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夜避风如避箭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412
人们的养生保健,一年中最难调理的就是夏天,而夏天调理的重点是夜间避风,夏夜避风如避箭。

近两天,经历炎热酷暑的人们终于感受到了凉意,晚上睡觉不再“水深火热”了。于是,晚上睡觉时打开窗户,让自然风吹进来成为不少市民的选择。但神经内科专家提醒,夏夜睡觉过分贪凉,容易遭受风邪的侵袭,吹风时间过长,会引发感冒、关节炎、面瘫等疾病。

夏季为了通风凉快,很多人会放弃使用窗帘,这样室外风就长驱直入。有人图凉快,在窗户旁边或直对着通风口睡觉。专家指出,随着夜晚温度降低,风里会带来寒气,同时,人体入睡后肌肉松弛、毛细血管扩张、汗孔张大、机体抵抗力下降,风寒由此会乘虚而入。所以,在睡眠时,最好不要让风直吹身体。同时,专家建议,使用电扇时,可以让电扇对着墙吹,这样人体感受到的风会柔和一些;使用空调,不要把温度调得过低,温度定在28℃左右较为适宜;另外,夜间睡眠,室内湿度比温度作用更大,所以应很好地利用空调除湿功能,使室内干燥舒适。

人们的养生保健,一年中最难调理的就是夏天,而夏天调理的重点是夜间避风,夏夜避风如避箭。

盛夏天气炎热,肌体产生的热量高于体外的温度。周身发热之际,皮肤和微血管处于弛缓舒张状态。进入睡眠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刺激信息减弱,肌体抵抗力更加虚弱,整个肌体基本上处于“不设防”状态,风邪的入侵便可长驱直入。

风邪侵入人体,可出现热伤风、面瘫、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腹痛、腹泻等疾病,还可使气管炎、胃病等发作或加重。

无论天气多热,纳凉也要有节制,不可在室外露宿。即使在室内睡眠,也不要睡在通风的夹道,头顶风、脚底风尤其要避免。睡在室内避风处,也不要袒胸露背,最少也要有背心护住前胸、后背,腹部还需加条毛巾被,以防入睡着凉。另外,睡时用电扇不可调到高档直接对着身体吹,用空调不宜将温度调得过低。夏夜还有人喜欢铺一张凉席睡在水泥地上,或是睡前在地面泼水,这些取凉的做法,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而夏季人体皮肤汗孔张开,尤其是入睡之后,机体抵抗力较弱,极易遭受风 邪的侵袭,老人、儿童、孕产妇、体虚多病者尤易感染风寒。还会因此为秋天发病埋下祸害。这时虽没有生病,但却以“潜病”状态潜伏下来,体质削弱,免疫力下降,欠下了“夏债”,留待“秋后算账”。因此,天气再热,取凉也应适度? 另外,也可采取“以热制热”的方法,即心静自然凉,无需刻意取凉,让身体适应热,反倒不会感觉很热了。

心悸气短要吃桃

夏季南北方都盛产桃子。老百姓有句话:“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抬死人”。桃“养”人主要是因为它的营养丰富,尤其是含铁量很高,常吃能够起到防治贫血的作用,里面的果胶可以预防便秘。中医认为,桃属于温性食物,具有补气养血、养阴生津、止咳杀虫的功效。因此,平时面黄肌瘦,经常感到心悸气短的人可以吃桃子来补养身体。

但要注意桃子不能吃得太多,拿桃子当饭吃很容易上火,严重的还会起疮,尤其是平时就有内火的人,更不宜多吃。李时珍曾说:“生桃多食,令人膨胀生疮疖,有损无益”。

有心火要饮赤小豆粥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人们说:“我最近上火了。”所谓“上火”,其实按中医说是指内生的火热症。心脏在中医五行中属火,掌管血脉运行。心火上炎可表现口舌糜烂、生疮、心烦急躁、舌尖红等;儿童可表现为多动、烦、急、不安等。

控制和预防心火主要是保持良好心态,防止情绪波动,多食蔬菜水果 ,儿童要多饮水,最好是温开水。

也可以通过食疗来防治,如赤小豆粥:准备赤小豆50克、粳米100克,先将赤小豆煮开,再下粳米共煮为粥,服时加少许红糖。每日二次早晚服用,有降火之功效。

中医解读夏季养生五大平衡

中医认为,夏季养生,重在养阳而贵在平衡。尤其是以下五个平衡要把握好。

精神平衡 ——松而不懈松,这里指松静,是一种安泰宁静的心绪。俗话说:“心静自然凉”。但是,松静不是懈怠。因为任何时候,精神上的不振作都有害于健康,人们应当努力工作、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

饮食平衡 ——清而不淡 在饮食安排上,要多吃新鲜蔬菜、瘦肉、时令水果等,坚持以“清”为主,但亦必须重视摄入奶类、蛋类和肉类食物。解渴应多饮白开水。

环境平衡 ——凉而不寒 夏天的致病因素首先来自“暑”,但在不少场合下也来自“寒”。前者往往反映为“中暑”,后者往往反映为“受凉”。因此,夏天一方面要力求清凉;另一方面要严防风寒,避免冷饮病、电扇病、空调病的发生。

