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什么是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

生活百科3年前 (2022-03-07)养生文化47

子时:夜半十一时至翌晨一时,古时 尚有午夜、子夜、夜半、宵分、未旦、未央 等别称。丑时:晨一时至三时,又称鸡鸣。寅时:三至五时,别称骑旦、平明、 平旦。卯时:五时至七时,为古时官署开始 办公的时间,故又称点卯。因是时正值 朝阳冉冉东升,故又谓之日出。辰时:七时至九时,别称食时。已时:九时至十一时,已时又称隅中。午时:十一时至十三时,别称日中, 而正午十二时又有平午、平昼、亭午等 别称。未时:十三时至十五时,此时太阳蹉 跌而下,开始偏西,故又谓之日侧、日呋。申时:十五时至十七时,别称哺时、 日哺。酉时:十七时至十九时,酉时又叫 日入。戌时:十九时至二十一时,别称 黄昏。亥时:二十一时至二十三时,此时正 是夜阑人静之夕,故又称人定。亥时又 称夤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285.html

分享给朋友:

“什么是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 的相关文章

“和”与“安”就是内心安定

如果把和与安两个字放在一起解释,那就是内心安定,顺应自然,内外环境统一,做到生理、心理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也就是中国人的养生要旨“天人合一”。 在《东坡养生集》里,有一篇短文“问养生”。文章借其友吴远游之口,对养生内涵作了扼要的诠释。“余问养生于吴子,得二言焉:曰和,曰安。”何谓和?何谓安?文章...

以古琴五音调和人之五情

对于七情所致疾病,音乐所起的独特作用,医家张子和颇有见地:“以悲治怒,以怆恻苦楚之音感之;以喜治悲,以谑戏狎之言误之;以恐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师之;以怒制思,以污辱欺罔之事能之;以思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 对于七情所致疾病,音乐所起的独特作用,医家张子和颇有见地:“以悲治怒,以怆恻苦楚之音感...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可以让你身体变得更健康,少受疾病的侵扰。我国的中医养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那么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什么是养生的呢?中医养生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的常识!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人越到中年,发现自己不能再好好地睡一个完整的觉了,有的人甚至会被夜尿憋醒,以前我们把它当成一个玩笑,但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    01  为什么会被尿憋醒?  一般到了40岁以上,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有起夜的问题。  年轻的时候,身体会有自然的分泌节律,夜间睡觉的...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这首诗偈含有养生哲理。人生在世,恰似四季更替一样,有风花雪月,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包括荣辱得失、生死离别在内的一切事,更不把闲事挂在心上,善于静心...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