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爽早晚宜“粥”到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394
明代医家李挺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宋代诗人陆游《食粥》诗曰:世人个个学长年,不知长年在眼前。

气候干燥,温差渐大,宜早晚食粥,温肠软胃,润肺止燥。

明代医家李挺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宋代诗人陆游《食粥》诗曰:世人个个学长年,不知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随息居饮食谱》更把粥誉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以代替参汤。清代学者曹廷栋更在《老老恒言》中强调了粥对老年人的益处:粥能益人,老年尤宜。老年有意日食粥,不计顿,饥即食,亦能体健,享大寿。粥是秋季饮食中必不可少的良物。那么,秋季食粥应注意什么呢?

先说米,秋收新谷,糙米为佳。糙米即除了外壳之外都保留的全谷粒,虽然其口感较粗,煮多耗时,但其营养价值则高精米数倍。

诸米之中,最易用粳米,《本草经疏》誉粳米为“五谷之长,人相须赖以为命者也。”粳米在《伤寒论》等书中古方亦多加入,用意各不相同。薏米,中药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古人常用来祭祀。《本草化义》曰:“薏米,味甘气和,清中浊品,能健脾阴,大益肠胃”。 现代研究则认为有利皮肤健美和抗癌。

再说辅品,如果在煮粥时加入梨、萝卜、芝麻、菊花等,效果更佳。

生梨乃百果之宗,润肺、化痰、止咳、降火、清心、解毒,民间更有“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腑之阴”的说法,秋季上火者宜多食此物。南瓜性温味甘,《本草纲目》言其“补中益气”,且南瓜富含瓜氨酸、精氨酸、及各类维生素、果胶、纤维素等,有“降糖降脂佳品”之誉,糖尿病人最易食用。银耳号称“菌中之王”,具有滋润而不腻滞的特点,可针体虚、久病初愈之人。此外,胡萝卜,黑芝麻,山药,枸杞,莲藕皆可入粥,其效各异。

下面介绍两种秋季粥中上品。

红薯粳米粥,选红薯两块,粳米适量。粳米洗净,加水入锅熬煮,后放入块状红薯熬熟即可。红薯性味甘平,具有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之功效。与粳米熬粥可健脾养胃、益气通乳、润肺通便的功效。秋季常食此粥,还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减少皮下脂肪,延年益寿。

薏米红豆粥,无需一定比例,一样抓一把,洗净后入锅加水熬煮即成。绝不会发黏变稠,薏米和红豆熬烂沉底,淡红色的汤浮于其上,有效成分大都在汤里。湿邪是造成现代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根本,薏米红豆汤是治湿邪最好的药。薏米可治湿痹,轻身益气利肠胃。红豆,亦称“赤小豆”,利水消肿,红色入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运动少。既要祛湿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

秋天食粥不无益处,尤其初秋,不少地方仍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若能适时进补温食,喝些热药膳粥大有裨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067.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爽早晚宜“粥”到” 的相关文章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中医认为,从立秋开始,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为阴盛的关键时期,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向阳消阴长过渡。 “春捂秋冻”的道理没错,但年轻人即使体质好也应“冻”得适度,“秋冻”不当,会招来“裙装病”——大冷天穿得太少落下关节炎;名为寒冷性脂膜炎的皮肤病,也常常会袭击那些为了美丽...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多吃水果青菜。另外也可在烧菜煮汤时放些胡椒,都有解除秋乏的效果。 秋天一到,整个人经常会有昏昏沉沉的感觉,这是脾胃在找你“算账”了。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中医针对燥邪犯肺的调养法则一方面要“润”,即补充津液、滋阴润肺;另一方面还要“宣”,即宣通气机,宣散邪气。 处暑一过,凉爽的秋风逐渐拉开了秋天的大幕,天气一改暑季的炎热潮湿,给人们送来了秋高气爽的感觉,而与此同时,另一种邪气——燥邪也应时而生,作为秋天的主气,随时可能侵犯人体。 燥邪是六淫之一,...

“秋季困乏”不是病,饮食起居来调整

“秋季困乏”不是病,饮食起居来调整

“秋季困乏”,它并不是疾病,而是人体在夏秋换季时所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是一种正常的机体调节过程,属于身体的自我保护行为。 初秋时节,不少人都会产生莫名的倦意,整天睡眼惺忪打不起精神,甚至有人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其实,这种疲惫、嗜睡的现象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它并不是疾病,而是人体在...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定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所以秋季保健必须重视以下七防。 秋季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特别是“白露”节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

秋季昼夜温差大 警惕“缠腰龙”缠上身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缠腰龙”,该病与抵抗力下降有关,秋季由于昼夜温差大,该病毒常在人们感冒、劳累等机体抵抗力差的时候乘虚而入,患病者明显增多。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缠腰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病,因为该病在皮肤上表现为带状的红斑和成群的水疱,很有特征,故得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