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暑期学生溺水多 家长警惕防悲剧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545
溺水已经成为暑期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家长一定要常提醒,常教育,常关注,防止孩子因溺水而发生意外。

炎炎夏日,戏水游泳成为人们最热衷的消暑方式,而溺水已经成为暑期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家长一定要常提醒,常教育,常关注,防止孩子因溺水而发生意外。

下水游泳前要确认的事项

注意事项

1.有人一起结伴游泳,相互照应。小朋友必须在成人的看护下才能下水游泳。

2.附近有专业救援人员。

3.必要时,佩戴好游泳圈、漂浮包、救生衣等,做好安全措施。

4.做好热身运动后才下水。

5.不要在不明水域游泳,在明令禁止游泳的地方不可下水。

6.生病、服药期间不游泳,感觉疲劳也应该马上上岸。

7.皮肤有伤口的时候不下水游泳。

8.雷雨天气、暴风雨、天文大潮等情况下不去水中游泳。

突发溺水情况,怎么办

注意事项

1.家长需要时刻留意孩子情况,提前预防溺水或在溺水后可以迅速救起孩子。

2.如发现异常情况,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要毫不迟疑将人救至岸上。很多时候溺水的表现并不是剧烈的、明显的,而是无声的、茫然的。

3.自己水性不好,不可冒险救人,应该大声呼救,让更多人发现情况。

4.救上岸后的5分钟是黄金时间,要让溺水者恢复氧气供给和血液循环。如溺水者出现心跳呼吸停止,首先清除口鼻异物,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5.保证溺水者温暖与侧卧,等待救援者来。

6.溺水后还需要多注意观察几天,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就医,谨防二次溺水,因为短暂溺水后虽无明显症状,但因为肺部进水后,逐渐发生水肿,影响肺功能正常工作,并引发全身机制紊乱,严重可导致生命安全。如果游泳后24小时内表现出呼吸难受、呼吸困难、剧烈咳嗽、胸痛体痛、精神等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209.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暑期学生溺水多 家长警惕防悲剧” 的相关文章

“长夏”为何要养脾?如何养脾?

“长夏”为何要养脾?如何养脾?

长夏季节多雨潮湿,水汽上升,空气湿度大,加之或因外伤雾露、或因汗出粘衣、或因淋雨涉水、或久居潮湿之地,人体易感受湿邪而引发诸多疾病,长夏养脾的原则是“健脾祛湿”,可从日常饮食起居做起。 中医养生保健特别强调“三因养生”,即“因时养生”“因地养生”“因人养生”。专家介绍,“因时养生”就是根据不...

盛夏驾车谨防汽车“空调病”

盛夏驾车谨防汽车“空调病”

在炎热天气里,一些驾驶员在享受凉爽的同时,常常会感到莫名的疲倦乏力、皮肤干燥,不同程度地出现手足麻木、头痛、咽喉痛、神经痛以及肠胃不适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汽车“空调病”。 在炎热天气里,汽车空调给驾车族带来了一个清凉的世界。但是,一些驾驶员在享受凉爽的同时,常常会感到莫名的疲倦乏力、皮肤干燥...

暑热苦夏最难度 避暑、养心、养脾和养阳

暑热苦夏最难度 避暑、养心、养脾和养阳

夏季天气炎热,雨水偏多,此时暑湿邪气易乘虚而入,导致人体湿邪困阻,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到疲倦;针对夏季常见的中暑,也就是中医说的阳暑,藿香正气类制剂并不适合。 进入夏天,尤其是炎热的三伏天,可以说是一年中最令人难受的日子,整天湿热黏腻,没精打采。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少人分享经验:常备藿...

心脏病患者夏季预防中暑小常识

心脏病患者夏季预防中暑小常识

夏季常见的湿热天,人体不能正常排汗,皮肤血流量和心输出量大大增加,心衰发生率和心脏病死亡率也会增加。 夏季气温高,想要顺顺利利的度过夏季就要注意防暑降温。 据了解,中暑的发生是综合因素产生的,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高温、高辐射,也就是俗称的干热,强烈的太阳照射和较高的温度导致人体水分大量散失...

夏季养生重养心 日常生活5注意

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专家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立夏”节气,意味着夏季的到来。夏季伊始,如何养生才利于健康呢?专家介绍,中医讲究天人相应,立夏后,人的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专家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

夏日生活“五个最佳”

要想平安度过夏天,生活中的五个“最佳”可助你一臂之力。 夏季天气炎热,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多。因此,要想平安度过夏天,生活中的五个“最佳”可助你一臂之力。 最佳蔬菜——苦味菜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往往使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胸闷、头昏、食欲不振、身体消瘦。此时,吃点苦味蔬菜大有裨益。中医认为,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