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已至,这6个养生小常识你必须要知道!

生活百科3年前 (2022-02-27)秋季养生97

处暑刚过

天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

生活上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多了起来

以下这6个养生小常识

一起了解一下哦~

早睡早起,防止秋乏

秋已至,这6个养生小常识你必须要知道!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1张

进入秋季后,人体出汗减少,人的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原来的平衡,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缓解,肠道功能日渐正常,由此,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一些在夏季时潜伏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

饮食清淡,少辛增酸

秋已至,这6个养生小常识你必须要知道!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2张

“少辛增酸”,意思是用增酸的方式来收敛过旺的肺气,用少辛的方式来减少肺气的耗散。初秋时节要多吃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等,而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或不吃了。“少辛”是因为味辛的东西具有发散的作用,会导致人体出汗,随后身体变凉了,所以处暑后不宜多吃辣椒、花椒、姜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物。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秋已至,这6个养生小常识你必须要知道!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3张

“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让身体适应逐渐降低的温度,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但是,秋冻也要因人而异。秋季心血管疾病高发,身体孱弱多病的老人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秋冻也要有节制,气温过低的时候,请及时添加衣物。

收敛情绪,平稳心性

秋已至,这6个养生小常识你必须要知道!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4张

天气转凉,草木开始逐渐变黄,触景生情,人的情绪也容易从昂扬转向低沉。中医讲究秋收冬藏,不仅是身体,这也是精神的保健之法。情绪不要大起大落,收敛自己的脾气,保持安静的心态。可以多看书、练习书法,听听音乐平稳自己的状态。

适度运动,调养精神

秋已至,这6个养生小常识你必须要知道!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5张

秋高气爽,登高远望,适度运动,有益身心。

秋天天气凉爽,锻炼的时候,穿一些吸汗透气的衣服,可以有效减少伤风感冒。秋季锻炼,以适度为主,身体微微发汗即可。散步、慢跑都是很好的选择。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补水,避免运动消耗之后的喉咙干痒。

循序渐进,慢贴秋膘

秋已至,这6个养生小常识你必须要知道!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6张

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漫长的三伏天,冷饮、空调、出汗、睡眠不足等,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负担。所以秋天要进补,俗称:贴秋膘。但是,夏天刚过,人的脾胃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秋天进补,要以温补为原则。骤然进补,只能加剧肠胃负担,造成腹痛、胃病,切忌大鱼大肉,过度油腻。可以多吃一些鸡蛋、瘦肉、牛奶,搭配莲子、山药,可以起到很好的进补作用。

编辑:婉莹

图文:中国文明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205.html

分享给朋友:

“秋已至,这6个养生小常识你必须要知道!” 的相关文章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意中说出了秋日养生的道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

秋天气候干燥 慎防呼吸道疾病

秋天气候干燥 慎防呼吸道疾病

“鼻为肺之窍”,秋天气候干燥,燥邪极易通过鼻腔而侵肺,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 “鼻为肺之窍”,秋天气候干燥,燥邪极易通过鼻腔而侵肺,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芦根为芦苇的根茎,入肺、胃二经,对于呼吸道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及预防效果。此外经常按摩迎香穴,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对预防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初秋是气温变化较大的一个时令。此时节的气候特点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证。 专家介绍,万物经历了夏季的茁壮成长,初秋是到了收敛生性的时...

秋季温度湿度低 健康养生有“六宜”

秋季温度湿度低 健康养生有“六宜”

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专家强调,秋季养生,重在“六宜”。 又到一年入秋时。时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秋老虎”虽然还在发威,但天气已经逐渐转凉,大家也应该着眼于秋季的养生安排了。 一年有四季...

三方面有效防治秋燥

中医学认为,肺喜润而恶燥,秋季气候干燥最容易损伤肺,因此秋季尤其要注意对肺的保养,预防肺系疾病发生。 在四季气候中,中医将“燥”列为秋季主气,认为“燥”是秋季最易伤人致病的邪气。入秋以来,有些人出现了皮肤发紧、口干舌燥、鼻腔干燥、喉咙发干、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大便秘结等症状,这些症状并不是一般的...

秋吃豆腐最滋补

中医认为,豆腐性味甘、凉,入脾、胃、大肠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利湿、清肺润燥、清热解毒、下气消痰、养颜防衰之功。 豆腐是中国人一项伟大的发明,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由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豆腐诞生于安徽六安市寿县。豆腐是中国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一直被人们誉为“植物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