心吗?该怎么吃?

吃花生可以去烧心吗?该怎么吃?

人食用生花生仁后,经胃的蠕动搅拌成稀糊状,这时其油便附着在胃黏膜上,这样能防止胃黏膜炎症扩散,使体内胃酸分泌大大减少,从而达到治疗泛酸、烧心和轻度胃溃疡的目的。 研究发现,人食用生花生仁后,经胃的蠕动搅拌成稀糊状,这时其油便附着在胃黏膜上,这样能防止胃黏膜炎症扩散,使体内胃酸分泌大大减少,从...

亦菜亦药话薤白 外敷治疮疡,内服宽胸阳

亦菜亦药话薤白 外敷治疮疡,内服宽胸阳

薤白用于治疗疾病历史非常悠久,它的功效很多,比如行气导滞,对于用薤治疗心病的记载,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出现了 有一种蔬菜,远看像韭,细长有剑脊;近看像葱,青绿又中空。从地里拔出来又像蒜,甚至连味道都像蒜一样辛辣,简直就是这三种蔬菜的合体!明代著名中药学家李时珍对它的描述颇有诗情画意:“二月开...

“损谷”亦养生 令脾胃复归其自然

“损谷”亦养生 令脾胃复归其自然

饮食是人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那么,所谓的“损谷”,从字面理解就是减少饮食摄入,何以能达到治病调养的目的呢? 被中医经方家奉为圭臬的《伤寒论》,其最后条文以“损谷则愈”四字结尾,可见医圣张仲景对从脾胃入手治病的重视程度。此中深意,应结合临床实践而解其要义。 挑食与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