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春季养生 > 正文内容

春季养生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春季养生505
古人特别重视节气养生,尤其注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春季养生,那么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春季应该注意哪些养生要点?

古人特别重视节气养生,尤其注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春季养生,那么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春季应该注意哪些养生要点?

忌伤肝

也许你觉得温暖的春季好像什么都该保养一下,但是总得有个先后顺序吧,专家提醒您,春季首当其冲的保养对象就是肝。春季是大自然阳气萌发的季节,树木草丛都披上了翠绿的新装,中医认为,春季对应的五行是“木”,而其对应的五脏是肝。可以观察一下,春天里是不是树木都向上生长和向外舒展呢,这个特点跟中医所讲的五脏中的“肝”的功能特点相似,肝具有条畅情志、疏泄气机的作用。

中医认为,肝为罢极之本。罢极是力大至极而耐劳之意,是指肝为人体力量最强大并能耐受疲劳的根本。所以肝健康的人总是精力充沛,但不是说精力充沛就要透支肝的能量。比如很多人在春季想给工作或者学习开个好头,经常熬夜加班、学习,觉得自己年轻,精力充沛没有问题,殊不知这种行为非常不利于养肝。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所以按时就寝、充足睡眠是最好的保肝良药,也算是预防“春困”最简单的办法。

忌食酸

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之症,故饮食最好少食酸辣,稍微偏甘较为合适,比如山药、百合、木耳等。

忌单薄

春天虽然让人感觉温暖,但毕竟不是夏天,专家提醒,身体有3个地方不能着装太单薄。

脖颈 春季的温度早晚还是有些凉意的,这个时候不能忽视颈部保暖,这样可以有效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如果晨起或者夜晚的时候,暴露在外的颈部肌肉的血液循环会因为受寒而变得流动缓慢,可能导致局部发生肿胀,颈部肌肉损伤,引起颈椎病的发生。

肚脐 肚脐被中医称为“神阙”,这个穴位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是心肾交通的“门户”。神阙为任脉所生,而任脉与督脉、冲脉同出胞中,为一源三歧,具有总领诸气血的作用。因此脐与诸经百脉相通,如果春寒侵袭这个地方会影响全身经络。

下肢 很多女性到了春节下肢穿得相对单薄,也许是为了追求美感,但是健康问题也会逐渐显现。中医认为,“寒主收引”“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当人体气血不足受寒时,不能温润肢体、推动血脉,就容易发生下肢抽筋和疼痛,因此,春季阳气萌发的时候需要呵护下肢。

忌熬夜

《黄帝内经》提到了“春三月,夜卧早起”。意思是睡觉要晚一点,起床要早一点。因为春天充满了生发之气,白天变长,晚上变短,所以人应该顺应自然,活动的时间也要相应延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夜卧,指的是相对于冬天来说,要睡得晚一点,但也要保证在十一点钟以前就进入熟睡状态。因为晚上11点至凌晨3点,这段时间是胆经及肝经运行的时间,前面说到了春季养肝是首位,所以这个时候更不能熬夜。

“夜卧早起”也提示大家不要睡懒觉。春天应肝木之气,肝气喜条达而恶抑郁,睡觉时间过长不利于肝气的升发,所以人就会觉得困倦。况且动则生阳,一晚的睡眠后,早上好好地舒展一下自己的身体,有助于阳气的提升,畅达头脑四肢,这样才会觉得精神爽利、精力充沛。

忌伤风

春季重在防风邪侵,风邪既可单独作为致病因素,也常与其他邪气兼夹。《黄帝内经》里记述“风者,百病之长也”,就说明了在众多引起疾病的外感因素中,风邪是主要致病因素。春天防病,首当防风。

防风不是关着窗子不透气。春季每天定时开窗通风2个小时,对于提高空气质量和灭菌防病,就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时间最好安排在上午9~11点和下午2~4点。这一时间段内,室外气温和空气质量都处于最佳状态。晚间气温降低而且室外空气污染较严重,不适宜开窗通风。

