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已至,这6个养生小常识你必须要知道!

生活百科3年前 (2022-02-27)秋季养生92

处暑刚过

天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

生活上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多了起来

以下这6个养生小常识

一起了解一下哦~

早睡早起,防止秋乏

秋已至,这6个养生小常识你必须要知道!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1张

进入秋季后,人体出汗减少,人的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原来的平衡,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缓解,肠道功能日渐正常,由此,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一些在夏季时潜伏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

饮食清淡,少辛增酸

秋已至,这6个养生小常识你必须要知道!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2张

“少辛增酸”,意思是用增酸的方式来收敛过旺的肺气,用少辛的方式来减少肺气的耗散。初秋时节要多吃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等,而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或不吃了。“少辛”是因为味辛的东西具有发散的作用,会导致人体出汗,随后身体变凉了,所以处暑后不宜多吃辣椒、花椒、姜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物。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秋已至,这6个养生小常识你必须要知道!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3张

“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让身体适应逐渐降低的温度,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但是,秋冻也要因人而异。秋季心血管疾病高发,身体孱弱多病的老人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秋冻也要有节制,气温过低的时候,请及时添加衣物。

收敛情绪,平稳心性

秋已至,这6个养生小常识你必须要知道!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4张

天气转凉,草木开始逐渐变黄,触景生情,人的情绪也容易从昂扬转向低沉。中医讲究秋收冬藏,不仅是身体,这也是精神的保健之法。情绪不要大起大落,收敛自己的脾气,保持安静的心态。可以多看书、练习书法,听听音乐平稳自己的状态。

适度运动,调养精神

秋已至,这6个养生小常识你必须要知道!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5张

秋高气爽,登高远望,适度运动,有益身心。

秋天天气凉爽,锻炼的时候,穿一些吸汗透气的衣服,可以有效减少伤风感冒。秋季锻炼,以适度为主,身体微微发汗即可。散步、慢跑都是很好的选择。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补水,避免运动消耗之后的喉咙干痒。

循序渐进,慢贴秋膘

秋已至,这6个养生小常识你必须要知道!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6张

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漫长的三伏天,冷饮、空调、出汗、睡眠不足等,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负担。所以秋天要进补,俗称:贴秋膘。但是,夏天刚过,人的脾胃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秋天进补,要以温补为原则。骤然进补,只能加剧肠胃负担,造成腹痛、胃病,切忌大鱼大肉,过度油腻。可以多吃一些鸡蛋、瘦肉、牛奶,搭配莲子、山药,可以起到很好的进补作用。

编辑:婉莹

图文:中国文明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205.html

分享给朋友:

“秋已至,这6个养生小常识你必须要知道!” 的相关文章

秋风乍起 谨防面瘫多发

秋风乍起 谨防面瘫多发

面瘫又叫“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各种年龄段,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它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可能跟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感染等有关。 十一假期过后,秋色渐显,但早晚温差还是很明显。最近一段时间,到医院就诊的面瘫患者明显增多。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神内内科主任李燕提醒,入秋后要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受...

中秋过后天渐凉 “秋冻养生”有诀窍

中秋过后天渐凉 “秋冻养生”有诀窍

过了中秋节,凉爽干燥的天气中渐渐透出些寒意,秋冻锻炼是有讲究的,头、脚不能冻。 “春捂秋冻”是人们所熟悉的养生谚语。过了中秋节,凉爽干燥的天气中渐渐透出些寒意。随着气温的降低,有的人认为“秋冻”可以增加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在天气变化的日子里,特意地不加衣服,不戴帽子,不换鞋袜。其实,秋冻锻...

秋季天干燥邪盛 养生首当护好肺

秋季天干燥邪盛 养生首当护好肺

秋高气爽、风干物燥貌似秋天的代名词;秋天养生,养肺护肺是关键,为冬天减少呼吸系统疾病打好基础。 秋高气爽、风干物燥貌似秋天的代名词。入秋后,人们常会觉得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发紧脱屑等现象,这是秋季干燥的气候所致。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既恶暖,又怕寒,肺...

秋季养生宜养肺脏

《黄帝内经》认为:“肺为相傅之官、诸气之本。”既主呼吸之气,又主一身之气,具有主宣发与主肃降的功能。 《黄帝内经》认为:“肺为相傅之官、诸气之本。”既主呼吸之气,又主一身之气,具有主宣发与主肃降的功能。秋季自然界万物生长成熟,阳气开始收敛、阴气开始发升,天人相应,最利于人体肺主气功能的发挥和气机...

早秋养生药食调理

夏季酷热,人体消耗大,体内的营养物质相对缺乏,故有体重减轻、倦怠乏力、食欲降低等体虚症状,早秋时节调养身体很有必要。 又到了“雨气排残暑,风声送早秋”的季节。早秋季节气温仍然较高,然而由于雨水较多,因此目前秋燥的一应表现,如皮肤干燥、容易瘙痒、舌红少津、大便干结等表现还不明显,但其实人体已经开始...

寒露后防凉燥 饮食住行需注意

“寒露”节气后要重点提防凉燥,饮食住行都需注意,以防疾病缠身。 农谚道:“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专家提醒广大朋友,“寒露”节气后要重点提防凉燥,饮食住行都需注意,以防疾病缠身。 夜凉勿憋尿 专家介绍说,寒露节气后不少人为了防止口干,晚上睡觉前会喝不少水。但是这样一来,夜尿的频率就会增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