锻炼平衡 ——减而不断 夏季炎热,锻炼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以免出汗过多,体温上升过高而引起中暑。最好把锻炼时间安排在太阳落山时为好。

睡眠平衡 ——缺而不少 夏夜难眠,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首先应做到早睡早起,按时入睡;其次,要有适当的午睡时间,以“夜损日补”,实现睡眠的昼夜平衡。

夏季感冒易诱发其他疾病

夏季天热地湿,常见的感冒有两种类型。第一是暑湿症感冒。发热,少量汗出,但常有汗而不解,头重身困,口干食欲不振等。第二是暑热症感冒,多表现为头昏或头痛,咽痛,发热汗出,但汗出热不退,骨节酸痛,口渴,倦怠,心烦。

除了一般的感冒症状外,夏季感冒还有口渴心烦等内热现象。夏季感冒患者初期会不停地流清鼻涕,头昏脑胀,怕冷且大量出汗,心烦口渴,四肢无力,而且整个过程比一般感冒的症状都重。这对幼儿、老人和体弱多病者都会造成威胁。幼儿感冒发热在夏季容易出现抽风、昏迷;老年人在夏季感冒往往合并肺炎,易诱发脑中风、心肌梗死等危症;而体弱多病者如果整个夏季感冒不断,容易使旧病复发并加重病情。

有时夏季感冒还会惹肾炎上身。在夏季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化脓感染后有一定的潜伏期,通常为1到2周,在急性感染症状减轻或消退后有的患者会出现肾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血尿、水肿、血压升高,同时还会出现头痛、恶心、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急性肾炎多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易并发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等。感冒后若出现了如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否则若急性肾小球肾炎未能彻底控制,临床症状及尿蛋白持续存在,则会演变为慢性肾炎。所以,避免或减少上呼吸道及皮肤感染是预防肾炎的关键。

中医认为,热感冒症状较轻者可以选用银翘解毒丸。如果症状较重且伴有咽喉肿痛者应该选择羚翘解毒丸。此外还可用鲜芦根30克、鲜薄荷15克,煎汤代茶,治疗轻度热感冒。伴有高热者可用热炎宁、化毒丸、羚羊粉口服。(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教授 曹元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241.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夏夜避风如避箭” 的相关文章

荷香盈盈润炎夏

荷香盈盈润炎夏

赏荷除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外,荷叶、荷花、荷梗还是一味中药,亦食亦药。 炎炎夏日,乡间点点蛙鸣的池塘里,常见绿荷点点,荷扇摇摇,荷花含笑,一派美妙的田园风光。宋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敦颐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人李渔的《芙蕖》,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等名...

夏季祛湿正当时

夏季祛湿正当时

暑季不仅气候炎热,且经常会下雨。热蒸湿动,湿气弥漫空间,此时人体最易被“湿邪”入侵。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暑季的脚步距离我们越来越近。暑季不仅气候炎热,且经常会下雨。热蒸湿动,湿气弥漫空间,此时人体最易被“湿邪”入侵。 中医认为,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邪极爱与风、寒、热等邪气互通,且难以除去...

夏季各地暴雨多 雨后保健防湿热

夏季空气潮湿,且温差大,容易诱发风湿病或加重病情,表现为关节肌肉酸痛不适、肿痛发热、僵硬不利等。 最近全国各地连续的暴雨,不仅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也给人的身体带来不适。那么,如何在闷热潮湿的夏季,增强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高发,下面来听听专家给出的建议。 保持皮肤干燥 每逢夏季暴雨过后,皮肤科接诊的...

酷暑炎夏勿要贪凉 顺应阳气起居有常

夏季属火,气候炎热,是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最盛、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夏季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根据中医“顺应天然”的养生原则,此时更应该注意养护阳气。 大暑一过,酷热难耐,很多人便开启了“凉快”模式。但是其中一些看似是“夏季专属”的常见行为,实际却是在不知不觉中损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夏季谨防血黏度增高

夏天气温高,人体出汗多,体内容易缺水,若水分不能及时补充,缺水更加严重,可使血黏度增高,促使血压升高和血栓形成,因而诱发中风、心梗、心绞痛等疾病。 夏天气温高,人体出汗多,体内容易缺水,若水分不能及时补充,缺水更加严重,可使血黏度增高,促使血压升高和血栓形成,因而诱发中风、心梗、心绞痛等疾病。因...

夏日生活“五个最佳”

要想平安度过夏天,生活中的五个“最佳”可助你一臂之力。 夏季天气炎热,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多。因此,要想平安度过夏天,生活中的五个“最佳”可助你一臂之力。 最佳蔬菜——苦味菜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往往使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胸闷、头昏、食欲不振、身体消瘦。此时,吃点苦味蔬菜大有裨益。中医认为,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