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10个秋季运动养生小常识

生活百科3年前 (2021-12-16)秋季养生111

秋季宜人,是运动健身的好时机。但是有关专家表示,秋天气候条件与夏天不同,大家应及时调整健身习惯,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不要养生不成反伤身,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秋季运动养生小常识。

10个秋季运动养生小常识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1张

一、谨慎无氧运动 秋季天气慢慢转凉,爆出性的无氧运动容易引起身体不舒服,甚至造成运动损害。所以,健身时一定要注意把握运动幅度较小、热量消耗较大的有氧运动。年轻人,可以安排跑步等高冲击有氧运动,这样可消耗更多的热量;中年人可安排快走、慢跑、爬楼梯等低冲击有氧运动;老年人可安排散步、瑜伽、太极拳等项目。

二、把握好温度 秋季气温变化不定,容易给人带来生理及心理上的影响。有些人常常莫名地感到苦闷伤感、疲劳易怒、精力衰退。专家建议:情绪低落、萎靡不振时进行健身。轻则加重器官的负担,重则损害机体的功能,所以,运动时最好选择在精神饱满的状态下进行。

三、选择合适地方跑步 秋天跑步,请选择合适的地方。如在林阴大道上慢跑,呼吸清新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因为现在都市车水马龙的马路越来越多,千万别选择在马路边锻炼。其实这样很不健康的。因为秋季气候干燥,灰土容易飞扬起来,使空气受到污染,在马路边跑步,肺活量增加,会吸入更多的灰尘和汽车排出的有害气体。从而无形中给身体带来了危害。所以,晨跑和锻炼最好选择在公园等安静又干净的地方进行,而不宜在马路边慢跑。

四、运动注意保暖 很多人认为,人一旦运动起来,就不会感到寒冷,只穿单薄的T恤运动。其实,人体在户外锻炼中产生较多热量的时候仅是中段,运动前后非常容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户外运动时,要等身体发热后,再脱下外套,而且运动完要及时披上,如果穿着汗湿的衣服在秋风中逗留,十分容易着凉感冒。在运动衣材质的选择上,不少人认为纯棉衣服舒适、吸汗,但实际上,选择透气性相对较好的聚丙烯材质,会更合适。

五、考虑自己的年龄 秋季运动,不同年龄段的人要选择不同时间段出行。各个年龄段的人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择活动的时间段。年轻人由于身体对天气的适应能力较强,体质比较好,体力恢复也比较快。秋季运动时间可以安排在早晨和下午;中年人适应能力比较差,可以在下班以后, 18—20点之间。这个时间段,身心比较放松;老年人运动时间一般应选在14点—15点,他们身体较差,选择温度最高、有阳光的时间进行健身,更轻易活动开,从而幸免身体损害。

六、选择合适的装备 合适的运动装备会让运动更省事省力,还会避免很多意外事故的发生。运动装备上选择一定要因人、因地、因目的而有变化,评估好目的地的情况和天气变化。尤其是长距离的、难度较大的运动,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力争做到有备无患。

七、选择好时间适当补水 运动补水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从三个时间段来考虑。运动前补水、运动中补水和运动后补水。专家建议,运动前2小时补水500毫升,使体内细胞达到最佳的水合状态;准备运动,足够的时间能将体内多余的水分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轻装上阵。运动中大量出汗时,要采取系统补水的方法。即每10到30分钟补一次水,每次补充200毫升到250毫升的水。运动过后补水,培养记录运动前后体重的习惯,从中获取运动过程中丢失的汗量。但必须强调运动后的补水不是丢多少就补多少,而是应该补水大于丢水,才能使机体恢复水平衡。

八、做好准备活动 运动前做准备活动,是非常关键的一件事。因为人的肌肉和韧带在秋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黏滞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韧带的伸展度降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在没有准备活动的情况下也会下降,锻炼前若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会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锻炼反而成了一种伤害。

九、杜绝过度运动 秋季,人的神经系统兴奋性会增高,生理机能趋于活跃和加强。但不能过度运动,这样很容易引扭伤筋骨,影响工作和生活。特别是中老年人要掌握好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不要超过机体的负荷。一般来说,中老年人运动时间每次不要超过1.5小时。锻炼时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这就是适度的标准。

十、运动后补充水分 运动后还要多喝开水,多吃甘蔗、梨、苹果、乳类、芝麻、新鲜蔬菜等柔润食物,以保持上呼吸道粘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肿痛。如运动时出汗过多,可在开水中加少量盐,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防止肌肉痉挛,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此外,如进行长跑锻炼,还要饮用适量的糖开水,以防低血糖,出现头晕、出虚汗、四肢乏力等不良生理反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181.html

分享给朋友:

“10个秋季运动养生小常识” 的相关文章

悲秋并非“秋”全部 金秋之韵莫辜负

悲秋并非“秋”全部 金秋之韵莫辜负

悲秋是可以预防的,这是肯定的答案。晒太阳,是基本的方法,因为光照可以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使人的情绪增高。 自古以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悲秋”也是他们热衷表现的主题。“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在四句诗中用了五个低调的“秋”字,刻划了多愁善感林黛...

夏秋之交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夏秋之交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经过天气炎热的夏季,进入秋季之后,天气迅速由炎热转为干燥,人体也到了“夏秋之交”的分水岭。饮食及生活习惯,大家该怎样去调整,才能防止疾病的趁虚而入? 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特点。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就应该顺应不同的节气,调整自己,该宣发的时候宣发,该收敛的时候收敛,做到与天地相应...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多吃水果青菜。另外也可在烧菜煮汤时放些胡椒,都有解除秋乏的效果。 秋天一到,整个人经常会有昏昏沉沉的感觉,这是脾胃在找你“算账”了。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

立秋之后天多变 适当调补正当时

立秋之后天多变 适当调补正当时

秋燥伤肺的易感人群大致有:老年人、儿童、体弱者: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心脏病患者,此外还有长期疲劳、生活不规律等所致的亚健康状态者,这些人由于抵抗力低下,对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就容易被秋季的燥邪所伤。 “三伏不到秋来到”,不等秋天真正到来,立秋先到了。立秋过后,白天虽然依然炎热,但至...

立秋后养生“四原则”

立秋后养生“四原则”

立秋后,气候是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根据中医顺应四时养生原则,秋冬养生宜“养收”,入秋后养生要注意以下“四原则”。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日,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即指暑去凉来。立秋后,气候是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

秋季养生警惕“秋伤于燥”

“秋伤于燥”多与“肺”脏相应,肺主皮毛,故有皮肤干燥,毛发脱落的现象。 近来门诊不少患者普遍反映唇口舌咽干燥,手指甲周围皮肤干燥起皮。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喻嘉言曾在《医门法律》“秋燥论”一篇指出:“秋月天气肃而燥胜,斯草木黄落。秋分以后之燥,秋伤于燥。”常有言秋分后天气“燥”,而实则霜降前后才为“...