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养生 > 正文内容

清热解毒空心菜 两款简单药膳方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美食养生428
中医认为,空心菜味甘性寒,入肠、胃经。具有凉血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主治鼻衄、便秘、淋浊、便血、尿血、痔疮、痈肿、蜇伤、蛇虫咬伤等。

民谚“南蕹西芹,菜蔬之珍”,是说蕹菜乃是菜中佳品。蕹菜俗名空心菜、通心菜。鲜嫩青绿的蕹菜,清香淡雅、清脆爽口,容易消化,且营养价值较高,适合中老年人和小儿食用。

中医认为,空心菜味甘性寒,入肠、胃经。具有凉血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主治鼻衄、便秘、淋浊、便血、尿血、痔疮、痈肿、蜇伤、蛇虫咬伤等。由于空心菜性寒,因此体质虚弱、脾胃虚寒、便溏腹泻的人不宜多食。

民间有使用空心菜入药的小方,如治疗肺热咳嗽、咯血、鼻出血、尿血,可用空心菜、萝卜捣烂取汁,调以蜂蜜服下;治疗小儿夏季发热、口渴、尿黄,可用空心菜200克,去皮荸荠7个,煎汤食用;空心菜、玉米须等量,加水煮汤服用可以缓解糖尿病所致的口渴;治疗皮肤湿痒可用空心菜加水煎数沸,待药液微温后清洗患处,每日1次。

空心菜生熟都能吃,可荤可素,或汤或炒,也可凉拌或者制作成泡菜。最简单的做法是将空心菜在沸水中焯过,拌上香油、食盐食用,清香滑脆。这里再给大家介绍两个使用空心菜制作的药膳方。

豇豆空心菜炖鸡肉

原料:豇豆150克,空心菜150克,鸡1只(约250~500克)。

制作:鸡宰杀洗净,切块,与豇豆、空心菜同炖,加盐、葱等调料,食肉吃菜。

功效:健脾、补肾、利水。适用于脾肾气虚而致水肿、小便白浊、头晕膝酸、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等。

空心菜蜜膏

原料:空心菜2千克。

制作:洗净切碎捣汁。菜汁放在锅内先以大火煮沸,后以小火煎煮浓缩,至煎液较稠厚时(约剩250克)加入蜂蜜250克,继续煎至稠黏如蜜,停火,待蜜膏冷却后装瓶冷藏备用。每次舀一汤匙,用沸水冲化饮用,每日2次。

功效:清热解毒的功效很好,可用于治疗外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828.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清热解毒空心菜 两款简单药膳方” 的相关文章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现代很多人对“药食同源”的认识已经违背了它最初的本意,简单地从字面上认为食物与药物之间可以划等号,在治病或者调理身体的时候盲目把药物当食物去使用,或者夸大某些食物的药用价值,以食物去追求其治病的作用。 脱发要吃何首乌、肾虚进补枸杞、补血来点当归和人参……这些看似很有道理的“养生经”,不知道让...

食物有五味 五味对应调五脏

食物有五味 五味对应调五脏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适合吃什么食物,是从五脏的特性和不同需求说的,不能太过机械,每种味道列举的食物也不一定完全准确,我们日常生活运用的时候要灵活。 人体有病可以用不同味道的药物进行补泻治疗。《素问·脏气法时论》讲到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就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味道的食物来进行调理。 食物...

吃花生可以去烧心吗?该怎么吃?

吃花生可以去烧心吗?该怎么吃?

人食用生花生仁后,经胃的蠕动搅拌成稀糊状,这时其油便附着在胃黏膜上,这样能防止胃黏膜炎症扩散,使体内胃酸分泌大大减少,从而达到治疗泛酸、烧心和轻度胃溃疡的目的。 研究发现,人食用生花生仁后,经胃的蠕动搅拌成稀糊状,这时其油便附着在胃黏膜上,这样能防止胃黏膜炎症扩散,使体内胃酸分泌大大减少,从...

蘘荷:活血调经消肿毒

蘘荷:活血调经消肿毒

蘘荷的食用部分和生姜一样主要在根部,要取其地下新生茎芽。因为枝叶跟生姜的枝叶真的太像,所以有的地方直接把蘘荷叫洋禾姜。 相较于初春的野菜,初秋的野菜似乎少了很多,如果要说比较特别的、有代表性的,蘘荷应该有一席之地。 生姜的“亲姊妹” 村民的“野人参” 在江苏如东,这里的老百姓叫它洋合笋。你...

五谷丰登瓜果香 食物养生保健康

五谷丰登瓜果香 食物养生保健康

金秋时节,没有冬季的寒冷,少了夏季的炎热,满目都是丰收的稻蔬瓜果,是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大好时节。 金秋时节,没有冬季的寒冷,少了夏季的炎热,满目都是丰收的稻蔬瓜果,是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大好时节。整个夏季,因炎热少食的人们,便可以在这个季节好好食补,为应对寒冷的冬季奠定良好的基础。 秋季食疗本草多...

舌尖上的辛温调味品紫苏

舌尖上的辛温调味品紫苏

紫苏有着草本植物特有的清新气味,微苦,带一点薄荷的清凉,适合给厚重的油脂做点缀,也能为鲜味增添层次感。 紫苏是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片卵圆,单面或双面呈现紫色者为紫苏,叶片纯绿者为白苏,两者性味相似,常混作一谈。 紫苏古称“桂荏”,“荏”为白苏,萌发之初风姿怯弱,颇得文人墨客的喜爱。《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