宜披发缓行活气血

《黄帝内经》中指出春季养生适宜“广步于庭,披发缓行。”很多女性朋友喜欢在春天里把自己的头发扎起来,显得阳光精神,特别是马尾辫因清爽利落,而成为了很多女性偏爱的发型。但是马尾辫不宜扎得过紧、过高。头皮布满了神经和血管,相当敏感。一旦有不当的压迫、拉扯都很容易造成血管收缩、神经反射,引起头痛,特别是头发过长、过多的女性不宜尝试这种发型,因发辫的重量较大,对头皮的伤害尤其严重。此外,春季里经常梳圆髻的女性,可能会遇到和马尾辫同样的问题,不宜盘得过紧或经常保持这一发型不变。

宜懒腰配合深呼吸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清晨刚醒来或工作劳累时,伸一伸懒腰会有说不出的惬意。其实,这是人体自我保健,特别是对肝脏保健的一种条件反射。伸懒腰后,血液循环加快,全身肢体关节、筋肉得到了活动,睡意皆无,这样也激发了肝脏机能,使肝脏得到“锻炼”,从而达到对肝脏的保健效果。伸懒腰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伸懒腰时要使身体尽量舒展,四肢要伸直,全身肌肉都要用力。伸展时,尽量吸气;放松时,全身肌肉要松弛下来,尽量呼气,这样锻炼的效果会更好。宜捶背提肛发阳气

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脏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增强经络系统的功能,改善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捶背还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捶背手法要均匀,着力要有弹性,轻拍轻叩,每分钟60~100下,每日1~2次。不过,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捶背须谨慎。还有一个方法是“提肛”,可固精益肾、提振阳气。其具体做法是:平躺床上,两手并贴大腿外侧,两眼微闭,全身放松,以鼻吸气,缓慢匀和,吸气的同时,用意提起肛门,包括会阴部,肛门紧闭,小肚及腹部稍用力同时向上收缩;稍停2~5秒钟,放松,缓缓呼气。呼气时,腹部和肛门要慢慢放松。这样一紧一松,做9次。一般若能坚持提肛一年以上,即可见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20.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春季养生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的相关文章

警惕“春困”的信号 缓解春困“四妙招”

警惕“春困”的信号 缓解春困“四妙招”

克服春困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首先要早睡早起,保证睡眠。 常有人开玩笑说自己是“春困秋乏夏打盹”,到了冬天还得“冬眠”。其实,“春困”这种情况的发生还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春困是因自然界气温回升而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寒冷的冬季,受低温影响,人体皮肤汗腺收缩,保持体温恒定;进入春...

春季犯困有原因 5招助您轻松“脱困”

春季犯困有原因 5招助您轻松“脱困”

中医认为,春季应是推陈出新、畅发生机的时候,只有把夏、秋、冬所积蓄的元气慢慢升发,才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天万物复苏,气候逐渐变暖,很多人会感到疲乏、头晕欲睡,哈欠连天没精神。专家介绍,这是“春困”的现象。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与...

春气通肝主生发 此季养肝最适宜

春气通肝主生发 此季养肝最适宜

春气通肝,春天是肝旺之时,在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最适宜养肝。 春天正是万物复苏、阳气渐生的季节,与肝相呼应,春气与肝气相通,春季养肝即是应季养生。四季养生遵循“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春天是草木萌生,百病始发的季节,更是肝病的多发时节。因为春气通肝,春天是肝旺之时,在春天,肝气旺...

春季四款营养食谱推荐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快,而且钙质也容易流失,人们多有腿酸背痛的症状,因此,在春季要多食用蛋白质含量,钙含量高的食物,做好饮食工作,为养生打好良好的基础。 豆腐炒菠菜: 豆腐是素菜中的荤菜,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而且豆腐所含有的维生素和蛋白质适合人体吸收,豆腐由大豆制成,有生发的作用,适合春天食用。菠菜...

春季调养胃病的方法有哪些?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锻炼十分必要,可以提高抗病能力,克服“春困”疲劳,减轻与防止胃病发生。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锻炼十分必要,可以提高抗病能力,克服“春困”疲劳,减轻与防止胃病发生。 古人传统的“踏青”就是最科学的活动,可以在山边田野、湖周散步,可以在户外...

抓住春机养身心

人与天地相应,在春季,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舒发。此时应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春季的大自然相适应,充满勃勃生气,以利春阳生发。由此可见,春季养生要掌握阳气生长升发的特点,一方面保护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另一方面,凡是阻碍阳气升发肝气郁滞的情况都应避免。 春为四时之首,是万物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