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冬季已至 警惕脑卒中发作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冬季养生474
冬季刚至,脑卒中发病率就悄悄抬头了。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冬季刚至,脑卒中发病率就悄悄抬头了。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目前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人发生中风,150万人死于中风病,70%的生存者多具有偏瘫失语等残障,5年复发率大约在40%以上,而且目前发病率仍然以每年8.7%的速度迅猛增长。

早期识别三方法

专家指出,脑卒中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高血压,同时还有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睡眠不足、长期精神紧张或过度劳累等。脑卒中发病前会有一些征兆,但由于症状较轻,很容易被人们忽视。有几个简单的测试方法可作为早期参考判断。

一是微笑测试:发现不适的时候,对着镜子笑一笑,看嘴角对不对称。如果不对称,就有面瘫的可能。二是举手测试:两手平举十秒钟。一侧支撑不住,就有偏瘫的可能。三是语言测试:说一句话看看是否流畅。如果语言不连贯,咬字不清,就有语言障碍的可能。

在症状严重时,有的人会出现突然眩晕、头痛,有的人还会伴随神志不清,当出现这些问题时,一定要马上到医院求治,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如何预防脑卒中,自然是人们需要时刻关注的焦点。《内经》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在临床中,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对于“中风”来说,最重要的当属“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四注意

如何做到“未病先防”,专家给出以下建议,首先生活中要控制高血压,加强对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等疾病的治疗。在生活方式上需要主要如下几点。

加强体育锻炼 运动可以舒经活血,降低脑卒中风险。现代人由于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普遍缺乏运动。《内经》提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如果缺乏运动,人体气机流通不畅,气血运行缓慢,可导致气虚血瘀的发生,而气虚血瘀又是引起中风的重要诱因。因此成人每周至少有5天,每天至少30~45分钟的体育活动,如慢跑、骑自行车等。上了年纪的人可以进行以下运动。

手部运动:空抓手运动,早、中、晚各做一次,每次100下;头部按摩:五指分开屈曲,以指腹从前额缓慢按压至头顶,再继续按压至脑后部(可有效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改善大脑供血);肩部运动:双手放在肩部两侧,掌心向下,双肩由后向前旋转10次,再由前向后旋转10次,之后双手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双肩上提放松各10次(可使肩部肌肉放松,缓解颈肩部神经血管压力,促进大脑供血);颈部按摩和转颈运动:五指并拢,双手对指置于颈后部,左右两侧,按摩以皮肤轻微发红发热为宜。大约做30个上下按摩即可。之后颈部放松,平和舒缓地前后左右转动,动作宜慢,做10个循环即可(可促进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减少血脂沉积增加血管的抗压力和韧性);两脚画圈,活动踝关节:以脚尖为轴画圈,活动踝关节,各30下,可以疏通相关经络,还可刺激关节周围腧穴,起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

合理饮食 李东垣在《医学发明》中提出:“故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者多有此疾,壮岁之际无有也。若肥盛则间有之,亦形盛气衰者如此”,认识到了肥胖与中风的关系。专家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重视“食饮有节”,少食膏粱厚味之品。可适量摄入动物蛋白,如瘦肉、鱼类、禽类等。降低食盐摄入量,每天控制在6克以内,增加新鲜蔬菜水果,以提高钾摄入量。

杜绝不良生活方式 避免吸烟、酗酒、熬夜。提倡规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导致脑血管病。

注意保暖 《素问·风论》云:“风者,百病之长也”,《素问·骨空论》亦云:“风者,百病之始也”,中风亦如此。中医理论体系中,中风病有“内中风”与“外中风”之分。唐宋以前多以外风立论,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云:“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现代医学也认为寒冷可致血压升高,对心脑血管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防寒保暖对于中风的预防非常有意义,正如《内经》所言“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应逐步适应环境温度,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高,避免从较高温度的环境突然转移到温度较低的室外(尤其是老年人),外出注意保暖。

最后,专家指出,上述方法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预防中风发病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通过临床中采用中药、针灸、康复“三位一体”疗法治疗脑卒中。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还要定期检测,注意控制。而对于已经中风的患者,也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预防再次中风,防患于未然,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583.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冬季已至 警惕脑卒中发作” 的相关文章

“老风湿”冬天晨练莫贪早

“老风湿”冬天晨练莫贪早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一种长期慢性病,在寒冷季节来临、气温下降时,会使血流缓慢,加大了关节活动时的阻力,使关节疼痛加重,很多人依靠止痛药来减轻疼痛。 常大爷是多年的“老风湿”,进入冬天,气温变化,这几天关节又开始肿胀、疼痛,让他感觉难以忍受,于是又开始频繁求助于多年服用的止痛...

冬季如何预防五类多发病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许多常见疾病如感冒、皮肤干燥、鼻炎等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上升。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许多常见疾病如感冒、皮肤干燥、鼻炎等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上升。如何做好防范措施,将这些多发病拒之门外?专家介绍说,做好日常保健,提高抵抗力是预防所有疾病的“万金油”。 感冒: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冬天更是“...

阴阳交接到节点 养生更要看“运气”

阴阳交接到节点 养生更要看“运气”

中医学十分注重气化运动,冬至是阴阳气交接的重要节点;中医注重天人相应,顺时养生,五运六气是自然宇宙存在的一种客观规律。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12.22日是冬至,它既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一如年节”,民间尚有...

冬三月养生的“养藏”之道

冬三月养生的“养藏”之道

在冬季,人体的阳气也内敛、下降,并藏于肾。在五脏功能活动中,肾的闭藏在此时为主导,因此,冬季是养藏的季节,是补肾的季节。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 为什么冬季需要“养藏”? 生命是一个生、长、收、藏循环往复的过程...

天冷肾友防感冒

慢性肾脏病患者久病体虚,若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志不佳,加之外来寒邪侵袭,更易罹患感冒。 冬天来临,天气干燥,室外寒风凛冽,室内温暖如春,冷暖的交替特别容易感冒。对于正常人来说,感冒了多喝开水,注意休息,一周之内便可痊愈。但是,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感冒可不是一件小事,感冒可诱发肾脏免疫活动...

未品秋浓已立冬 两藏五防话养生

未品秋浓已立冬 两藏五防话养生

传统中医认为立冬之后应该温补养阳,少吃生冷,不宜干燥。然而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渐冷,气温降低,很多市民开始注意保暖防寒以及冬季滋补。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冬和立春、立夏、立秋合称为“四立”,在中国古代是个很重要的节日。传统中医认为立冬之后应该温补养阳,少吃生冷,不宜干燥。然而随着冬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