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冬季之气谓之“寒” 养生保健“肾”为先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冬季养生596
立冬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秋去冬来,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出现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易感风寒等现象。中医理论认为,冬季主气为寒,寒与肾相应,所以冬季最易耗伤肾之阳气出现腰膝冷痛等肾阳虚症状。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11月8日是立冬,立冬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秋去冬来,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出现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易感风寒等现象。中医理论认为,冬季主气为寒,寒与肾相应,所以冬季最易耗伤肾之阳气出现腰膝冷痛等肾阳虚症状。而肾阳虚又易累及肾阴,导致肾阴不足,出现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等症状。因此,冬季养生,应以肾为先。冬天养肾不仅能增强人的御寒能力,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延缓衰老。专家提醒大家立冬后养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调摄 养肾防寒

饮食调摄对养肾防寒非常重要。冬天宜选食羊肉、狗肉等温肾壮阳、产热量高的食物,对素体虚寒者尤其有益。还可进食具有补肾益肾功能的食品,如核桃、板栗、桂圆等。黑色食品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乌骨鸡等能入肾强肾。若将上述食品放入粥中煮食,既可祛寒,又可补养,还能疗疾。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年龄有别,在食补中也有宜有忌,应灵活掌握。如肾阳亏虚者,可多食羊肉、驴肉等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的食物;偏于肾阴精不足,食补宜以鸭肉、鹅肉为主;对于肾之阴精渐衰的中老年人,冬天可食鳖、龟、枸杞、山药、木耳等护阴之品。冬令饮食不可过咸,因咸味入肾,会致肾水更寒,有扰心阳。另切忌寒凉食品,以免“雪上加霜”,伤阳气。

日常保健 护卫肾阳

立冬时节正处在秋冬交替时期,此时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起居作息也要作相应调整,应当适当增加睡眠时间,早睡晚起。早睡可养人体阳气,迟起能养人体阴气,但晚起并非赖床不起,而以太阳升起的时间为度。适当运动锻炼可以振奋阳气,增强御寒能力。同时衣着厚薄要合适,以防寒保暖。

日常养肾三法:冷面、温齿、热足,可以护卫肾阳。冷面即用20℃左右的冷水洗脸,可提神醒脑,使大脑兴奋,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温齿,即用35℃左右的温水刷牙和漱口。中医认为“齿为肾之余”,保护好牙齿就是保护好肾;热足,即临睡前用45℃~50℃的热水洗脚泡脚。常言道“寒从脚下起”,指双足供血不足,热量较少,保温力差。所以,每晚应坚持用热水泡脚,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防病能力。

艾灸祛寒 温补脾肾

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虚,则正气虚,邪气盛。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中医认为,温补莫过于艾灸,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防病保健等功效。

灸法补肾阳,最重要的穴位就是关元、涌泉和肾俞等穴,每日灸30~60分钟。关元穴:在脐下四横指处,灸关元穴可以治疗一切阳虚、气虚证。涌泉穴:是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肾经首穴。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灸肾俞穴,有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脏功能等作用,达到祛除病痛、养生健体的目的。还可以灸气海、太溪、太冲等具有补肾功效的穴位。

揉耳按摩 补肾扶阳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肾气通于耳,经常按摩耳部,可以达到固肾养肾的目的。分别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从上至下在耳朵两侧进行按压,若有痛处,可增加按压时间;然后,两食指伸直,用力适度,分别插入两耳孔,旋转180°,反复3次后拔出,连续6次,可达补肾、聪耳、健脑之功。

此外,穴位按摩也是冬季补肾扶阳简单易行的良方。揉丹田:位于肚脐下1.5寸处。将手搓热,用右手在该处旋转按摩50次。能健肾固精,改善胃肠功能;按肾俞:此法也叫搓腰法。两手搓热后用手掌上下来回按摩50次,两侧交替进行,可治肾虚腰痛;摩涌泉:足心处的涌泉穴,是肾经的起点,为足少阴肾经之首穴。用右手中间三指按摩左足心,左手三指按摩右足心,两侧交替进行,各按摩50次,按摩到足心发热为止,对心悸失眠、双足疲软无力等效果良好。

专家提醒,冬季养生进补须以中医“虚则补之”为原则,具体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相关补益药物,不可擅自做主,自行服药,以免出现药不对证的现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566.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没有更早的文章了...

下一篇:“老风湿”冬天晨练莫贪早

“冬季之气谓之“寒” 养生保健“肾”为先” 的相关文章

冬季如何预防五类多发病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许多常见疾病如感冒、皮肤干燥、鼻炎等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上升。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许多常见疾病如感冒、皮肤干燥、鼻炎等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上升。如何做好防范措施,将这些多发病拒之门外?专家介绍说,做好日常保健,提高抵抗力是预防所有疾病的“万金油”。 感冒: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冬天更是“...

阴阳交接到节点 养生更要看“运气”

阴阳交接到节点 养生更要看“运气”

中医学十分注重气化运动,冬至是阴阳气交接的重要节点;中医注重天人相应,顺时养生,五运六气是自然宇宙存在的一种客观规律。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12.22日是冬至,它既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一如年节”,民间尚有...

未品秋浓已立冬 两藏五防话养生

未品秋浓已立冬 两藏五防话养生

传统中医认为立冬之后应该温补养阳,少吃生冷,不宜干燥。然而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渐冷,气温降低,很多市民开始注意保暖防寒以及冬季滋补。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冬和立春、立夏、立秋合称为“四立”,在中国古代是个很重要的节日。传统中医认为立冬之后应该温补养阳,少吃生冷,不宜干燥。然而随着冬季的到来...

冬季养生 重防六病

冬天是一年四季中最为寒冷的季节,强冷空气、大风、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和低气温环境,会大大削弱人体防御功能和抵抗力,因此,冬季养生要未雨绸缪,从日常做起预防六大疾病。 冬天是一年四季中最为寒冷的季节,强冷空气、大风、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和低气温环境,会大大削弱人体防御功能和抵抗力,从而诱发各种疾病...

冬季养生需要“参”

人参大补元气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入脾、肺、心经。它禀性中和,能大补元气、补脾胃、安心神、益心智。现代研究表明,人参能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 人参大补元气 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入脾、肺、心经。它禀性中和,能大补元气、补脾胃、安心神、益心智。现代研究表明,人参能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 大家冬季可以服用人...

冬令养生:早睡晚起养精气

冬令时节一定要学会如何调养身体。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养生主要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冬令时节一定要学会如何调养身体。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养生主要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早睡晚起 进入冬季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