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对秋季养生论述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
秋季养生要四防
秋季从立秋到霜降有6个节气。此时,夏天的暑气还没有结束,秋天的雨水已经很多了,此时须防湿气阴邪,困伤脾阳而发生水肿或腹泻症状。 (1)防秋燥 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肺喜润而恶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响,...
初秋应着重肠胃保养
中医认为秋意味着暑去寒来,因此初秋应着重肠胃保养,注重保护胃部。 早秋正是寒暑交替时节,昼夜温差大、气温冷暖多变,很容易导致新病陡生或旧病复发。由于人们刚刚经历过夏季高温酷暑,特别是夏季贪食冷饮寒凉,脾胃功能弱的人往往容易被“秋后算帐”。如秋季腹泻,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败,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秋冻”养生也要因人而异
“秋冻”养生要根据不同的人群、人体的不同部位、不同时间,要区别对待,不能一味都冻。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秋天气候多变,早晚温差悬殊。这时候,不要急添厚衣,应有意识地从事一些适宜的耐寒锻炼,从而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秋冻”。不过,不同的人群、人体的不同部位、...
秋季进补贵在养阴
秋季进补,养阴为上。《素问》认为,人至中年以后,肾中精气逐渐衰少,促进津液分泌和血液生成的肾阴也随之衰减,老年人容易出现肾阴亏虚。 经过漫长的夏季,人体的损耗较大,特别是中老年朋友会出现体重减轻、倦怠乏力、纳呆等气阴两虚的症状,所以,在秋季进补很有必要。患各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如能及时在秋天打好营...
二白汤可防秋冬感冒
“二白汤”热饮可防感冒;棉签蘸香油外涂,具有防口鼻干燥的功用。 葱白、白萝卜、香菜加水适量,煮沸而得“二白汤”热饮可防感冒;棉签蘸香油外涂,具有防口鼻干燥的功用——山西近日下发的秋冬季感冒(含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建议方案中,专家不仅对这些生活中简便易操作的防感冒小妙方加以总结归纳,并...
秋季养生之防噪、调情、吐纳
秋季在五行中属金,在五气属燥,在五脏属肺,因此调理秋燥带来的不适,应从调理肺着手。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清爽的季节应该有个舒爽的心情,但是一些女性朋友却烦恼不已:月经失调、乳房出现肿块、手足心热,再加上皮肤、嘴唇、头发干燥,小痘痘也冒出来添乱。 秋季防燥先养肺 月经失调、乳房肿块可能是内分...
秋冬晨练防“毒雾”
秋冬多雾的气候条件下,咽喉炎、支气管炎、结膜炎等炎症易发,雾中的一些病原体还会导致头痛,甚至会诱发高血压、脑出血等疾病。 秋冬多雾是许多地区天气的一大特点,有些人喜欢大雾天的感觉,以为这时候吸入的空气很潮湿,对健康有利,所以会像行走在雨中一样来一次深呼吸。其实不然。常言道,“秋冬毒雾杀人刀”,眼下...
立秋养生:饮食宜少辛多酸
8月7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立秋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气候逐渐变凉爽。 8月7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立秋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气候逐渐变凉爽。不过,立秋之后暑气一时间还难以完全消散,仍然会比较热,所有民间有“秋老虎”的说法。 当心“秋老虎”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