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二白汤可防秋冬感冒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430
“二白汤”热饮可防感冒;棉签蘸香油外涂,具有防口鼻干燥的功用。

葱白、白萝卜、香菜加水适量,煮沸而得“二白汤”热饮可防感冒;棉签蘸香油外涂,具有防口鼻干燥的功用——山西近日下发的秋冬季感冒(含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建议方案中,专家不仅对这些生活中简便易操作的防感冒小妙方加以总结归纳,并且针对不同人群分别制定了预防和治疗建议方案。

据山西省卫生厅中医局局长文渊介绍,方案提示公众秋冬季生活起居预防要注意避风寒,及时增添衣物;注意劳逸结合,作息要有规律;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建议以和谐促健康,不生气为养生防病之要。

饮食预防中,建议饮食宜清淡,少食膏粱厚味之品(易化生积热)。日常生活中做一些简单、美味的小药膳,如上述的“二白汤”、姜枣苏叶饮、桑叶菊花水、薄荷梨粥、蒜汁醋拌鲜鱼腥草、鲜马齿苋等,对预防流感也有帮助。

方案还从成人、儿童等不同人群,以及中毒性感冒、虚体流感等各类感冒等多个角度出发,对秋冬感冒的药物预防、治疗、方药、方解、备选方、加减等加以明列,便于中医辨证施治。

专家提示,服用中药预防感冒时,老人、儿童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慢性疾病患者及妇女经期、孕妇及产后妇女慎用,预防感冒的中药不宜长期服用,最多不超过3天。服用期间或服用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171.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二白汤可防秋冬感冒” 的相关文章

秋冬寒冷刺激多 预防心血管疾病“6要点”

秋冬寒冷刺激多 预防心血管疾病“6要点”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专家提醒,秋冬养生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心血管病患者自秋季起就开始增加,特别是在降温幅度大的日子里,冠心病患者和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者尤其要多加注意。这是因为突然降临的寒...

“秋季困乏”不是病,饮食起居来调整

“秋季困乏”不是病,饮食起居来调整

“秋季困乏”,它并不是疾病,而是人体在夏秋换季时所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是一种正常的机体调节过程,属于身体的自我保护行为。 初秋时节,不少人都会产生莫名的倦意,整天睡眼惺忪打不起精神,甚至有人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其实,这种疲惫、嗜睡的现象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它并不是疾病,而是人体在...

立秋后养生“四原则”

立秋后养生“四原则”

立秋后,气候是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根据中医顺应四时养生原则,秋冬养生宜“养收”,入秋后养生要注意以下“四原则”。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日,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即指暑去凉来。立秋后,气候是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

秋季养生警惕“秋伤于燥”

“秋伤于燥”多与“肺”脏相应,肺主皮毛,故有皮肤干燥,毛发脱落的现象。 近来门诊不少患者普遍反映唇口舌咽干燥,手指甲周围皮肤干燥起皮。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喻嘉言曾在《医门法律》“秋燥论”一篇指出:“秋月天气肃而燥胜,斯草木黄落。秋分以后之燥,秋伤于燥。”常有言秋分后天气“燥”,而实则霜降前后才为“...

秋季温度湿度低 健康养生有“六宜”

秋季温度湿度低 健康养生有“六宜”

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专家强调,秋季养生,重在“六宜”。 又到一年入秋时。时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秋老虎”虽然还在发威,但天气已经逐渐转凉,大家也应该着眼于秋季的养生安排了。 一年有四季...

花样频出的秋季咳嗽

秋天是咳嗽高发的季节,所以常有人问,秋天不冷不热、秋高气爽,为什么容易咳嗽? 秋天是咳嗽高发的季节,所以常有人问,秋天不冷不热、秋高气爽,为什么容易咳嗽?原因有三,其一,秋季“燥邪”当令,而肺“喜润而恶燥”,故秋季“燥邪”伤人最易伤肺。想一想,在秋季人们是不是常有口干舌燥、皮肤干痒的感觉,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