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正文内容

严寒冬令话养生 敛阳养阴好过冬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冬季养生594
立冬意味着冬季的开始,冬季万物蛰伏,养生宜收敛阳气,进补重在养阴。要想健康过冬,应从饮食起居入手,遵循敛阳养阴之道。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立冬意味着冬季的开始,冬季万物蛰伏,养生宜收敛阳气,进补重在养阴。要想健康过冬,应从饮食起居入手,遵循敛阳养阴之道。

饮食:适当温补

冬季养阴重在补肾阴,饮食要清淡,可多食山药、红薯、马铃薯、栗子、核桃等益肾食物。

冬三月,为增加御寒能力可多摄入热量较高食物,少食生冷、燥热之品,少吃葱、辣椒、韭菜等辛辣、发散阳气之物,以免引发胃和大肠燥热火气上攻,导致便秘、鼻衄等症,可多吃大枣、芝麻、干姜、红糖等温中散寒的食物。

冬季进补宜根据地域及个体体质差异选择食物,北方地区天气寒冷,宜进补牛、羊等温补之品;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应进补甘温之品,如鸡、鸭、鱼类;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高原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为宜。

起居:敛阳养阴

冬季起居养生以敛阳养阴为根本。作息强调早睡晚起,可随着太阳的升起和降落来调整作息,每天要保证7~8个小时睡眠时间。冬季白天短,夜晚长,早睡有利于阳气潜藏,迟起则利于阴精蓄积。另外要注意身体保暖,衣着适当,以免阳气外泄。

《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有早晨、中午、傍晚三时劳作歇息的规律,凌晨四点是一天中最危险的时刻,此时血压、体温较低,血液流动变慢,血液浓度和黏稠度最高,所以,最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尤其是一些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应该引起注意。

运动:轻缓为宜

“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专家指出,立冬后运动时间应在早晨待阳光出现以后,晚饭后不宜外出进行激烈运动。汗多泄气、剧烈运动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故冬季宜选择轻缓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以微微汗出为度。尤其是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者,禁止剧烈运动,且要避免寒冷的刺激。

很多人喜欢冬泳健身,但冬泳并不是人人适宜,冬泳运动剧烈、氧气消耗大,对心肺功能要求高,所以身体素质较差或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要谨慎选择。

情绪:平和畅达

冬“藏”即神藏于内,力求精神安宁,遇事节怒,宠辱不惊。冬季万物凋零,且光照时间短,褪黑激素分泌增强,容易让人出现情绪低落或抑郁,可适当晒晒太阳,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或者与友人倾诉,可以消除烦闷和低落的情绪。切忌情绪激动,出现争吵,生气动怒容易肝气郁结,对心脏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尤其有心脑血管疾病者要注意保持情绪平和,可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愉悦身心的运动,如听音乐、养花等。

中医养生妙招

穴位按摩可驱寒

大椎穴通络散寒防感冒;足三里活血通络、健身防病,是胃经最重要的一个穴位;阳池穴可畅通血液,暖体散寒;涌泉穴可调节气血,补肾壮阳。阴陵泉、关元、肾腧可温阳化湿。经常按摩上述穴位可提高耐寒能力,增强身体抵抗力。此外冬季日常生活中经常搓脸、按摩鼻翼、搓手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鼻炎、感冒。

艾灸祛湿温中补气

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可驱寒逐湿、消瘀散结,有助于清除湿浊之气、散寒回阳。艾灸神阙穴可预防感冒提高免疫;艾灸关元穴可温通经络、补益阳气;艾灸足三里具有补脾胃、祛邪防病等功效;灸气海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功效;灸风门穴适宜于体质较弱、常患感冒者;灸肾腧穴具有调理肾气、强健腰脊等功效。

膏方进补养生防病

俗话说“冬令进补,春天打虎”,冬季除了做好日常保健外,适量进补、调理身体也尤其重要。膏方是一种具有营养滋补和预防治疗综合作用的方剂,集调理、治病于一体。专家提醒,膏方开方也讲究辨证,万人不重方,所以一定要找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把脉开方,方可达到预期效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582.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严寒冬令话养生 敛阳养阴好过冬” 的相关文章

冬季之气谓之“寒” 养生保健“肾”为先

冬季之气谓之“寒” 养生保健“肾”为先

立冬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秋去冬来,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出现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易感风寒等现象。中医理论认为,冬季主气为寒,寒与肾相应,所以冬季最易耗伤肾之阳气出现腰膝冷痛等肾阳虚症状。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11月8日是立冬,立冬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秋去冬来,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出现腰膝冷痛、...

冬三月养生的“养藏”之道

冬三月养生的“养藏”之道

在冬季,人体的阳气也内敛、下降,并藏于肾。在五脏功能活动中,肾的闭藏在此时为主导,因此,冬季是养藏的季节,是补肾的季节。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 为什么冬季需要“养藏”? 生命是一个生、长、收、藏循环往复的过程...

冬日谨防冻疮复发

冬日谨防冻疮复发

中医认为,冻疮虽然病在皮肤上,其实多为素体阳气不足,外寒侵袭,损伤阳气,寒凝血瘀而致。 冻疮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它是由于气候寒冷、环境潮湿等因素引起局部皮肤产生的一种异常炎症反应,好发于耳部、鼻部、面颊、足跟、手指,症见局部皮肤发凉,出现暗紫红色或紫蓝色斑片,按之柔软。严重时出现水疱,...

冬季养阳是关键 起居养生8要点

冬季养阳是关键 起居养生8要点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自然界万物闭藏。冬季养生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原则。 冬季的自然界阴盛阳衰,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故养生专家建议,冬季养生应该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入冬后,天气转寒,因此“敛阴护阳”的主要内容就是“祛寒就温”。一...

数九严冬谨防燥邪扰

数九严冬是各种呼吸道和消化道病毒肆虐的季节,这些病毒不仅喜冷怕热,而且喜燥恶湿。因此,在此时节,防燥显得格外重要。 数九严冬,朔风凛冽,此时不仅寒气极盛,而且天干物燥,常有燥邪侵扰。另外,室内使用各种不同的取暖设备,兼之食用一些温热食物,或进补一些营养物品,更会使燥邪加重。需要注意的是,隆冬是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